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前叱吒中文遊戲界的精訊,如今官網已經變成了賣空氣凈化器的

從前叱吒中文遊戲界的精訊,如今官網已經變成了賣空氣凈化器的

當年一家翻譯說明書和攻略的公司,為什麼能算作遊戲公司?

相比大陸,上世紀的台灣遊戲產業發端較早,有鈊象電子和熊貓軟體這種街機界大拿,也有弘煜、昱泉這樣的單機遊戲老字號。哪怕是在90年代因代理光榮遊戲才為大陸玩家所知的第三波,也在80年代就開始辦「金軟體排行榜」,支持台灣開發者自製遊戲,協助優秀作品發行了。

不過當時的國產PC遊戲普遍由個人或小組製作,在素質上尚不能與外國遊戲相比。用今天的眼光來看80年代的PC遊戲,還是《創世紀》《巫術》之類的經典RPG名氣大、影響深。但這些歐美製造的大作,有一個共同問題:沒有中文。

DOS系統上的《創世紀3》

不僅僅是遊戲內容沒有中文,連遊戲操作也要通過鍵入英文指令完成。拿《創世紀》來說,幾乎鍵盤上的每個鍵都對應著不同的命令,最簡單的四向移動也需要輸入」go+方向單詞」,不懂英文的玩家只能望洋興嘆。

由於早期的電腦並未給中文設計字體環境,所以漢化在技術上有著不小的困難。當時的玩家想學會玩這些遊戲,只能靠遊戲說明書,但說明書也都是英文的。

在台北,有幾個年輕人注意到了這個商機,他們把一些國外遊戲說明書編譯成了中文,簡單裝訂以後拿去光華電腦城去賣,沒想到立刻就賣到脫銷。

1984年4月,這些人中的「老李」李培民和「小李」李永進牽頭,合夥成立了一家專營遊戲說明書和攻略本出版業務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精訊資訊。

半年之後,另外一家叫做智冠的公司在高雄誕生,很快,這坐落於台灣一南一北的兩家就發展成了台灣最大的兩家遊戲公司,有「南智冠、北精訊」之說。

一家翻譯說明書和攻略的公司,為什麼能算作遊戲公司?

這就要從80年代的台灣遊戲市場說起。

在1992年的「新著作權法」實施之前,台灣從漫畫、小說到電影、遊戲,基本都是盜版商的天下,很難在市面上買到正版的外來文娛產品。

精訊當時的主要業務,與其說是賣說明書,倒不如說是賣遊戲。因為有不少說明書都是夾帶著盜版遊戲磁碟一起銷售的。

精訊販售的《創世紀3》磁碟與法術說明書

他們自製的說明書早期用深綠色紙張印刷,後來改用非尋常規格的白紙,為的是增加翻印說明書的難度,防止被盜版者二次影印。

一旦收到電玩店的訂貨,精訊就用普通的電腦拷貝一份遊戲磁碟,貼上貼紙和自家的說明書包裝在一起,作為自己出品的軟體套裝賣出去。

由於當時賣的遊戲自帶優質中文說明的僅此一家,精訊很快就成為了盜版市場的頭部品牌。

1986年,精訊辦了一本名為《精訊電腦》的雜誌,內容以遊戲為主。在那個信息匱乏的年代,很快就成為了台灣玩家獲取遊戲情報的重要來源,經營起來的作者讀者群、優質的盜版零售服務都讓精訊的名聲越來越大。

《精訊電腦》創刊號,封面上基本都是知名外文遊戲

不過好的口碑並沒有給精訊帶來更多的營收,因為此時的遊戲市場競爭已經愈發複雜,精訊面臨著來自各方的龐大壓力。其中一方就是智冠。

智冠的攻勢和精訊的轉型

智冠科技在90年代中後期出品過《金庸群俠傳》《新倚天屠龍記》等經典單機遊戲,但在80年代還是賣拷貝的芸芸盜版商之一。

不過智冠的老闆王俊博的眼光很是毒辣,在大家一窩蜂賣盜版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版權正規化的重要性。

智冠一方面販售劣質盜版磁碟和眾多友商打價格戰,另一手開始接觸外國遊戲廠商,在其他遊戲公司還沒反應過來前,就以低廉的價格拿到了許多歐美大廠的獨家代理經銷權。

就在精訊還在四處徵稿約作者的時候,智冠已經和SSI[U1] (《將軍》系列開發商,80年代遊戲巨頭)接上了頭,簽訂了中文遊戲圈第一份涉外的代理合約。

有了SSI的先例,智冠很快一個一個敲開了國外廠商的大門,此後兩三年里,智冠又陸續拿到了EA、動視、雪樂山等幾十家外國大廠的獨家代理權,一躍成為中文世界最大的遊戲代理商。

