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如何選購「跑鞋」,「世界四大跑鞋品牌」等品牌介紹以及產品推薦

如何選購「跑鞋」,「世界四大跑鞋品牌」等品牌介紹以及產品推薦

此篇為「跑鞋」系列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請參考:什麼是「足內旋」,以及由此產生的「跑鞋」分類

第二部分請參考:「跑鞋」組成部位以及使用的技術

近幾年,除了因為即將在中國舉辦冬奧會讓部分人群突然愛上了冰雪運動

真正在神州現象級爆發增長的全民體育運動應該非跑步莫屬

GIF/1K

都說跑步是對裝備要求最少的運動,有雙跑鞋就夠了

(我覺得這麼說的人太流氓了,有種你別穿褲子跑一下給我看看)

不過,選對跑鞋可真心不簡單

本文討論的路跑跑鞋範圍

首先,你要確定這是一雙跑鞋。

雖然現在跑步比賽中你可以看到各種非傳統意義的跑鞋。。。

對的,鑒於部分細心讀者看到作者名字後,覺得之前寫過威士忌文章(taklip - 如何選購威士忌(一))的人又開始寫跑鞋可能屬於四處摘抄的騙子。

就給你一張作者的照騙看看

嗯,我是穿拖鞋跑過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的,成績還不差,所以……

GIF/2K

扯完上圖這種比較離譜的「路跑跑鞋」,繼續排除一些本文不太想聊的。

你先要排除掉白飯魚吧。雖然這很可能是你小學體育課時運動鞋的標準配備。目前,對於城裡的成年人來說,基本只剩下文藝青年一個符號功能了。

其次,籃球鞋這麼明顯你總能區分吧。即便是低幫的,但也是基本不透氣的鞋面。因為籃球鞋要足夠結實適合橫向移動,當跑鞋就太悶腳了。

再有很多流行線的鞋款也給人可以當做跑鞋的錯覺,實際上是不適合跑步的。

先看兩個例子,文章後面會有詳細些的解讀。

比如,AIR MAX 是很漂亮啦,不過穿這型號跑步在稍有經驗的跑者眼中就剩下「菜鳥」倆字了。

NEW BALANCE 又號稱總統鞋,但是你確定總統跑步穿的是這個型號么?

當然,一定有部分人穿著綜合訓練鞋就上了跑道。雖然也不算大錯誤,只是一定不如專門的跑鞋跑得舒服。

跑鞋的分類

公路訓練用跑鞋

設計功能主要用於平時訓練。

目前的市場在傳統型的基礎上逐步給有一定能力的跑者提供了極簡型的跑鞋:

· 傳統訓練用跑鞋

Asics Kayano

大多數也可以被稱為慢跑鞋,無論廠家繼續將其細分什麼緩震、支撐、穩定、控制……

實際上這還是目前絕大多數跑者的參賽用鞋

· 極簡訓練用跑鞋 Minimalist Running Shoes

Vibram FiveFingers Bikila

從 Vibram FiveFingers 的五趾鞋及其模仿者們直到 Nike 的 Free 系列的設計概念。

注意這裡的「極簡」和製造簡化無關,主要是其設計理念讓使用者盡量脫離現代跑鞋的束縛可以回歸原始的跑步姿態

· 進階 - 極簡跑鞋

極簡跑鞋(Minimalist Running Shoes)並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界定,但是有以下特徵才會被跑者和業界認為貼近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

