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旅行者1號,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旅行者1號,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1979年3月5日,「旅行者1」號拍攝的第一幅木星靚照。

1980年11月16日,「旅行者1」號回望土星,從這個獨特角度記錄下土星及其星環的美麗瞬間。此時,「旅行者1」號距土星530萬公里。拍照前4天,這艘飛船飛躍土星。照片中,土星的陰影投射到星環上,自己也變身為美麗的「月牙」。告別土星後,「旅行者1」號將飛出黃道面,進一步遠離太陽,最終逃離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搭乘「泰坦/半人馬座-6」火箭發射升空。

藝術概念圖,「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星際空間由等離子體「統治」,這些電離氣體由數百萬年前附近巨型恆星死亡時噴射。「太陽氣泡」的環境由太陽噴射的等離子體主導,被稱之為「太陽風」。圖像中的橙色區域便是星際等離子體,顏色與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可見光照片類似。

從距地球大約1165萬公里的位置,「旅行者1」號拍下了這幅照片。這是第一幅由飛船拍攝的地月同框照片。

「旅行者1」號是第一個飛離太陽系並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在對「旅行者1」號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科學家證實了這一成就。數據顯示「太陽氣泡」外部的等離子體出現明顯變化。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的首要任務是探索木星和土星。完成這兩項任務後,它們的任務進一步擴展,在太陽系邊緣和太陽系以外的區域研究太陽影響的極限。穿過太陽風與星際介質之間的日球層頂邊界,允許「旅行者」號對不受太陽風影響的星際場、粒子和波進行測量。

藝術概念圖,展示了兩艘「旅行者」號飛船的大概位置。「旅行者1」號(上)飛離太陽氣泡,進入星際空間,但所處環境仍能感受到太陽的影響。「旅行者2」號(下)仍在探索太陽氣泡的外層。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的甚長基線陣列捕捉到「旅行者1」號的信號。「旅行者1」號是第一個飛離太陽系並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甚長基線陣列跨度8000公里,將夏威夷到聖克羅伊島的射電望遠鏡連接在一起,以形成合力。甚長基線陣列無法在可見光條件下捕捉到「旅行者1」號的身影,但可以在無線電條件下「看到」這艘飛船的信號。2013年2月21日,甚長基線陣列獲取了這幅圖像,當時「旅行者1」號距地球185億公里。

木衛一「艾奧」地圖,利用「旅行者1」號和「伽利略」號任務獲取的高質量圖像繪製。

藝術概念圖,「旅行者1」號探索太陽風層外部界限,一個被稱之為「耗盡區」或者「磁場高速公路」的區域(紅色)。在這個區域,太陽產生的磁場線(黃色弧線)不斷積聚和增強,低能帶電粒子消失。科學家認為耗盡區是「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前穿過的最後一個區域。2004年,「旅行者1」號穿過邊界激波。邊界激波是太陽風在星際氣體壓力下減速的地帶。

這個金-鋁封面在設計上保護「旅行者」號攜帶的「黃金唱片」,抵禦微隕石轟炸,同時還能為發現者提供線索,告訴他們如何播放唱片。黃金唱片是銅質鍍金激光唱片,直徑約30厘米,存儲著60種語言的問候,不同文化和時代的音樂作品,大自然以及人為產生的聲音。此外,唱片還含有電子信息,掌握先進技術的地外文明能夠將它們轉化成圖表和圖像。

「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衛一「艾奧」照片,展示了洛基火山口噴射的羽狀物。拍攝時,「旅行者1」號距木衛一大約49萬公里。

1979年,「旅行者1」號發現了木星星環。木星星環的起源一直是個不解之謎。根據「伽利略」號飛船獲取的數據,星環由流星撞擊附近的小衛星導致。撞擊時,流星汽化爆炸,將泥土和塵埃拋入土星軌道。照片由「伽利略」號拍攝,展示了木星導致的日食。木星高層大氣中的細小塵埃顆粒以及構成木星環的塵埃顆粒,都因反射陽光而現出蹤跡。

地球的窄角照片,被戲稱之「蒼白藍點」,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太陽系「肖像」的一部分。在距地球超過64億公里,黃道上方大約32度的位置,「旅行者1」號拍攝了60幅照片,最後拼接出太陽系「肖像」。照片中,地球變成一個不起眼的點,大小還不到一個像素。