精訊的日子霎時間開始難過了起來。

《精訊電腦》雜誌這邊剛剛起步,雖然收穫了口碑,但還沒來得及找到廣告源,是自家的虧錢大戶,暫時沒有盈利能力;不少從前賴以為生的遊戲,版權已經歸了智冠,再賣盜版可能引起法律糾紛。

而賣大家都沒有版權的遊戲,也面臨著愈發激烈的價格競爭。

像盜版的《創世紀》,智冠的「軟體世界」版,兩張磁碟用硬紙板隨便一夾,內附打字錯誤、印刷模糊的簡陋說明,售價幾十元新台幣。

精訊版有著全本精校過的說明書和法術書,限於成本,售價是智冠版的兩三倍。

儘管精訊版本的遊戲質量更高,消費能力尚未提高的玩家們還是傾向於選擇更便宜的智冠版本。

智冠當時發售的盜版遊戲普遍只要幾十元新台幣即可買到

在打了一段時間價格戰後,智冠又改變了包裝制式,把老式的簡易紙包裝改成了CD式的硬盒包裝,而售價仍然維持低位不變,同時推出了自家的遊戲雜誌《軟體世界》加以宣傳攻勢,徹底擊垮了大多數競爭對手,開始在一家獨大的路上越走越遠。

智冠旗下的《軟體世界》雜誌,和自家磁碟「軟體世界「用了同一個名字

遇到了危機的精訊馬上開始轉型。

經營著不賺錢的雜誌,從盜版獲得利潤越來越少,精訊選擇獨闢蹊徑,開始和一些本土遊戲設計師簽訂合同,發行中文遊戲。事實上,第一款中文角色扮演遊戲《星河戰士》,就是在精訊的這一戰略下誕生的。《軒轅劍》製作人蔡明宏的處女作《屠龍戰記》,也由精訊代為出品發行。

GIF/50K

星河戰士的遊戲畫面

1988年,精訊找了兩個大學生在電腦上重製了紅白機遊戲《勇者斗惡龍1》(DQ1),這個今天看來無視版權的行為,當時卻讓不少PC玩家用戶嘗到了DQ這款日本國民遊戲的滋味,飽受玩家好評。

雖是重製,對於沒有原作技術資料的精訊來說也不簡單。兩位開發者完全依靠自我摸索,還原出了6502晶元上DQ1的原始程序,美術素材同樣純手工「復刻」,全是一筆一划手動勾勒的。

這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在海峽兩岸都不少見,我社前幾天關於紅白機遊戲《賭神》的文章也提到,國內最早的漢化FC遊戲也是用這種「逆推」的方式琢磨出來的。

中文版《勇者斗惡龍》不僅在商業上成功,也讓精訊對自身的技術力產生了信心,甚至在磁碟的背面自豪地打出了口號「RPG不再是國外軟體的代名詞」。

從分裂到衰落

沒有人想到,好不容易到來的起色很快就消失了。

1988年,精訊兩大創始人之一的李永進出走,在精訊命運的拐點上選擇了自立門戶。真正致命的打擊並不來自出走的員工,而是許多並未和精訊建立明確僱傭關係的獨立製作人。

這批人放棄了和精訊的合作,轉投李永進旗下,其中有蔡明宏、施文馮等中文遊戲圈最早的製作人,他們一起成立了第一家正規化的中文遊戲工作室:DOMO。

看到DOMO,有些朋友可能知道這家公司的名字了。李永進離開精訊創立的公司,就是日後中文玩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宇資訊

DOMO工作室繪製的大宇辦公室內景

精訊的徹底衰落,就是從大宇的誕生開始。

大宇誕生六個月後,精訊考慮到財務上的困難,徹底放棄維持《精訊電腦》,這份最早的中文遊戲雜誌宣布無限期停刊。

與此同時,大宇開始發行自己的遊戲雜誌《軟體之星》(Softstar,與大宇的英文名同名),但內容並不是泛遊戲情報,而是以自研遊戲的宣傳為主。隨著《軟體之星》一同來到市場的,是大宇最早一批產品:姚壯憲的《大富翁》、DOMO的《滅》《軒轅劍》。

這些重量級的產品的歷史地位不言而喻,缺乏有力的競品精訊很快就在競爭中市場上落敗。對於當時的玩家而言,「南智冠、北精訊」幾乎是轉眼間就變成了「南智冠、北大宇」,90年代台灣遊戲界「南北雙雄」的格局就此形成。

昔日巨頭精訊,從此只能退居二線。

精訊在1990年之後,精訊逐漸轉為單純的遊戲代理商,發行了不少成人向的擦邊球遊戲,比如在當時很少見的醫療模擬類遊戲《瘋狂醫院》。

還有《性感戰士》《小惠的性知識大百科》這類包著RPG或者益智遊戲的皮,但是看名字就知道內容的小黃油。

性感戰士的戰鬥畫面

以百科之名,放尺度圖之實

但這段時間的精訊,也是有自己的戰略布局的。

1992年-1993年間,精訊簽下了GAINAX和id Software的代理權,從前者手中拿到了《美少女夢工廠》,從後者手裡拿到了《德軍總部3D》和《DOOM》。這些遊戲今天來看都是經典,精訊挑遊戲的眼光可謂獨到。《德軍總部3D》更是首次把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概念推廣進中文遊戲圈,讓玩家們看到了嶄新的遊戲類型。

