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E的傑克韋爾奇說,他從來不相信諮詢公司

GE的傑克韋爾奇說,他從來不相信諮詢公司

管理顧問面對特定的企業環境,按照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知識來找到一種最適合企業的解決實施方案,這就是管理諮詢。管理顧問的人生軌跡是分析員,資深諮詢師,項目經理。

象麥肯錫這樣的諮詢公司,接一個客戶就是一千萬元的單子,而國內的諮詢公司,最多能接到幾百萬元的單子,這完全是國內一些企業領導人崇洋媚外,遠來的合尚會念經造成的。GE的傑克韋爾奇甚至說,他從來不相信諮詢公司。在國外,客戶與諮詢公司打官司的事情時有發生。有的客戶花了一百萬美金請來諮詢公司,但結果該企業不但沒有贏利,還虧了三百萬美金。對這種情況,諮詢公司反駁說,我的方案沒問題,是你實施的問題。在國外,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見到效益後再付費,這是明智之舉,就象我們在餐廳吃完飯再買單一樣。

其實,管理諮詢並沒有什麼秘訣,他們的秘密武器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把這種能力與一些管理知識結合在一起,就可以應用到實際的案例中去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應用一千次,每一次都可以叫作管理諮詢。

有人給管理諮詢師開了個玩笑,說諮詢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借了你的手錶告訴你現在幾點,然後帶著手錶離開。

傳統的管理諮詢公司使用的分析工具有SWOT分析,BCG矩陣,競爭的五種力量等。

在SWOT分析中,S是指企業的強項(Strength),W是指企業的弱項(Weakness),O是指競爭環境給企業提供的機會(Opportunity),T是指企業受到的威脅(Threats)。它一點也不深奧,一個高中畢業生花幾個小時讀完後,就可以現買現賣去當管理顧問了。

競爭的五種力量是指:(1)潛在進入者的威脅(2)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3)顧客討價還價的能力(4)替代產品的威脅(5)行業內部競爭的特點。如果這五種力量都小,那麼這個行業贏利的潛力就很大;如果這五種力量都大,那麼這個行業贏利的潛力就很小。

行業競爭的五種力量分析可以:(1)分析所在行業的前景,決定是否留在這個行業;(2)分析所在行業的競爭特點,制定相應的競爭戰略(3)決定是否進入一個新興的行業。

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有低成本戰略(Lower cost)和差異化戰略(differentiation)兩種。低成本戰略是通過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通過大量生產(mass producton)來獲得高生產效率,最後通過降低產品價格來吸引更多客戶。

2.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是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及項目融資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由於很多企業很難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投資銀行便為其發行股票和債券,達到為其融資的目的。投資銀行憑著豐富的經驗,建議企業發行何種證券、何時發售和按何種價格發售。投資銀行負責承銷新發行的證券,這樣企業就可以將證券發售不出的風險轉嫁到投資銀行身上。投資銀行組織一定規模的分銷集團,向廣大投資者推銷其為企業承銷的證券。

本世紀正在進行全球背景下的大規模資產重組。企業不斷的重組,擴張,兼并和收購使企業實現跳躍式的成長。投資銀行在這方面具有搜集、分析、綜合信息,尋找潛在商業機會,調配資源的作用。

投資銀行界有一句名言:「泡沫在落地的一剎那是最燦爛的。」一些評級很低,風險很大的證券,有時又是企業併購時一種威力很大的金融槓桿,被視為殼資源。 一些想躲避繁瑣上市程序的公司對這些殼資源進行兼并收購,再把優良的資產裝進去來借殼上市,這樣可以較快的速度上市。

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經濟結構的大調整,這給投資銀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被聘為世界三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高盛銀行的獨立董事。張忠謀是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出任高盛的獨立董事,這說明高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看好亞洲市場。張忠謀對科技領域的真知灼見將給高盛的投資貢獻力量。

