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晨游龍潭山古城公園

晨游龍潭山古城公園

2017年9月10日,天氣多雲,有小雷陣雨。早晨,應老同學之邀游龍潭山。龍潭山位於吉林市主城區東部,扼龍潭大橋東端通往蛟河、延邊公路起點。地處龍潭區龍潭鄉境內,東經126°36′,北緯43°52′,是龍潭鄉與豐滿區江南鄉的界山。屬老爺嶺山脈,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1、1公里,坡度約40°,山勢南高北低,主峰南天門,海拔384、1米。龍潭山系滿語,發音「尼什哈阿林」,含義為小魚山。山體花崗岩結構,山形俊美,植被繁茂,史跡璀璨,1977年始闢為公園。因園內有建成1700多年的高句(讀「溝」)麗時代的軍事城堡遺址,遂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成為龍潭山遺址公園。




晨練的人們陸續或已經走進公園大門,園中已經音樂聲四起。這裡是吉林市區東北部特別是鐵東社區居民早晚鍛煉、休閑的好地方。




寶劍廣場是龍潭山遺址公園開發建設時地標性建築之一,是入園後第二台級廣場。寶劍是出土文物的擴大化,昭示龍潭山古城冷兵器時代軍事要塞的性質和遺迹。它以不容置疑的形象語言把自然森林公園與文化遺址公園緊密結合到一起,讓人們在暢享森林氧吧的舒適中,回想歷史的悠久與滄桑。那時候,一個氏族、一個部落為了守護或擴大生存空間,保衛或奪取生活物資,就要應對或發動戰爭。




清乾隆遺迹廣場是龍潭山遺址公園最大的廣場,位於第五台級處。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 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東巡吉林時,曾登臨龍潭山,遊覽了龍鳳寺,祭禮了龍潭,並為龍鳳寺觀音堂正殿書寫了「福佑大東」匾額,還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無曲、枝葉翦齊的 黃婆羅樹為「神樹」。此後,每年春秋兩季,清駐吉林的文武官員在吉林將軍率領下,都要到龍潭山祭禮「龍潭」與「神樹」。民國年間,「神樹」萎殘凋謝,現已無存,但是園內樹齡百年以上的老樹仍有130多棵,成為鎮園之寶。




漢白玉材質的龜馱「清高宗乾隆皇帝登祭碑」是龍潭山遺址公園主要實物文物之一,置於乾隆遺迹廣場東側,是原始地理位置。




園內百年老樹之一




乾隆當年登臨龍潭山前往龍潭和龍鳳寺所走過的道路位置,「御道」牌坊位於乾隆遺迹廣場東北角外,由此可到柏油路

去山頂。




清乾隆皇帝登臨龍潭山時為龍潭山,滿語「尼什哈阿林」所作的詩,這是乾隆遺迹廣場的標誌性主體建築,位於廣場南部正中。




海東青廣場標誌性雕塑,是龍潭山遺址公園建設位置最高的廣場,置於乾隆遺迹廣場東南側,正方形台級式,環境清幽,內涵深邃。




海東青又名矛隼,是隼屬猛禽中最大的一種。海東青,即肅慎語「雄庫魯」,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有「萬鷹之神」的含義。分布在北極及北美洲、亞洲地區,中國原產黑龍江、吉林等地。海東青身小而健,其飛極高,是狩獵中的重要幫手,能襲天鵝、搏雞兔。海東青分為秋黃、波黃、玉爪等多種,其中純白色的玉爪最為珍貴。傳說中十萬隻神鷹才出一隻「海東青」,它是歷代滿族人的最高圖騰。代表和象徵自肅慎起各時代滿族人勇敢、智慧、堅忍、正直、強大、包容、開拓、進取、永遠向上、永不放棄的精神。




海東青廣場的浮雕牆是廣場與山林的分界線和主體建築物,浮雕刻畫

公元7世紀東北地區古代民族靺鞨粟末部,即「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肅慎後裔,滿族先祖)與當時的高句麗政權因爭奪土地而連年征戰,並在中原唐朝征滅高句麗王國後建立渤海國,以吉林為中心有效管控東北亞廣大地區的歷史畫面。位居龍潭山上的高句麗古城作為松花江岸邊的軍事要塞當年定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讓我們領略「一座龍潭山,半部東北史」的話題。同時,也證明吉林是中國古代東北最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而且沒有之一。




龍潭山山城又稱尼什哈城,是高句麗時代軍事城堡,城牆土石夯築,高約10米,周長約2400米,呈仰盆狀中間凹四面高,易守難攻。位於龍潭山遺址公園上山柏油路邊的這段古城牆截面也稱為「斷嶺」,並非原有城門處所,亦不是1979年修上山柏油路時特意挖開通道。




此處之所以稱為「斷嶺」,是民間傳說龍潭山古城牆婉如青龍逶迤,盤卧山脊之上,雄踞虎視四方。因此,遭到清朝皇帝妒忌,而責令吉林將軍派兵挖斷此處城牆,以斬斷龍脈,消除威脅。至於哪位皇帝下旨,哪個將軍派兵,什麼時間挖開,雖有記載,並無考證。




前往龍潭山頂途中在道邊拍照的秋花也嬌艷,細小碎美的黃花光鮮而柔和。通往山頂的花崗岩石階步道自西向東排列已經有四條,現在正在修建第五條抵達山頂的人行步道,這是與正在施工的龍潭山水土保持工程一併進行的鋼架木板棧道,棧道鋼架焊接已經接近山頂。




