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時弇年二十一,乃辭況奉奏詣更始,因齎貢獻,以求自固之宜。弇道聞光武在盧奴,乃馳北上謁,光武留署門下吏。因說護軍朱祜,求歸發兵,以定邯鄲。光武笑曰:「小兒曹乃有大意哉!」因數召見加恩慰。——《後漢書·耿弇傳》

譯文:

當時耿弇二十一歲,就辭別耿況帶著奏章去面見更始帝,順便進貢財物,謀求穩固自我。耿弇在路上聽說光武帝在盧奴,就快馬北上去拜見他,光武帝留他做了門下的一名小官。耿弇就去勸說護軍朱祐,請求回鄉徵發士兵,去平定邯鄲。光武帝笑著說:「小孩子還有這麼大的抱負!」於是多次召見他加以慰勞。

1

首先掃盲,耿弇,讀作yǎn。

如果不是聽過評書,大嘴十成十會把這個字讀成kān。好吧,「弇」跟「佛龕」的「龕」還是有區別的。

耿弇是光武帝手下的大將,雲台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四,星號房日兔。

因為雲台二十八將是一個綜合排名,如果只說軍功以及戰場的實際運用,耿弇妥妥的第一。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2

為什麼說耿弇功勞最大呢?

《後漢書·耿弇傳》里有一句,「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而東漢開國的時候一共也才88個郡,714座城。超過一半的郡,差不多四成的城池都是耿弇拿下來的,這功勞誰能相比?

更難得的是,這麼多仗打下來,耿弇居然沒輸過。

還有一個問題,「屠城三百」,這個耿弇殺掉了多少人啊?貌似蒙古人和滿洲人也沒那麼大規模地屠城吧?

查了資料才恍然大悟,在唐朝之前,「屠城」的意思可以是破城、克城、拔城、降城中的任何一種,除非用了「誅屠」、「大屠」、「盡屠」這樣的詞,才表示對人的屠戮。

所以說,耿弇的「屠城」,「屠」的是城本身,而不是城裡無辜的老百姓。

如果真的像現在理解的「屠城三百」,耿弇早就被後世文人的唾沫星子淹沒了。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3

耿弇投奔劉秀是個一波三折的故事。

耿弇的老爸是王莽堂弟的同學,憑藉這個關係,當上了上谷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張家口市長。

王莽倒台之後,耿弇的老爸有點擔心自己位置的牢固度,派兒子去長安活動,力爭確保自己一方豪強的地位。

但是,年僅二十一歲的耿弇有自己的判斷,走到半道,聽說劉秀來到河北,就義無反顧調頭北上投奔劉秀去了。

劉秀起初並沒有多重視乳臭未乾的小耿弇,只是任命了一個小官。耿弇覺得必須拿出點真材實料,就通過上司請命回老家,召集人馬,然後兩面夾擊,儘快打開河北的局面。

耿弇回到上谷之後,說服了老爹。正好,吳漢在漁陽也說動了太守,於是,上谷、漁陽兩郡集結了數千精銳騎兵,自北向南一路殺將過來。

等到再次和劉秀回合,這支由耿弇和吳漢帶領的部隊沿途擊斬敵軍大將、九卿、校尉以下四百餘人,繳獲了各種官印一百二十多個,斬首三萬多級,平定了涿郡、中山等22個縣。

這「投名狀」實在太豐厚了。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4

這只是耿弇第一次去北方徵兵,後面還有第二次、第三次。

當劉秀在河北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更始政權開始出手「摘桃子」,但其實,河北還有銅馬、高湖、青犢、赤眉、尤來、五幡、大槍等各路農民軍的存在,形勢很複雜。

耿弇再次向劉秀提出去幽州徵兵,得到劉秀的同意後,耿弇和吳漢再度北上,出其不意地襲殺了更始政權派來的官員,成功徵發幽州的軍隊之後調頭南下。

劉秀掃平河北各支農民軍時,耿弇所率領的騎兵部隊一直擔任著先鋒和主力的角色,戰鬥力驚人,立下無數戰功。耿弇一路追殺潰散的敵軍,甚至追到了今天的遼寧。

此外,耿弇還曾擊敗過關中悍將延岑,要知道無論是在此之前,還是在此之後,這個延岑可是讓劉秀的部隊吃了很多虧。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5

在劉秀向全國進軍的大背景下,耿弇第三次請命回家鄉徵兵,揭開了人生中最波瀾壯闊的軍旅篇章。

要知道,自西周以來,秦國也好,西漢也罷,都是從關中出發,然後統一全國的。但耿弇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從河北出發經略全國。

耿弇的思路是:徵兵,接著平叛安定後方,然後出兵山東。這也是耿弇被拿出來和韓信相提並論的一個原因,因為當年韓信「挾燕攻齊」的思路和耿弇如出一轍。

更厲害的是,在攻略山東的一系列戰役中,耿弇把心理戰、攻堅戰運用得得心應手,把圍城打援、聲東擊西、避強擊弱等一系列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每戰必勝,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謀略出色的耿弇在戰場衝殺也毫不遜色。

在與山東軍閥張步的關鍵一戰中,耿弇親自率隊廝殺,被流矢擊中大腿,他用佩刀直接砍斷,繼續指揮戰鬥,連身邊的衛士都不知道。

趕來支援的劉秀看著當年的小年輕立下如此大的戰功,感慨地說了一句「有志者事竟成!」

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出典。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6

耿弇的功勛類似西漢初年的韓信,但耿弇的命運比韓信強多了。

劉秀很信任耿家,耿弇六兄弟全部當官,耿弇的老爸病重時,劉秀還親自看望。耿弇也很識做,天下基本平定後,就交還了大將軍印信,以侯爺的身份進入顧問委員會。

在劉秀去世後第二年,耿弇也去世了。

但耿家的傳奇還在延續。

耿弇的侄子耿恭在漢明帝末年遠征新疆,破降車師,將車師納入東漢版圖,之後,朝廷立西域都護府,耿恭擔任戊己校尉,駐軍新疆。

不久,車師國勾結匈奴叛亂,圍攻漢軍。耿恭被包圍在疏勒城,死守不降,耿恭在斷糧的情況下,殺死勸降的匈奴使者,在城頭燒烤,烤一塊吃一塊,留下了「壯士飢餐胡虜肉」的典故。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當朝廷接到耿恭求援的書信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個月,漢朝援軍又花了兩個月時間急行軍趕往新疆,展開「拯救大兵耿恭」的行動。

援軍到達的時候,疏勒城只剩下包括耿恭在內的26名將士,在歸途中,「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

這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

怎一個悲壯了得!壯哉,勇士!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版韓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八卦史記76:一個大酒杯引發的撕逼大戰
生死兩婦人 成敗一蕭何(八卦史記127)
韓信的「三不殺」(八卦史記126)
刺客系列:殺一人而利萬人!
宰相系列:製造白卷狀元的宰相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