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艷了時光:即將消失的傳統農具

驚艷了時光:即將消失的傳統農具

家·太湖一個有格調的本土公眾號

驚艷了時光:即將消失的傳統農具

作者 / 徐銀秋 攝影 / 老驥 《鄉村二月》

前一段時間,老媽打來電話,稻子熟了,在大伯們的幫助下完工。家中一畝田地,二老帶著孫兒孫女在家打理,今年種了不多,二老年過花甲,身體大不如前,家門口的一畝地,種了中稻,為了收割,母親去村裡換工,才將家門口的一畝地收回來。母親說,很累,年紀大了,明年不再種了,改種橘子樹。

母親在電話那頭,我清晰的聽到了沉重的嘆息,作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她是捨不得那些田地,無奈身體不由人,母親說,如今很多都是機械化作業,老式的農用工具已經過時,笨重的打穀機,耙子,犁,對於老人來說,已經使用不動,機械化作業工具又無法駕馭…

如今的農村勞動力缺失,老一代作業早已跟不上時代,科學化農業正在推進,田地荒蕪已成正常現象,而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的農用工具,已成往事!

我出生在農村,見多了這些如今只能在農耕文化館裡看到的農用工具,也許在有些落後的廣大中國農村還在鄉間使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推進,它們正離我們越來越遠,在今後的歷史進程里,它們成為了歷史,作為若干年後農耕文化的歷史。

鋤頭是中國農村幾千年來的農用工具,一條長長的圓木頭接在鐵的鋤頭上,便是一把鋒利的鋤頭,下地時,完全依靠它翻地種植莊稼,從我出生記事起,只見母親風風雨雨扛著鋤頭翻耕於壟畝之間,多少的莊稼在它的飛舞之下,春播秋收。

耙子便是農村與鋤頭標配的工具,耙田,耙地,耙子是不可少的工具,耙子厚重,只有父親才能使用,父親是一家五口的主要勞動力,耙子在每一年春耕時,父親肩膀上扛著它,手中牽著老水牛,背著蓑衣在春雨綿綿的季節里耙田,老水牛非常的配合,將一畝地半天功夫完工,尖尖的耙刺兒,有時會將人的腳背而刺傷,只是在那個沒有耙田機器的年代裡,往往因農用工具而誤傷的不在少數。

犁有木犁和鐵犁,鐵犁簡單,鐵匠鋪里打造而成,而木犁則需要合適的天然一棵樹差不多的造型,回來加工,有專門的師傅來做。記憶里,父親一輩子沒有換過家裡的耙和犁,陪伴了父親一輩子的工具,斑駁了歲月,如今靜靜地躺在角落,無人問津,鐵耙已經生鏽,沒有人還記起他曾經的輝煌,只是偶爾的憶起,也是翻耕昔日的時光。

糞箕也是農村人使用的工具,糞箕的作用很大,在農村,誰家沒有幾副糞箕?童年的記憶里,個子不如糞箕高,母親便拿著繩子在糞箕的中間繫上,農忙時,跟著母親挑著糞箕,行走在田間,多少個農忙的日子,跟著父母親披星戴月。糞箕是山中的竹子編製而成,是父親自己農閑的時候編織,家中種了些許竹子大部分用來編織農用工具。一年裡,父親農閑時編織好幾副備用。也就是這副糞箕,風雨里,將父母親的身子壓的駝背,這是歲月的見證。

籮筐是每一年父母收割稻穀,玉米時的專用,在農村,籮筐擔負著收割的重任,一擔擔,一框框的稻穀,玉米,就由他完成,籮筐也是竹子編織而成,每年秋收時節,父親就到集市上買回一擔籮筐,囑咐母親細心使用,籮筐很貴,在那個溫飽年代,一擔籮筐需要幾十元,父親囑咐母親,他卻是心疼他的錢啊!

每一年,早稻中稻晚稻收割時節,風車就派上了用場,記憶里,每天傍晚,奶奶將穀子全部放在風車之上,搖動風車,將一些雜質去除,很小的時候,我就跟著奶奶用風車將曬好的穀子篩選進倉,那是奶奶還在,而我只能靠著爬上椅子將穀子倒入風車之中。風車如今種田的家庭依然使用。只是有了微微發白的顏色,歲月的久遠,沒有了昔日的容顏。

火筒,火鉗,是農村家庭廚房裡的常見工具,一日三餐,或是雲霧繚繞的清晨,母親在晨曦中,點燃柴火,升起第一縷炊煙,或是太陽高照的中午,母親忍受著高溫下的炎熱,在廚房裡揮舞火鉗,為一家人做起了美味的午餐,又或許在每一個傍晚,母親從地里回來,去廚房裡準備豬食餵豬,一邊煮飯做菜,此時,鄉間炊煙裊裊,火筒,火鉗在灶膛里翻動!

說起農村的工具,牽動著我太多的記憶,因為曾經擁有,因為它們曾經的陪伴,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多少農村生活的孩子心裡烙印著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勤勞質樸的農民,一輩子與它們為伍,風風雨雨里,創造了一代傳奇,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耕種著這片肥沃的土地,而老一輩用它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將成為新一代的社會建設者,隨著農村科技文化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如今的農村生活舊貌換新顏,很多曾經的農用工具早已退居二線,靜靜地躺在角落,正經歷著歲月風霜雨雪的腐蝕,總有一天它們將消失在我們的視線,只留下或遠或近的斑駁的記憶,或許有一天我們還能憶起,或許有一天我們還能說起,只是再也回不到屬於它們的輝煌歲月,幾千年的農耕文化,也將慢慢的走向歷史,新世紀的農村科學是老一輩甚至老祖宗發明的農用工具的終結者,機械化作業,是新時代農村主題曲,我們的下一代和孩子們終將在歷史教科書上見到它們,或許不久的將來,也將有農耕文化的體驗與展覽,這是歷史的重現,展現屬於它們時代的輝煌,就像一位歷經風霜的將軍,訴說著它曾經的戰績與輝煌成就!英雄歸來!曾經多少人的記憶,也將在茶餘飯後,跟孩子們講述著當年的經歷,曾經的歷史!因為這是我們的老祖宗和我們共同經歷的農耕文化!

GIF/2K

申明:作者/徐銀秋,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攝影:老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致謝!

我在養一座城

疼一個名字的回聲

我知道,你也和我一樣

我知道,我能等到你

因為

太湖,是我們共同的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太湖 的精彩文章:

TAG:家太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