1980年11月12日,「旅行者1」號拍下了這幅土衛六「泰坦」偽色照片,展示「泰坦」的濃霧層。拍照時,「旅行者1」號距土衛六2.2萬公里。頂層濃霧呈橙色,上中下層與「泰坦」地面的距離分別為500、375和200公里。

1973年4月完工的深空觀測站43(DSS-43),一個直徑64米的碟形天線,允許科學家與深空探索任務進行通訊。1987年,DSS-43的直徑升級到70米,為「旅行者」號任務提供支持,是南半球最大的可控天線。

1987年7月,「深空網路」的3個天線從原來的64米口徑升級到70米。馬德里的天線於1988年7月投入使用,堪培拉的天線10月投入使用,加州戈德斯通的天線5月做好準備。3個天線都在「旅行者」號遭遇海王星之前完成升級。海王星任務需要使用口徑更大的天線,以接收非常微弱的信號。

1979年3月2日,「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衛一「艾奧」靚照,揭示了此前從未見過的細節。拍攝時,這艘飛船距木衛一大約830萬公里。「旅行者1」號利用攜帶的相機和一個紅外儀器,對木星進行測繪。照片中的半球始終背對木星。照片中最小地貌特徵的跨度在70公里左右。中央附近和偏右位置的幾個圓形地貌特徵,中部暗淡,邊緣明亮,可能是在木衛一上發現的第一批隕坑。

利用「旅行者1」號所拍照片拼接的圖像,展示了木衛一「艾奧」的南極地區。處在右側的是10千米高的哈伊莫司山,其它區域是更為平坦的火山平原、被侵蝕的火山高原以及類似隕坑的破火山口。

狂風在木星大氣層造就的富有動感的雲層。木星的風速超過每小時640公里,形成「大紅斑」等反氣旋。大紅斑是木星南半球的巨型風暴,大小是地球的3.5倍。1979年1月和2月,「旅行者1」號靠近木星,拍攝了幾百輻照片,包括這幅大紅斑特寫照。

1979年2月13日,「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星及其兩顆衛星,左側為木衛一「艾奧」,右側為木衛二「歐羅巴」。拍照時,「旅行者1」號距木星大約2000萬公里,木衛一處在大紅斑上方大約35萬公里,木衛二處在木星雲層上方大約60萬公里。兩顆衛星的亮度大致相同,但木衛一的顏色卻與木衛二截然不同,前者色彩更為生動,後者則較為平淡。木衛一的地表構成仍是一個未知數,科學家認為答案可能是鹽和硫的混合物。

1980年11月12日,「旅行者1」號拍攝的土衛五「利亞」,展示了多個撞擊坑。拍攝時,「旅行者1」號距土衛五大約7.3萬公里。

美國宇航局的一場新聞發布會,天王學家卡爾·薩根介紹「旅行者1」號拍攝的最後一批照片,展示了從外部看到的太陽系「眾生相」。

處在照片中央的是恆星AC +79 3888,也被稱之為「格利澤445」,距地球大約17.6光年。「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現正朝著AC +79 3888進發。4萬年後,這艘飛船與AC +79 3888之間的距離將小於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照片由加州聖地亞哥的塞繆爾·奧斯欽望遠鏡1998年4月22日拍攝。

上期【觀宇宙】最佳人氣作品:

又見狼煙

拍攝地點: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韓庄村韓庄長城

作者:董悅

作品參數:光圈2.8 快門20s ISO3200 赤道儀半速跟蹤

作品簡介:沉寂多年的烽火台又起狼煙。閃爍的火星穿越千萬光年訴說宇宙的過去,黃白的煙柱縱貫天地通向宇宙的未來。

攝影師的禮品已於近日寄出,期待更多來稿!

責編:鍾狼將、天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賬號「漫步宇宙」或「qqtaikong」獲取最新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SA中文 的精彩文章:

四級颶風厄瑪登陸佛羅里達
NASA對夏季的北極融冰情況進行飛行測量
旅行者:你並不孤獨
至今科學家無法解釋的4個怪異太空發現
中國VR入圍威尼斯,巨鯨帶你入夢

TAG:NASA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