a. 重量輕

對比現在男子 265mm 內長的跑鞋動輒單鞋300克的重量,大概低於230克再來談輕吧。

b. 鞋底薄

雖然大家對這個厚度幾乎沒有概念,但是量身高時是否穿鞋經常會有 25mm 以上的差異啊。

c. 前後掌高度差小

雖然不是內增高,但是大多數跑鞋的前後掌差在 12mm 以上的。有不少跑鞋已經做出0落差了,有機會試穿一下你會覺得不習慣的(雖然你肯定光腳走過路)。

d. 缺少穩定結構

不少鞋足弓處會有較硬的塑料片露在外面,那雙鞋就肯定算不得極簡了。詳細的後面會講。

e. 鞋底靈活

你握住鞋底前後兩端然後前後左右各種扭動,越象鐵板扭不動的自然越少靈活性。

競速公路跑鞋

New Balance rc5000

主要針對競賽中追求速度的跑者在減輕重量方面做了努力,所以在緩震保護等方面做出了讓步,並且使用壽命會比較短哦。

場地競速跑鞋

多威釘鞋

也就是常說的釘鞋。

此類鞋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越野跑鞋

Salomom SLAB Sense Ultra3

Salomon 越野跑鞋鞋底

針對山地崎嶇、泥濘、石子等路況及更多的惡劣天氣所設計。鞋面會更結實(利於橫向發力),材料更細密、鞋口更服帖(防止小石子等進入鞋內),大底凸起形狀更多變、尺寸更大(提高抓地力)。

這類鞋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足內旋及由此產生的跑鞋分類

Pronation 內旋,是指你落地時足部的中線和小腿脛骨、腓骨中線在縱向存在一個角度。

詳情請查看上上期內容—什麼是「足內旋」,以及由此產生的「跑鞋」分類

跑鞋各部位技術

鞋子看似簡單,實際上可比服裝的技術含量高多了。

詳情請查看上期內容—「跑鞋」組成部位以及使用的技術

GIF/1K

好跑鞋判斷標準

又輪到那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廢話了。千萬別因為廠家的介紹或價格去對比說哪雙鞋子最好。

比如,世界冠軍穿的競速跑鞋保護性很弱,底很薄,說不定你跑幾步就受不了了。

比如,一般一個品牌最貴的型號都是頂級穩定緩震款,你如果沒有足外翻就浪費了穩定,你不夠大體重就踩不動那頂級的緩震,反而會因為這兩個功能給鞋子帶來不必要的重量和不靈活。

個人推薦選鞋步驟:

1. 首先判定用途,長距離訓練、短距離訓練還是競速;

2. 其次根據品牌鞋款的強項選擇自己的偏好,鞋底的緩震、整體的包裹性、鞋面的舒適透氣等都是重點考慮的因素;

3. 最後是美觀和價格的考慮。

如果你有一定買鞋經驗,那麼基本一雙鞋拿在手上一看就可以判斷得不離譜了。

進階 - 量腳儀

下圖為量腳儀,這個東西基本夠專業的鞋店都應該配備。

要知道,鞋子品牌最值錢的可能就是鞋楦,那是讓一款鞋子可以適應目標市場最大數量消費者的根本,都是花了無數金錢、時間統計出來的大數據結果。那麼,亞洲人的腳相對歐美人會偏寬,所以針對兩地市場的同一款鞋很可能採用的就是不同鞋楦。

於是,更專業的品牌會對每款鞋在市場投放不同楦型產品,用量腳儀測出你的腳寬是 B/D/2E/4E 可以幫你選到更適合自己的鞋子。

進階 - 鞋楦

鞋楦就是鞋的成型模具,我們沒法擁有私人鞋楦去做鞋的時候,只能接受腳去適應鞋廠產品的現實了。

跑鞋品牌簡介

不少初跑者會問我:「什麼牌子的跑鞋最好?」

我的答案從來不變:沒有最好的跑鞋品牌,只有最適合你某種需求的跑鞋型號。

「世界跑鞋四大品牌」

ASICS、NEW BALANCE、SAUCONY、BROOKS 是世界四大跑鞋品牌……這基本符合新手入門一個品類的規律。

咱從小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這一代就喜歡排個序啥的,然鵝事實證明這類「知識」基本都會被證偽。再有人這麼說,你讓他找到切實出處就好,深究下去就是闢謠帖罷了。不過,我還是願意從這四個品牌談起。

