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明朝皇帝朱棣非要殺解縉?

為什麼明朝皇帝朱棣非要殺解縉?

《永樂大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該書編纂於明永樂年間,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大典》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數量是前代類書《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是由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而這個解縉是民間傳說里最著名的「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的出世可見其文采之非凡,然而他的結局卻令人唏噓。

公元1369年,解縉出生在吉水縣城東門的一個書香人家。吉水自隋末建縣以來,文風蔚然,俊傑代挺,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和「一門三鼎甲」的人文盛況,被譽為「人文淵源之地,文章節義之邦」。解縉的高祖解昭子於南宋成淳年間人太學,被譽為「江右八龍」之一;父親解開為元朝末年國子監生,明滅元後,朱元璋安排他當官,被他推辭,後來回到吉水當教師;母親高妙瑩出身書香門第,不僅經史、傳記、天文、地理、醫學之書皆能論析,而且善小楷、曉音律。可以說,解縉一出生就在一個祥和的家庭中接受正統的儒家文化教育。

公元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廷試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授庶吉士,讀中秘書。

解縉初入仕時,常侍朱元璋左右,以致太祖皇帝曾說過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足見解縉出道之早,以及其受器重之程度。

然而,古往今來,文人做官,既不可認死理,也切不可恃才,更不可自傲。解縉之錯,亦在此。解縉侍奉太祖,「義則君臣,恩猶父子 」。這層關係,似乎可以飛黃騰達。然而,實話實說,解縉文才出眾,做官卻是不夠老練的。朱元璋說「知無不言 」,他居然也信了。這說明他年輕氣盛,卻有點幼稚。於是,他給太祖皇帝上了一個萬言書,慷慨陳詞。這篇東西,《明史 ?解縉傳》有 「轉摘 」,通讀之下,言辭顯然是有諸多不敬的。不久,解縉又寫了《太平十策》,再次向朱元璋陳述其治國之策。朱元璋的反應是什麼呢?「帝稱其才 」。

不久,解縉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進言 。解縉初入仕時,曾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疏誣告解縉。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並貶他為江西道監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解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朱元璋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

公元1391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解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然後解縉就回老家自己玩去了。

在老家8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

然而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縉找到了機會,他進京弔喪。時明惠帝朱允炆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朱允炆聽信誨言,貶解縉為河州衛吏。

公元1402年,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朱允炆所信任,在朱允炆麵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這樣,解縉才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十一月任內閣首輔。

後來朱棣奪了自己侄兒的皇位,解縉又投靠朱棣。朱棣擢解縉為翰林侍讀,並與黃淮、楊士奇等進文淵閣參與機務。朱棣派給解縉的第一件事,就是總裁《太祖實錄》。書成,朱棣賞賜銀幣。其後又主編《永樂大典》。「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 」,最終使其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一部百科全書。這一時期,實乃解縉人生的輝煌之時。朱棣對解縉的信任,也無以復加。他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明史說 「縉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裡洞達 」。

解縉在朱棣這兒混的風生水起,然而在立儲的問題上,他將自己置身於皇位繼承人的爭鬥中,自作聰明,公開支持朱高熾。

公元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最後朱棣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朱高煦深恨解縉 。當時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後討伐成功,並設置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並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太子遂定 」,「高煦由是深恨縉 」。梁子就此結下。朱高煦對解縉之恨,無以復加。於是,他拿出看家本領,誣陷迫害解縉。有兩件事,被朱高煦拿來說事。一是所謂的 「泄禁中語 」。解縉是內閣之人,自然知道許多事,而皇帝最忌的事情,就是將樞密之事外泄給別人。這種事,就是放在今天,也是犯忌的。但是,朱高煦所說解縉所泄之事,似乎是與他無乾的。二是所謂的 「廷試讀卷不公 」。解縉曾主持兩次會試,一次是永樂二年,一次是永樂四年。說其讀卷不公,永樂二年的會試,似乎還有點譜。因為那一年,解縉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人。但是,這些人都是人才,這也叫舉賢不避 「近。」但是,說他永樂四年的 「讀卷不公 」,則似乎沒有什麼依據。野史有一種解釋,說那一次會試,曾有 「天火燒貢院 」。由於雷電引起火災,燒毀了考試場所,把考生的試卷給燒掉了。但是,這也與 「讀卷不公 」沒有關係的。然而,壞話說得多了,朱棣也就信了。解縉因此被謫 「廣西布政司參議 」,人都快走了,又有人進讒言,朱棣便將其目的地,乾脆改為交阯,越送越遠了。

雖然被貶了,但是等待太子登基,解縉還是有出頭之日。然而在公元1410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翰林院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御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王汝玉、李貫、朱紘、蕭引高病死於獄中。

這一關就是五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解縉還活著嗎?意思解縉該死了。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公元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家產。公元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謚文毅。解縉死後,朱高煦謀反被誅滅;安南屢次謀反,明朝設置郡縣不久最終也被迫撤銷,這些均如解縉生前所言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抗日系列之——倭寇之亂
明朝真的是一個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嗎?
千古一帝:永樂大帝
毛佩琦:消除城鄉差別 才能更好地享受中國傳統文化
嘆為觀止!明朝熱武器堪比現代化部隊,有圖有真相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