位於通往龍潭山頂西數第二條花崗岩石階步道旁的旱牢,地處龍潭山古城址西南隅的近山樑處,由枕頭大小的長方形石塊砌築。平面呈圓形,直徑10、6米,周壁直立如削,坑深3米,底築於磐岩之上,從不積水,是高句麗王國建築的重要軍用設施。




旱牢簡介石碑解除人們對龍潭山的誤解,早前提起吉林市周邊四大名山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首的龍潭山,人們首先想到龍潭山是座綠樹青山,同時也是一座軍事古堡。因為山上不僅有水牢,而且還有旱牢,而

「牢」必然是關押戰俘和犯人的。其實,旱牢就是貯藏軍需物資的地窖,沒有梯子坑裡的物資輕易不能染指,這體現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科技」智慧。




南天門位於上山西數第二條石階步道的近頂端,是龍潭山古城垣東、

西、南、北四面突起處各建有一個平台中,南面的平台門。這裡的南平台是古山城最高的平台,俗稱「南天門」。這條石階步道也是最早修建的通往山頂的道路,南天門也是龍潭山頂最早的古建築物。




近觀南天門匾額




到南天門西側旁邊的涼亭前晨練,作完第九套廣播體操準備下山

的人們。我佩服他們的認真和執著,這個年紀還熱戀著上小學的廣播操。




從西南側拍南天門牌樓,枯樹枝增添滄桑,也述說歷史。古城垣四面平台的功能無非是守望觀察,故掌握獲取信息什麼時代都最重要。




南天門牌樓匾額上著名畫家楊明春書寫的「紫氣紅霞」牌匾,不僅書法堪稱一絕,而且「納東來

紫氣,沐西去紅霞」的釋義更充滿吉祥。







南天門革命紀念遺址石碑記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軍民進行抗日戰爭的史實和具體要求。




2016年夏秋,在龍潭山主峰南天門山頂上新

建成的這座瞭望塔,以木材質為主,平時不開放,嚴禁遊人登攀。它作為景觀標誌物成為遊人登上山頂的嚮往和目標。在它的腳下從早到晚都聚集著摩拳擦掌、舞刀弄棒、彎腰踢腿、練聲吊嗓的文體愛好者。外地遊人則無不與其合影,以見證自己登頂成功,不虛此行。我倒感覺它朱紅的顏色與綠樹反差過大,讓人難以直視。至於強粘其上的野廣告更有傷風化。




在遠處傳來的閃電雷鳴聲中,我站在龍潭山頂西望吉林市主城區朦朧而安寧。樓群錯落有序,松花江汛期泛黃的江水還沒有恢復藍色,霧凇賓館高貴的造型非中冶火柴盒大廈可比,唱響《紅燈記》的龍潭山火車站裡停滿了往

來於大慶油田和吉化中油的油龍罐車,家鄉美呀!




再將鏡頭轉向南邊,吉林市江山如畫無可置疑。霧凇大橋雖被高樓遮擋亦不減雄姿,東團山狀似土丘,鐵路大橋若隱若現,唯有吉圖琿高鐵宛若長蛇繞過樓群鑽進山中,左側山麓下龍潭山

梅花鹿養殖場,呦呦鹿鳴,芳草茵茵。還有這治安監控裝置讓我無法迴避,我本不想拍它,可它卻早已把我記錄完整。唉,現代科技讓年輕的同行就是比我們幸福!




位於龍潭山山腰廣場東側的龍鳳寺是一座建於清代的寺廟群,由觀音殿、龍王廟、關帝廟等組成。263年前清乾隆皇帝駕幸龍鳳寺,御書「福佑大東」匾額懸於正殿,然毀於「文革」。當年地處關外苦寒之地的龍鳳寺,在隔山隔水交通極其不便的條件下,得蒙一國至尊親臨賜筆,足使龍鳳寺身價位居關東寺廟之首。可見吉林自古青山藏古寺,到處都是風水寶地。




龍鳳寺院內




龍鳳寺香爐




龍鳳寺正殿




位於龍鳳寺東北側一百多米遠的龍潭俗稱「水牢」,是高句麗古城堡又一標誌性遺址。它也是龍潭山名稱的由來,是遊人必到的景觀點。




龍潭簡介石碑概述了它的位置、特點、傳說、史記、地位和作用,使其成為龍潭山最具特色的景觀,自清朝以來就是「

吉林八景」之一。




水牢」龍潭呈長方形,南北長25.75米,東西寬22.8米,潭深9米多,四周用花崗岩石塊砌成。潭水冬不幹涸,夏不溢澇。左側潭邊大樹下拴一鐵鏈至水下,傳說是鎖孽龍以懲治其泛濫洪水之罪。其實,「水牢」就是當年高句麗山城的蓄水池。




龍潭印月」石碑是吉林八景的標誌性建築,鑲嵌在青山綠樹中的龍潭水平如鏡,除水中的游魚無人打擾,獨守唯一功夫就是倒映明月。




再看一次龍潭

全景,還有它周邊那即將變得五顏六色的青山。




再見吧,龍潭!再見吧,龍潭山!再見吧,龍潭山森林公園!再見吧,龍潭山遺址公園!再見吧,龍潭山公園!

原創:刑警007 2017年9月11日 發表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在清代,宗室起名如違規會給予什麼處罰?
藏族就在我們身邊
當這些河流名稱回歸滿語原義,畫風突變(二)

TAG:福貝勒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