亞瑟士 ASICS

不知哪年起,很多日本品牌突然翻譯得沒意思了。「凌志」變成了「雷克薩斯」,「霸道」變成了「普拉多」,而「愛世克私」變成了「亞瑟士」。

亞瑟士在中國跑圈內幾乎是神一般地存在。在悅跑圈北上廣廈四大馬的跑鞋使用調查中,亞瑟士都有近半數選用者。這個數據我在東京馬拉松展會上和日本跑者聊起,直接讓對方驚訝得需要確認語言溝通沒有出現誤解。

亞瑟士對中國跑者的心智佔領來自兩點

首先是品牌集中做跑鞋的專業形象(網球等產品系列知名度恰到好處地低調);

其次是同為東亞人先天的腳型接近。

當然,亞瑟士是專業的,你見有幾個牌子會提供不同腳寬的鞋給跑者呢。

·亞瑟士 ASICS - GEL-KAYANO 24 穩定訓練跑鞋

參考價 1390

Kayano 如雷貫耳的名字代表著亞瑟士穩定跑鞋的頂級產品,在國內有著數量龐大的擁躉。

已經到了24代,最近每代的改進都不大,在堅守亞瑟士功能優先的前提下,用新技術做出微調。

GEL-Kayano 24 鞋面更換 Jacquard Mesh 一體織面料,讓雙腳更加靈活。內外兩側後跟明顯的「X」型 METACLUTCH 系統穩定支架,起到很好的包裹效果。

SupEVA、GEL 緩震膠(側面明顯可見的半透明啫喱狀物)、FlyteFoam 三層材料的組合加上 ORTHOLITE 鞋墊及中足穩定片提供了絕佳的緩震、回彈、穩定跑步感受。

· 亞瑟士 ASICS - TARTHERZEAL 5 虎走競速跑鞋

參考價 990

虎走 TARTHER 則代表亞瑟士路跑競速跑鞋的頂尖水準,國內跑馬的頂尖高手們除了被品牌贊助的,選擇虎走和多威(後面會介紹)的比例很高。

TARTHER 是 TIGER RACER 組合的自創詞,從1978年誕生也經受住了歷史考驗。

目前最新的型號是 TARTHERZEAL 5了,這雙最大尺碼單鞋都不足 200g 的競速鞋也可以讓我們看到有哪些精簡後的零件依舊是必不可少的。

FlyteFoam 中底、網布配合絨面革加強條、前掌碎釘後掌只加強易磨損位置的大底減重設計、中足射出片提升穩定性。什麼多材料組合中底、工程編織或熱熔材料裝飾的新技術統統拋棄。

New Balance

大家會發現這個牌子我沒法給出中文商標啊,因為它悲催地被國內代理商把「紐巴倫」商標搶注後,又一次被別人在「新百倫」商標上截胡。難道要用「新平衡」這個彆扭的名字么?

如果說幾乎所有運動品牌都是專業表現和潮流時尚兩條線不斷做平衡,那麼「新平衡」顯然在大陸市場平衡欠佳。滿大街的「N」字鞋都不知道什麼牌子的,一提 New Balance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574。

唉,實際上 NB 的專業表現產品也是非常厲害的好不好?

· New Balance - NB 1260 穩定訓練跑鞋

參考價 1299

NB 的穩定旗艦1260(NB 之前都是用數字來標示鞋款,目前在逐步改變這個習慣)用 TBEAM 中足穩定系統提供強大的支撐,全掌 N2 Core 氮氣緩震材質和 ACTEVA 輕質中底材料在緩震同時減輕重量,幾乎鋪滿的大底耐磨橡膠信心滿滿地宣示鞋子的長使用壽命。

· New Balance - NBFresh FoamZante 輕質訓練跑鞋

參考價 759

Zante 則是 NB 的輕量緩震新星。輕質是很多人追求的,輕一般同時也會帶來更漂亮的外觀。

看得到的輕薄工程編織鞋面和 Fresh Foam 輕質中底共同擔負起減輕鞋子重量的任務。中底側面的蜂窩狀外觀是 Fresh Foam 系列的特徵。

聖康尼 Saucony

這個「四大」早期在跑圈裡的稱呼「索康尼」也演變成了「聖康尼」,我們暫且不表。

跑圈裡流傳的「聖康尼是跑鞋裡的勞斯萊斯」講法會不會讓你對這個國內沒多少知名度的品牌刮目相看呢?

