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世紀時,歐洲平民吃什麼?

中世紀時,歐洲平民吃什麼?

當美洲的玉米、紅薯、馬鈴薯這些高產農作物還沒有傳到其他大陸時。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基本只能勉強維持在溫飽線一帶。要是超過了某個人口紅線,帶來的肯定不是盛世,而是瘟疫和戰爭。

別看皇家盛宴一道接一道,那基本跟平民老百姓沒多大關係。

農民站田裡聊天,講到皇帝如何過日子的時候,只能說一句:「皇上用金鋤頭,娘娘天天給他烙大餅,日子美得很」。

西晉皇帝司馬衷聽到外面鬧饑荒,也只能對大臣說一句:「為什麼他們不吃肉」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夢想

而對於古代歐洲來說,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皇的實力最大。教會可以一言不合廢國王,可以來一場十字軍東征,還可以發點贖罪券,光明正大的圈錢。

為了保住王位,國王們恨不得立刻跪下來啃教皇的腳丫子。想想古代歐洲人不愛洗澡的性格,隔著幾千年都能感覺到味道撲鼻。

這種濃厚的宗教氛圍,對於歐洲人的飲食是有很大影響的。當時的教會規定,每個月都有幾天是不能吃肉的。一般的情況一周當中,三、五、六禁止吃肉。再加上他們的在復活節和聖誕節前後,還得禁止吃肉。一年算下來,能吃肉的時間不足一半。這條規定包括所有人,國王也得遵守。誰讓他們得啃腳丫子。

當然,國王貴族們也有一些特權。比如在不能吃肉的日子裡,他們可以用魚肉、海鮮補充。不過,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說,尤其是內陸城市的人來說,海鮮太過昂貴。

至於河流中的魚、蝦,平民基本沒有捕撈權,因為它們屬於領主。所以,腌製成了最好的替代品。比較出名的就是鯡魚罐頭。瑞典人民采純天然發酵,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味道獨特。(可參考炸開的茅廁)

當然了,對於古代歐洲平民來說,吃的最多的還是鱈魚、鰻魚的腌製品。畢竟它們的產量較高,也更合大眾的口味。

說到腌製品,就不得不提香料。當年吸引歐洲人出發跑到全世界的一大動力,就是因為香料貿易的高昂利潤。古代歐洲人基本離不開香料。不過,對於平民來說,香料的價格還是太過昂貴。即使是後來從印度、美洲運了很多到歐洲後,香料依然不是平民能夠消費得起的。所以,才會有瑞典人民用純天然的方式發酵鯡魚罐頭。

古代歐洲人喝酒比喝水多。他們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但發酵後的葡萄酒也同樣衛生。也有啤酒、蘋果酒這些飲料,都是歐洲人民的生活必備品。

除了肉類、飲品,麵包肯定是歐洲人必不可少的食物。在過去,農民都要把糧食(以小麥為主),送到領主的磨坊加工成麵粉,再製成麵包。跟今天鬆軟可口的麵包不同,古代歐洲的麵包簡直硬到沒朋友。

如果遇到強盜,千萬別慌張。抓起身邊的麵包砸過去,效果堪比板磚。不過,即使是這種板磚一樣的麵包,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的。畢竟在大多數時候,可能只有小麥粉煮成的麥糊,絕對不管飽。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中世紀時,歐洲平民吃什麼?有3點不同,讓人受不了
李蓮英死後,其墓中只有一個「頭顱」,那麼,他的身軀去了哪裡?
一印度和尚來到中國,聲稱自己活了200歲,還可以長生不老
中國一座皇陵,找到墓址卻禁止發掘,裡面可能藏有一絕世珍寶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只因誤殺此人,最終選擇放棄稱帝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