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后臨朝稱制,女人掌御天下,中國歷代女強人

太后臨朝稱制,女人掌御天下,中國歷代女強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才華出眾、顏值與智商雙高的女人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掌控天下。她們治國理政、統御軍國的能力絲毫不亞於中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明君聖主。翻開史書看一看,整個世界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因此能夠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留下自己鮮明印記的女人是少之又少。而能在如此一個環境中不但留下鮮明印記,更能主宰男性世界的女人,更是鳳毛麟角。那麼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哪些女人在男權佔主導地位的世界裡,在權謀風雲變幻中戰勝對手,脫穎而出,從而執掌天下呢?

1.西漢 呂雉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劉邦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2.東漢 鄧綏

鄧綏,東漢王朝第四代皇帝漢和帝的皇后,著名的女政治家。鄧綏系出名門,其祖父正是東漢開國重臣、雲台二十八將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鄧禹。

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漢和帝突然駕崩,面對著「主幼國危」的局面,二十五歲的鄧綏臨朝稱制。鄧綏執政期間,對內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之嫌,其廢長立幼,臨朝稱制達十六年而不願還政於劉氏,朝中多有非議。

3.北魏 馮太后

馮太后,名不詳,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先後在獻文帝、孝文帝兩朝臨朝稱制。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漢化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的影響巨大,使得孝文帝親政後在北魏王朝全面推行漢化改革。

4.唐 武則天

武則天,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後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唐高宗時,武則天尊號「天后」,與唐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以皇太后身份在唐中宗、唐睿宗兩朝臨朝稱制。

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定都洛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期間,肆殺李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頗多弊政。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武則天被迫退位。武則天去世後,以「則天大聖皇后」身份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5.遼國 述律平

述律平,小字月里朵,回鶻(即回紇)族述律部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后。耶律阿保機即位後,群臣上尊號稱她為「地皇后」。

在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八部過程中,隨在阿保機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四處征戰。在契丹內部權力鬥爭中,幫助阿保機剷除對手。為阿保機順利統一契丹八部。建立起遼國,成為遼國第一位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遼國威望僅次於耶律阿保機。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逝世,述律平將自己右手砍下,給耶律阿保機陪葬。耶律德光即位,尊述律平為皇太后。述律皇后開始稱制攝政,掌理軍國大事。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自立為帝。述律平與幼子耶律李胡反對並派兵討伐,失敗後被送到祖州(今內蒙巴林左旗西南)軟禁。公元953年,以75歲之齡過世,與耶律阿保機合葬於祖陵。

6.遼國 蕭綽

蕭綽,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聖宗耶律隆緒的母親。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遼景宗在位期間由於體弱多病,軍國重事皆付於皇后蕭綽處理,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日漸強盛。公元982年,遼景宗崩,遼聖宗即位,尊蕭綽為皇太后,臨朝攝政。

公元986年,宋太宗乘遼主少國疑,大舉北伐,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遼太后蕭綽親率大軍迎戰宋軍,並將宋軍擊敗。遼軍俘獲宋將楊業,楊業不降絕食而死。

公元1004年閏九月,蕭綽以索要周世宗收復的關南地為名,大舉伐宋。開始遼軍勢如破竹,大勝。十一月遼軍在大宋澶州進攻受挫,又孤軍深入,十分疲憊,加之後方宋軍襲擊其後路。蕭綽利用宋真宗急於求和的心態,與宋朝談判,達成澶淵之盟。

公元1009年,蕭綽歸政於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病逝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次年,葬乾陵。

7.北宋 劉娥

劉娥,章獻明肅皇后,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競標襄助宋真宗批閱奏章。後來,宋真宗病重,國家政務都交給皇后劉娥處置。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病逝,宋仁宗趙楨登基,太后劉娥垂簾聽政。

劉娥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朝臣們的意見,她還重用賢能如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等人。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劉娥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從未想過自立為帝。當程琳獻上武后臨朝圖,稱劉娥為當代武則天。劉娥立刻把圖拋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對不起先輩!我不是,也不想做武則天第二!」公元1033年,劉娥還政於宋仁宗。

8.西夏 梁太后

梁太后,西夏毅宗李諒祚的皇后,西夏惠宗李秉常生母。公元1067年,西夏毅宗李諒祚死, 公元1068年,年方7歲的太子李秉常登基。梁氏尊為皇太后,代替兒子攝政,成為西夏王朝的執掌人,任命其弟梁乙埋為西夏國相。

公元1076年,惠宗親政。漢人李清建議聯宋,以削弱梁氏勢力。梁太后定計殺李清,因禁惠宗於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西皇陵所在的水砦。擁帝勢力擁兵自衛。西夏統治集團面臨分裂。

宋神宗趙頊乘機發兵來攻,五路並進,梁太后派兵抵禦,全部潰敗而回,形勢危急。梁太后改行堅壁清野,引敵深入,抄絕糧道,聚兵殲滅的戰略,擊退宋軍。公元1077年,西夏又出兵攻陷了宋朝新築的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造成宋兵員物資的巨大損失;但西夏亦因連年戰爭陷於疲弊,內部日益不和。內外交困之下,梁太后命夏惠宗復帝位,但仍掌握實權。公元1085年,梁太后病逝。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權達18年之久。

9.清 博爾濟吉特氏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的第二個女兒。清太宗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順治帝福臨的生母,康熙帝玄燁的祖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關特別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對扭轉當時中國的分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10.清 葉赫那拉氏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她在同治、光緒兩朝兩度垂簾聽政,她為爭奪最高統治權先後發動辛酉政變、戊戌政變,罷免恭親王奕訢,使得同治帝、光緒帝成為傀儡皇帝。她獨掌大權,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慈禧當權時期,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

當時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西方列強的威脅和殖民入侵。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土豆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沙皇彼得三世被妻子陰謀發動政變推翻後離奇死亡,死因至今不明

TAG:土豆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