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陽能資訊: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啟動 散煤治理補貼機制待完善

太陽能資訊: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啟動 散煤治理補貼機制待完善

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採暖之前,環保部聯合多個部委出台了史上最嚴的霧霾治理攻堅方案,其中散煤治理是工作重點之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指出,要加快散煤污染綜合治理,全面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任務。

「現在許多城市『一刀切』來推行煤改電和煤改氣,靠財政補貼來支持,這種模式不可持續。」8月31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戴彥徳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煤改氣煤改電成本過高

2017年5月,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和能源局聯合發文啟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範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6個省(市),在3年示範期內,安排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直轄市每年10億元,省會城市7億元,地級城市5億元,對散煤取暖改清潔能源取暖進行支持。

「現在地方政府都是在咬牙堅持。」中節能諮詢有限公司技術推广部主任許明超稱,即使地方拿到了中央財政資金,也經常拿不出地方配套資金,來推進散煤減量替代和清潔取暖。

目前,這家公司正受國家發改委委託,對京津冀地區散煤減量進行調研。

散煤燃燒是大氣污染,尤其是北方冬季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根據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對於京津冀而言,民用部門對冬季PM2.5污染的貢獻接近一半,這些貢獻的來源主要是散煤等固體燃料燃燒排放的污染物。」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雷宇介紹。

自從2013年「大氣十條」發布以來,各地都逐漸出台了散煤減量替代和清潔技術推廣的工作,並同時對煤改電、煤改氣、清潔型煤等提出了不同數額的補貼。

許明超調研發現,氣代煤建設投資需要150~160元/平方米,1個採暖季運行費用每平方米需要花費15~30元,電代煤初期投資超過200元/平方米,1個採暖季運行費用達到30元/平方米。在8月31日的第二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上,許明超介紹了調研發現,「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支持,電代煤和氣代煤完全沒有競爭力。」

「大多數居民關心的是技術好不好用和價格是否便宜,比如原來燒散煤只要500元就夠了,現在用電、氣替代,但是要花費1500元,再好也不要。」許明超發現,一些貧困縣,即使通了天然氣管道,第二年居民也會給拆掉,仍然繼續燒散煤。

「過去一個採暖季燒散煤,4000元就足夠了,現在用電需要5000~6000元,並且還得去固定的幾家公司去買電,這讓農村用戶覺得麻煩。」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自然保護總站首席專家李景明介紹,他在河北和天津已經發現了許多寧可不要補貼也要燒散煤的案例。

「河北省有20多個貧困縣,怎麼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李景明表示,資金不夠,地區間就出現補貼差距大的情況,並且,今年發了補貼,明年還會不會有、有多少不確定,政策存在不連續的風險。

而政策不連續並不是孤例。同樣依靠政府補貼的清潔煤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山東省科學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介紹,山東省原計劃用清潔煤、蘭炭等替代散煤300多萬噸,但是由於政策推行一段時間後、前兩者漲價,最後只替代了160多萬噸,現在山東省的政策是推行煤改氣。

北京大學組織學生對河北的散煤治理進行了調研。學生們發現,調研的地方去年在推廣清潔型煤,今年的政策又變成了煤改氣。「這樣的話就會造成投資浪費。」

居民用戶的投資只是一方面。由於一些農村地區電網、天然氣管道不夠完善甚至缺乏,要推動「煤改氣和煤改電」,基礎設施的投資同樣需要。

華北電力大學電能替代研究中心總工周慶根介紹,要推行電代煤,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於1.7萬億元。「農村都要重新建設,山區要拉線進去很困難。」周慶根表示,這部分投資供電部門會出,雖然投資不會直接轉嫁到用戶頭上,但是有可能會拉高平均電價。

天然氣管網同樣需要巨額投入。日前,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共同印發《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天然氣管網總里程為16.3萬公里。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一公里(天然氣管網)的造價約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官網擴展並不意味著「送氣到戶」,「最後一公里」仍然需要各個城市來解決。

長效支持機制待建立

對散煤治理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底數不清。專家們表示,每年到底消費了多少散煤,目前所有的數據都是測算出來的。這也導致地方政府在制定散煤減量替代政策時,難以細化落實。