當一個人有幸進入一個新興的行業,並與這個新行業一起成長時,他成功的機會就多。古人說,先入咸陽者王也。風險投資家,投資銀行家,多麼響亮的名字!我多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我躍躍欲試,想在國內大幹一番,開創一番錦繡前程。但事情遠非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我翻開北京的電話號碼本,給一些管理諮詢公司打電話問他們缺不缺人。接電話的是秘書,她非常乾脆地說不缺。我說能不能和老闆在電話里談一談,她說老闆沒空,就把電話給掛了。在我眼裡,秘書好歷害呀。

因為我也很喜歡廣告創意和文案的工作,後來我就應聘了一些廣告創意和文案的空缺。但廣告公司的HR經理與我面談時第一句話就是,你以前干過廣告嗎?我說,沒有。她一下子對我就沒了興趣。我去應聘媒體工作時,他們問我,你有政府資源嗎?你有企業客戶資源嗎?我說,我剛回國,還沒有。對方說,那你不適合我們。

我應聘風險投資或投資銀行的工作時,他們都說由於我沒有工作經驗,不能錄用。一些投資銀行的招聘條件非常苛刻:美國TOP10名校MBA畢業;以前在投資銀行工作5年以上。但讓我困惑的是,我有個朋友在美國找風險投資的工作時,他的簡歷上沒有一點風險投資的工作經歷,但老闆和他聊了幾句後就聘用了他,老闆看上了他的聰明,注重的是他將來的潛力。美國老闆認為一個人的聰明比以前的工作經驗更重要。我有一朋友是學計算機的,他看到華爾街投資銀行的招聘廣告,就想去試一試。面談時,他對老闆說他沒有金融的學歷和工作經驗。但美國老闆說,沒關係,我們可以培訓你,你半年後就可以掌握那些知識。結果,我的這位朋友現在是該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這種事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的,國內的公司擔心培訓完後你會跳槽另謀高就,擔心你把公司當成了免費的培訓學校。

有的公司一看我的年齡,就馬上失去了興趣。國內很多公司招聘時,都要求應聘者年齡不能超過35歲。中國人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四十歲才開始在一個行業起步,太晚了呀。但外國人偏偏就有50多歲才成功的,如肯德基的老闆。在國外讀書時,有時侯20歲的小夥子和50多歲的老人家是同學。外國人對一個工作厭倦了,想培養另外一個職業的興趣,他會選擇重新讀書。而這些50多歲的老人家畢業了,仍能找到工作,但在中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外企求職服務中心,我一講出我是學MBA的,經理就不屑一顧地說,不要提你的MBA了,現在MBA太多了,已經泛濫成災了。

我在北京也參加了一些招聘會,但通過招聘會發出的簡歷常常是石沉大海。後來,我通過報刊上的招聘廣告來找工作,投應聘信,但絕大多數應聘信都杳如黃鶴一去不返。報上登的一些消息也不可靠,比如,報上說現在中國金融人才缺口是80萬,而實際上找一份金融工作並不容易。這中間巨大的落差是如何產生的呢?據說,記者發布的這條消息是從某金融專科學校的招生廣告上轉載的。

我發現海歸在國內,不象前幾年那樣吃香了。其實在台灣、香港,對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沒有什麼特殊政策,留學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而已。我想,若干年後,海歸留學生在中國將徹底褪色。

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HP當主管,因他是家裡的獨子,父母在北京沒人照顧,他很想回國定居。他聯繫北京HP總部,但他們沒有要他。北京HP認為他離開中國太久了,對中國市場不熟悉,他要幹上兩三年後才能應對自如,這還不如雇個本土人士。在今天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幾乎什麼樣的人才都能找的到。

家裡人很關心我在北京找工作的情況,可兩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找到工作,我怕他們為我擔心,很長一段時間不敢給家裡打電話。從躊躇滿志到心灰意冷, 海歸求職為何這麼難?真希望有高人指點我一下。

我想自己創業但沒有本錢,更沒有社會關係。在國外,若我們一時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在餐館洗碗過渡一下,但這在國內絕對行不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崔傑克的分享 的精彩文章:

TAG:崔傑克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