德軍總部3D,據信是第一款商業化的FPS

無奈當時中文RPG遊戲逐漸熱門,玩家已經不像80年代那麼依賴國外遊戲了,精訊代理的幾款產品銷量都比較一般。

反倒是在蟄伏的過程中,精訊自個兒悄悄開發出了一款傳世的作品:《俠客英雄傳》。

許多老玩家對這款武俠RPG有著深刻印象。

該遊戲初代在1991年發行,操作界面神似DQ1,也許是因為製作人林建中恰好是當年「復刻」PC版DQ1的兩位開發者的大學同學。

在那個國產RPG遊戲還比較簡陋的年代,《俠客英雄傳1》的遊戲設計堪稱精緻,故事線也比較複雜,有五位女主角可供攻略,每位都有不同的能力可以協助主角。

雖然無法製作華麗的劇情演出,卻能用氣氛十足的作畫營造出戰鬥的壓迫感。

「三嘆劍法」在續作里也有出現,是主角的終極殺招之一

不過真正奠定該系列歷史地位的還屬六年後的《俠客英雄傳3》,至於為什麼沒有二代,據官方的說法是開發二代的過程中檔案不小心損毀了,所以乾脆直接開發第三代。

雖說邏輯有點奇怪,可俠3確實不負六年的期待,擁有著完全不屬於那個年代的高超素質:

戰鬥畫面華麗至極,幾乎是那個時代2D動畫的頂峰水準。作為一款RPG,有著廣闊的世界大地圖,各大城市的分布井然有序,各地圖依靠渡口連接也非常有創意,還有在當時非常新鮮的挖寶和打造系統。

GIF/1567K

絢麗無比的發招動畫

富有感染力的劇情

但是時代沒有給精訊應有的回報。

因為與俠3同時期發行的,有一款叫作《仙劍奇俠傳》的遊戲。

在八十年代末,脫胎於精訊的大宇帶走了精訊最好的製作人團隊,精訊受到致命一擊;

在九十年代末,承載著精訊復興之夢的大作《俠客英雄傳3》出世,市場卻被大宇的《仙劍奇俠傳》佔領的差不多了。既生瑜,何生亮,俠3落了個叫好不叫座的結局。

直到七年之後,精訊在XP操作系統上復刻了一遍俠3,增加了頭尾動畫和多結局,很多玩家才發現,原來在上個世紀的最後三年,他們錯過了這款值得用濃墨重彩書寫的不朽作品。

在《俠客英雄傳XP》後,精訊的聲音差不多就此消失了,再也沒有自行研發過電腦遊戲。

偶有動靜,也是延續著和GAINAX的合約發行了《美少女夢工廠4》(迄今代理權早已到期),或者賣自製PC遊戲修改器《遊戲修改大師》。

不知道哪年起,精訊的首頁賣起了不知道從哪代理的居家臭氧空氣機,上世紀風格的簡陋網頁上,多出了幾行略顯尷尬的「吆喝型」廣告詞。

左上角可見《美少女夢工廠》的標誌和臭氧機並列在一起

這樣的處境不免讓人唏噓。

精訊也不算完全退出了遊戲界,這兩年反倒涉足了一下手游領域。從Google Play的廠商頁面里能看到,精訊開發過幾款小品式的休閑手游,多是棋牌或者益智類型,可惜下載者寥寥。

去年,他們還發布了《俠客英雄傳》25周年紀念版。

熟悉的主角形象,熟悉的《俠客行》。精訊沒有炒原味冷飯,手機版是基於Unity引擎開發的,重製了部分美術素材。不過這個界面嘛,還是當年濃郁的DQ味。

只要玩上一會兒,自然就會點進右上角非常扎眼的「銀號」,進去一看發現是內購商城。在單機遊戲里賣有時長限制的雙倍經驗,這種上世代RPG手游的作風不免讓人一陣恍惚:這竟然是一家有著33年歷史的老牌廠商做出來的。

可能就像圖裡的那句話,「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屬於它的年代確實過去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任天堂開發者演講:《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海拉爾地區是怎樣建成的
神仙打架,Steam玩家遭殃,宗教遊戲還需謹慎
「劍俠情緣」有部外傳曾遠銷日本,還是Falcom代理的
很多人凑到一起百人吃鸡、千人开黑是一种什么体验?
今天《轩辕剑柒》单机立项了,5年前公布的那款《轩辕剑7》网游哪去了呢?

TAG:游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