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師者,何為

師者,何為

米新江曾經是一名優秀的「傳統教師」,特別能講,特別會講,講得很好。枯燥抽象的計算機知識被他一講,學生不但學會了,還收穫了滿堂的歡聲笑語。假如他就這樣下去,肯定一直是個特別受歡迎的老師。

可是後來,也就是從20年前開始,他不這樣講了。因為他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過去那種「預學式」的「學成下山去打拚天下」的教育註定要被淘汰,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終身學習成為必然,工作崗位需要什麼學什麼。那大學幹什麼呢?奠定學習的知識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高效的學習能力,對學習有一種發自心底的熱愛,這樣的人才能終生、持續、有效地學習。

於是,米新江創辦了提高班,希望自己的學生離開老師依然可以學習,從而不斷豐富自己漫長的人生。

我們總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他講,授之以漁也將成為歷史,「授人以欲,授之以愉,漁之以漁」才是教育應該做的事。前兩件事,是老師要做的,而「漁」這件事,主語應該是學生。不是你給學生捕魚的方法,而是他們要自己去創造、摸索,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大自己。

如今,米新江一個人,400個學生,四個年級,但他勝似閑庭信步。他的學生個個頗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摸索能力,能夠接受困難並且解決困難,工作積極主動,能夠獨當一面,一畢業就兩萬元的月薪足以說明他們的能力。

幾年前,「無師課堂」在業界引起一片嘩然,質疑聲一片。而米新江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鮮活的「無師課堂」。「無師課堂」從來不是說不需要教師,更不是抹殺教師的作用,而是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教師從台前到幕後的轉變。

站在信息時代的課堂里,每個教師確實都應該想清楚這樣一個問題:「師者,何為?」這是課堂的出發點,更是教育的落腳點。

謹防,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中國教師報》2017年09月13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米新江:無師課堂創生記
創意迎新形式 傳承航空文化
人文關懷溫暖四千新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