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最後的擎天武將 兵敗戰死後 南宋徹底宣告滅亡

南宋最後的擎天武將 兵敗戰死後 南宋徹底宣告滅亡

南宋末年,烽煙再起。

1273年,在元朝軍隊的猛攻之下,孤軍奮戰堅守6年之久的南宋重鎮襄陽,陷落敵手。這就意味著,南宋都城臨安,失去了最堅強的一個屏障。至此,元朝騎兵可以長驅直入,從水陸兩路夾攻臨安。

宋度宗這時候才真正慌了。他趕緊召集各路大軍向臨安靠攏勤王,保護南宋朝廷的安全。可是,全國各地都在告急,各路大軍有心勤王無力趕來。最終,只有一支軍隊按時抵達臨安,讓宋度宗心裡稍感安慰。

率領這支軍隊的就是本文主人公張世傑。

張世傑是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少年時代,他跟隨張柔抗擊金軍,戍守杞州。後因犯了錯,被張柔趕走,他就投奔南宋,成為呂文德手下一名小校。張世傑領兵有方,作戰勇猛,逐漸從一名小校升為節制10萬大軍的統兵大將。

當時,元朝軍隊勢頭正猛,幾乎所向披靡。張世傑部隊可能是唯一敢與元軍正面作戰的南宋軍隊。

鎮守臨安後,張世傑調兵遣將,四處出擊,多次挫敗元軍,取得浙西諸郡,還收復了平江、安吉、廣德、栗陽等失地,一時軍威大振。南宋朝廷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然而,南宋王朝的覆滅,不是張世傑一個人能夠力挽狂瀾的。

1275年7月,張世傑集結了萬艘船隻,在鎮江焦山與元朝軍隊進行決戰。由於戰術上的失誤,元朝軍隊進行火攻,使得南宋軍隊傷亡慘重,投江而死的就有一萬多人。

在那以後,南宋軍隊基本失去了與元軍正面交戰的能力。

1276年2月,元朝軍隊兵臨城下,南宋朝廷沒有別的選擇了,6歲的小皇帝宋恭帝宣布投降。但張世傑與陸秀夫、文天祥一起,擁戴宋恭宗的長兄宋端宗和幼主宋懷宗逃往南方,組建小朝廷。最後,一直逃到廣東崖山一帶。

1279年正月,元朝大將張弘范隨即率部追趕到崖門。雙方決戰在即。

崖門的位置在今天廣東省新會一帶。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南宋小朝廷到這裡後,吸引各地義軍紛至沓來。很快,張世傑就集結了20多萬人的部隊,還擁有1000多艘艦船,實力頗為可觀。不幸的是,張世傑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敗仗後,對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有人曾向他提出建議,先佔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這無意是正確的。可張世傑不想繼續逃亡了,而是與元軍進行生死決戰,就否決了這個建議。他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把1000多艘艦船全部背山面海,用大繩索連接成一條線,將宋懷宗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以此與元軍決一死戰。

一場慘烈空前的海戰打響了。

張弘范首先從北面切斷南宋軍隊的陸上淡水水源和糧道,使得南宋軍隊失去了後勤救援。繼而假裝奏樂,讓南宋軍隊放鬆警惕。隨後率軍猛攻,一時間連破七艘南宋艦船,一路打到中央地帶。

在元朝軍隊的猛攻下,南宋軍隊處處被動挨打,潰不成軍。

在這個時候,護衛宋懷宗的陸秀夫方寸大亂,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他背著8歲的宋懷宗匆匆投海殉國。張世傑殺出重圍,率部西去,途中遇上風暴,墜海溺亡。

享國153年的南宋王朝覆滅於冰冷的海水之底。

南宋名臣文天祥評論:「閩之再造,實賴世傑之力。然其人無遠志,擁重兵厚資,惟務遠遁。」清朝史學家趙翼評論:「其後德祐國亡時能戰之將,尤推張世傑。」大抵如是。

皇帝想回家鄉看看 內閣首輔苦苦勸阻 於是到死都沒能回去

亂套了:曹操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 漢獻帝送兩個女兒給曹丕

崇禎帝在明朝覆滅前上演末日瘋狂 殺了多少忠臣良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覆滅前她提出一個辦法 崇禎帝聽了或許明朝沒那麼快完
鮮為人知的戰爭:大唐與阿拉伯帝國首次交鋒 差點全軍覆沒
李世民千方百計想抹去的黑歷史:向突厥稱臣納貢十二年
明朝唯一能正面硬扛八旗軍的關寧鐵騎 為何被崇禎帝解散
以60人征服大明王朝 16世紀的西班牙為何如此自信?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