根據8月31日發布的《2017中國散煤治理調研報告》測算,2015年中國散煤消費量約7.5億噸,其中民用生活燃煤約2.34億噸,小鍋爐燃煤約2.2億噸,工業小窯爐燃煤約2.36億噸,其他未完全統計的散煤約0.6億噸。

煤炭信息研究院研究員王慶一則認為,這個數字被低估了,「沒有包括工業企業的自備電廠。」據他估算,2016年,沒有控污的散煤燃燒超過12億噸。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吳吟曾指出,我國民用煤炭基本上為分散式燃燒,沒有採取除塵、脫硫等環保措施,1噸散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是火電燃煤排放的5~10倍。

從事了30多年農村能源研究的李景明分析,目前農村能源中,煤炭佔40%,薪柴17%,秸稈13%,電力9%, 石油7%,液化氣6%,太陽能3%。「散煤獲取的渠道多,成本相對比較低,在若干年內,散煤都會是廣泛使用的首選的一種能源形式。」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環能院院長徐偉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國供暖的範圍在擴大,不光是北方,現在的夏熱冬冷地區也開始了;並且,供暖標準在提高,三十年前冬季室溫大約16度,二十年前是18度,現在是20度的話,未來還會變化;二胎政策的放開也會讓家庭取暖需求增加。不少專家推測,散煤消費量還會增加。

在專家們看來,對2+26城市來說,制約最大的問題還是投入。在散煤消費量還會增長、替代和清潔技術難以市場化的情況下,如何建立長效並且有效的支持機制,至關重要。

「2017年,我們是可以實現散煤減量替代的一些目標,但是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以後,能不能保持下去呢?」李景明認為,應該分步走,並且尋找多元化的解決辦法。

因地制宜 能效第一

《2017中國散煤治理調研報告》認為,到2020年,中國散煤消費有能力減少2億噸以上,其中減量1.1億噸,替代0.7億噸,清潔利用0.2億噸。但如何實現,是個問題。

「現在各種散煤替代技術非常多,節能、低排放設備也非常多,政府很盲目,到處調研考察,未必能選得准,市場又魚龍混雜,就怕花錢了沒用。」河南省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錢發軍表示,地方上也非常困惑。

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博士後單明認為,農村基本都是散戶在燃燒散煤,散戶只能在燃燒端控制,有的爐具燃燒煤炭的排放和天然氣的排放差不多,但是這種爐具要5000元。「前幾年,河北省曾經推廣過低排放的爐具,價格從700元到1500元左右,但是這種爐具的技術不到位,性能也沒有那麼好,不能做到低排放。」單明表示,如果應用了高技術標準的爐具,PM2.5等污染物可以減排95%以上。

此外,建築節能工作對建築供暖貢獻率非常大。徐偉介紹,北京在基本供熱能力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供熱面積大概增加了40%到50%,就是由於需求降下來了。

然而,農村房屋並沒有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在規划上,建多少批多少。至於房子如何建,沒有強制性的節能規定。」徐偉介紹,「如果將農村建築進行簡單的改善門窗和牆體保溫改造,可以將能耗降低一半,如果再繼續改善,可以將能耗降低70%到80%,這對煤控的貢獻非常大,但這一點往往被忽視。」

徐偉認為,要做這種改造,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適度補貼,因為絕大多數農村沒有財力做這個改造。

戴彥徳認為,所有治理散煤措施應該排出優先順序,提高能效是第一能源。「看各地節能能降多少,剩下的部分我們再給它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應該和下游排放對應起來。」戴彥徳表示,工業廢熱完全可以用來供暖,例如河北遷西縣一個鋼鐵廠的廢熱,可以滿足全縣的供暖需要,全縣的鍋爐房就全關了。「京津冀可以把網建起來,和電力一樣,問題是在體制上。」

來源:西本新幹線

更多太陽能一手資訊、工程技術、工程案例等乾貨內容請關注 中國太陽能工程官微,免費獲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 的精彩文章:

太陽能資訊:利用太陽能實現海水淡化及鹽差發電技術研究
普通窗玻璃對太陽輻射吸收、反射 和透過的模擬計算
太陽能資訊:盤點華揚太陽能十大實用黑科技:你,值得擁有!

TAG: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