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79年改革之初的上海街市

1979年改革之初的上海街市

上海,正在進行管道鋪設和路面維修的傳統街道,當時的人們不會想到,這些在身邊一處處可見的基礎建設,正預示著一個大發展時代的道理;拍攝於1979年7月。【攝影:mksfca】圖片來源:舊影閣

上海,農貿市場內銷售蔬菜的攤位;從農產品開始,商業的活力開始逐漸顯現;拍攝於1979年7月。

上海,婦女兒童用品商店門前,聰明而富有商業頭腦的上海人早已知道日後招攬顧客;拍攝於1979年7月。

上海,傳統的街邊店鋪;拍攝於1979年7月。

上海,工人新村;拍攝於1979年7月。1950年代初,上海市所確立的市政建設的方針就是:為生產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並且首先為工人階級服務。在此背景下,曹楊新村應運而生。之後,上海又在滬東、滬西兩個工業集中分布區建設了多個工人新村。

上海,街道加工廠的生產車間;車間里的標語向後來的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風貌;拍攝於1979年7月。

上海,上海牙膏廠的廣告牌;拍攝於1979年7月。【攝影:mksfca】上海牙膏廠創建於1912年,是中國牙膏的發源地。

?上海,蘇州河;拍攝於1979年7月。蘇州河,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俗稱;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催生了幾乎大半個古代上海,後又用100年時間成為搭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

上海,從公交車上拍攝的街景;拍攝於1979年7月。

上海,青石鋪成的傳統街道和市場;拍攝於1979年7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住泰安城 的精彩文章:

西洋鏡:1980年代的中國國內豪華游
80後記憶中逐漸模糊的1985年日常

TAG:家住泰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