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才旺瑙乳:今夜,我想寫盡這黑色的寧靜——阿頓·華多太詩集《憂鬱的雪》序

才旺瑙乳:今夜,我想寫盡這黑色的寧靜——阿頓·華多太詩集《憂鬱的雪》序

我們已經遠離了那個鋪展開羞澀皺褶的稿紙,用低聲的朗誦來交流詩歌的歲月。技術的迅捷抹掉了那些詩歌被傳播、篩選的「鄉村情調」和「時光法則」,網路的普及使人人成為「詩歌」的製造者。詩壇空前的「壯大」和「繁榮」,大量湧現的文字、奇異紛繁的「思想」,就像突然崛起的城鎮、繁花似錦的物質,令人眼花繚亂,疲於觀瞻和抉擇。

這時候,在青藏高原的一隅,一位詩人蝸居並默默注視著這些變化。他的腳下是柴達木盆地,背後是雲霧中時隱時現的雪山和沿著山脊迅速遷徙的草原,而他的內心,雪花飄飄。這場雪要比世界的變化來的久遠,緩慢,憂鬱。

我已經不記得和這位詩人當年在西北民院(現西北民大)是否有過邂逅,是否在酒後有過關於詩歌的慷慨激揚的爭論。他在西北民院上學的那個時期,我經常出入於民院,而他就是那時候從那所學府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之路。我不記得他的形象,也無法想像他思考時的模樣。但他的名字和詩歌我並不陌生。在我們編輯《藏族當代詩人詩選(漢文卷)》時,他的漢語詩歌已才華畢現。

華多太的詩歌文字樸素、用詞異質,充滿了那個時代(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圖博特青年特有的好奇、觀望、書寫,某種疼痛和深邃。他的語言斑斕持重,視角獨特,區別於漢族詩人。能夠想像他的苦悶不僅來自於思想,也有對所操持語言進行抉擇的困惑。

但是故鄉的雪翩然而至,從一開始就落進他的文字,彷彿母親的手滋潤並撫慰他的靈感。有時候能感覺到他的淚水,和晶瑩的雪花輝映。他在尋找自己。噬咬他靈魂和他要咀嚼的,是兩種語言,是兩種傳統和屬於那個當下的表述。詩人後來曾深刻地感慨,他的詩歌,「曾經不為母語所鑄而感嘆和惆悵,每每用母語架構的思緒情感,下筆卻成為一摞摞他語……直到我發現一首內心的詩歌,儘管它來自相距遼遠的他鄉:原諒我吧/我的母語/你賜我以光芒/卻所得甚少……(《原諒我吧》——恩里克斯耶維耶斯基)」。

「我是一位在漢語里呼風喚雨的藏人

蹲坐在離騷的旁邊給自己縫補皮襖

讓布達拉在擁擠的漢字里高高擎起

於石碑的中央感受局外的溫暖陽光」

——《我是藏人》

「壯大的圖博啊 你們何去何從

靈感回家時 我的哀號感動著地下的亡靈」

——《柴達木隨想曲》

「今夜 我想寫盡這些黑色的寧靜

一個真理 沉浸在碩大的淚珠里時

我要真誠地講給黑夜真實的故事

我來自那個遙遠的神話王國」

——《十四行》

從閱讀中,能清晰辨別出他話語的衍變。在他不斷增長和繁殖的詩歌年輪中,我們能夠真切體味圖博特民族的歷史像他生存的柴達木盆地一樣,在他心裡循序漸進地積澱,像不語的貝殼梁、像岩畫、像遠處藏羚羊一樣奔騰而過的少女,決定成為滋潤他詩歌的鹽分。變遷的大自然和乾燥的、退化的大地,恰恰牽動的是他靈魂中綿綿不絕的對雪域源頭的懷想和神往,甚至更加久遠。「人類啊 我憐憫你咬著天外的想像不放/歷史在紙與筆碰撞的火花里燃燒」。「枯萎的花重歸鮮艷 縮進土壤/雪域變為深深的海溝/成群的魚兒 湧向遠方/湧向宇宙的過去」。然後他憨厚真誠地反思作為詩人的自己,「我攜一身抱負與委屈 蒙頭闖進喧囂的人生/彷彿溶入一地的泥垢之中 終生難忘」。

華多太的詩歌是真誠和內斂的。相對於現在的詩歌寫手們,華多太算是那種「舊派詩人」了。在很少有交流者的環境中獨自思考生命的遭際,面對一疊稿紙寂寞地傾訴和寫作。而那些從始而終飄揚不停的雪花,貫穿其中的愛、思想、苦難和憂鬱,是他仰視的民族母親輪迴中不能融化的記憶,也是他詩歌在輪迴復沓中推進的個體傳承。有時候,華多太會用他近乎直白的陳述讓我們進入一個雪域之子痛苦得有些浪漫的內心:「他以土底下熟睡的一條蚯蚓的方式/信仰自由 追求死亡的尊嚴」。洞燭和火光一閃,使我們感到了他觸角的敏銳與孤傲。讀他的詩歌,使我回憶起自己的青春年代——滿腔的熱情、對一個「真實的句子」的痴迷、操持異文字所具有的時而酣暢、時而苦悶和面對母文化時惶惑與愧疚交織的複雜心緒。「我感覺到他們一生的淚水/在釋迦牟尼塑像前 潸然而下」。

那是一代圖博特青年所共有的迷惘、苦悶、孤獨和憂鬱。

但是詩人畢竟思考著,用自己獨立的人格秉持著,用文字將那些在現實中獲贈的有刺的花瓣,鑲嵌在自己心路歷程痛苦的記憶中,成就生命的未來。的確,他真誠地講述了一個時代的故事——一代人困惑的精神現實,用詩歌抒寫下了它真實的歷史。

「在這個四面為天的宇宙里/人們將何時主宰自己/就像小草將何時成為自己的主人」。正如詩集的名字,或許華多太的詩歌主要表達了他思緒紛飛的內心和歷經歲月磨礪而堅硬的軀殼內所存有的揮之不去的憂鬱。一場卷冊和文字中的雪,不知會否成為狂飆,不知詩人會否寫盡這雪中黑色的寧靜,但從他的書寫中我分明感到了尖銳:「見綠草發芽了 那可能是理想的開始/我的迷茫 恐懼和絕望都匯聚於此」。

「思緒里顯現一段潮濕的詩詞

不能寫於紙上

就把它植入黑夜的胸膛」

——《現實的夜》

在如此倉促和短小的篇幅中,我無法盡述對華多太一次深遠的駐足和瞭望。但他的思想已然在作品中摯誠朗照:「走在高原之巔的朝聖者/用身體掂量著距離/走進我和詩歌的中央/給予我力量和時間」。

我只能於喧囂之外,像拾穗者一樣躬身那些被廉價的追捧所遺棄的珠璣篇什。並靜默於本土的歷史和文化。

作者簡介

才旺瑙乳,藏族,出生於1965年,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人,藏人文化網總編,有詩歌、散文、小說、影視等作品。

阿頓·華多太(Palrdotar·Adong),藏族,譯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29屆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於《詩刊》《民族文學》《詩選刊》《詩江南》《詩歌月刊》《先鋒詩》《西部》等報刊。詩作入選《2014中國詩歌精選》《2015中國詩歌年選》。出版個人詩集《憂鬱的雪》《雪落空聲》,譯著詩集《火焰與詞語》《月亮之夢》,散文集《山那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網文摘 的精彩文章:

TAG:藏網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