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袁崇煥到底冤不冤,為何挨千刀萬剮?

明朝袁崇煥到底冤不冤,為何挨千刀萬剮?

袁崇煥是明末優秀的軍事統帥、著名的民族英雄。袁崇煥的事迹、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事件。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卻又受到了皇帝的讚賞。其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歷史上對袁崇煥評價最高的,不是別人,正是滿清最高統帥努爾哈赤,是他一再對袁崇煥表示讚賞,康熙更是下令為其建祠供奉,清史稿中對他也是諸多褒揚之詞。

天啟二年(1622年),廣寧被後金軍攻陷,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得知後,隨即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回朝之後,袁崇煥上言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朝中大臣也誇讚袁崇煥的才能,於是又破格拔袁崇煥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

崇禎皇帝即位後,袁崇煥在御前會議上,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平遼。會場休息期間,許譽卿代表大家問袁崇煥。你說能五年平遼,我們想聽一聽具體的執行方案。袁崇煥告訴許譽卿,我這是看皇帝著急,就隨口安慰一下皇帝。許譽卿一聽這話,當時就急了。這種話也是隨便亂說的,你別看皇帝只有18歲,但是皇帝遇事非常叫真,你怎麼能和皇帝這樣亂許諾呢?

當時明遼東方向的三大支柱分別是: 袁崇煥的關寧軍,毛文龍的東江鎮,朝鮮軍。有人說,在袁崇煥的一手操作下,變成了一根。可以肯定,毛文龍不死,後金入關的時間,起碼要晚上五十年。可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才有略,眼光深遠,不拘於物的統帥被殺了。袁崇煥斬毛文龍後,可說是為後金長驅南下解除了後顧之憂,三個月後就發生了後金兵臨北京城下的「己巳之變」,後金約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天聰七年(1633年),毛文龍的部將孔有德、耿仲明人等在登州兵變,明朝派兵四萬,圍攻山東重鎮登萊二州。不久,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皇太極,成為日後清軍強大的武裝部隊。這可說是袁崇煥殺毛文龍始料未及的後果。毛文龍被殺,既是毛文龍悲劇的結束,也是袁崇煥悲劇的開始。

許多人認為袁崇煥被剮時北京市民的表現是明顯的愚民反應,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以魏忠賢屈殺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時的殘酷壓迫形勢下,仍多有市民為其鳴冤叫屈,同樣被冤殺的大將熊廷弼也受到百姓歌頌讚揚,偏偏袁崇煥死時卻被人生啖其肉。

袁崇煥是一位歷史人物,雖有其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與性格的局限性,也有其軍事失誤和舉措失當之處,且成為他罹禍的『口實』。然而,瑕不掩瑜。袁崇煥作為明代傑出的軍事家和著名的愛國英雄而永垂史冊,萬古流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唐伯虎臨死前,留下了最後一首詩,道盡坎坷悲涼一生!
國家處於危難時期,他富可敵國,卻一毛不拔,最後家破人亡
他是明朝開國第一猛將,為何死後卻被朱元璋剝皮?
這場戰爭導致明朝加速衰弱:軍隊全軍覆沒,名將幾乎戰死!
明朝,繼漢唐之後最強王朝,好幾項都是世界第一,你知道嗎?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