· 聖康尼 Saucony - FREEDOM ISO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1399

FREEDOM ISO 是最新的旗艦緩震款。

整個中上底採用了專利 EVERUN 緩震材料。

全掌 TRI-FLEX 大底技術取得靈敏反饋和抓地力的完美結合,特別是透明啫喱材質,更可以在設計上有更多變化。

而底部最讓我喜歡的則是 4mm 的前後掌差,對於喜歡前掌著地的跑者提供了更好的支持。ISOFIT 動態貼合工程編織鞋面,通過伸縮內襯網布和獨立的系帶支架更好地適應跑者的各種足型和運動狀態。

布魯克斯 Brooks

「四大」中最後一個進入中國內地的品牌。如果說這個品牌屬於沃倫巴菲特會不會更容易讓你記住(編者註:Brooks 於2006年8月2日被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

雖然巴菲特數次謝絕布魯克斯 CEO 的參賽邀請,作為老闆他還是能經常有自己的限量鞋款啊。

還有一點,目前幾乎壟斷跑鞋中底所用材料的 EVA 就是布魯克斯帶到行業內的,也是憑這點它迅速佔領了北美市場的不小份額。

· 布魯克斯 Brooks - GLYCERIN 15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1290

GLYCERIN 甘油是個人最推崇的一款緩震跑鞋,11代是鞋面穿洞很久都不捨得丟掉,所以即便介紹了那麼多頂級緩震我還是繼續把各位往坑裡領一下。

布魯克斯在我看來是外觀設計非常不思進取的鞋款,我評價這個鞋身寫滿了品牌、型號、技術代號的鞋子像一份報紙。

但傳統如它,沒有採用流行的工程編織鞋面,卻憑經年考驗的技術捕獲人心。

中底 SUPER DNA 材料想必比之前的緩震性能更加提高,鞋面的傳統網布能更好地適應腳部在個方向的伸展。此外,其加寬的鞋楦也更適合亞洲人的腳型。

耐克 Nike

每當有人嘲笑全球最大的運動裝備公司耐克的跑鞋不專業時,我總是決定閉嘴,因為解釋這個問題的確挺費勁的,誰讓它經常在國內主推不專業的跑鞋型號呢?

耐克在專業表現市場中的產品實際一點也不差,但是這家公司的市場一直在推的是運動精神,所以普通人對耐克究竟有哪些專業的自己可以用的好產品還是不清楚(專業隊的產品離我們比較遠,特別是跑步類的)。

· 耐克 Nike - AIR ZOOM PEGASUS 34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899

PEGASUS 飛馬緩震系列至今已經是第34代,如果不夠專業做運動表現,那是不可想像的。

鞋後跟中底內置 zoom 氣墊,Flywire 飛線系帶包裹系統,工程編織鞋面 Flymesh 輕盈透氣,每一個元素都用到了耐克的經過考驗的先進技術,在眾多炫目產品中低調存在。

網上已經流出了35代圖片,看上去似乎不夠34代好啊。

· 耐克 Nike - FREE RN 2017 輕質訓練跑鞋

參考價 899

目前滿大街的無大底耐磨橡膠輕質跑鞋,祖師爺是耐克的 FREE 系列。

這樣的輕質跑鞋因為技術含量較低並相對缺少跑鞋元素從而可以充當時裝鞋,已經迅速被各品牌用低價將市場打穿。

但是,耐克依舊在輕質跑鞋上不斷創新,值得推薦。

同樣採用 Flywire 飛線包裹系統,配合 Dynamic Fit 動態貼合技術,在鞋底靈活性極佳是並沒有丟失對鞋子的把控。底部早已升級為三角形切割紋路,鞋頭、鞋跟配合大底橡膠塊,減重同時依舊保持一定耐磨壽命。

如果你不在意有些過份柔軟踩屎感的足底感受,這款跑鞋可以讓你更集中注意於地面的反饋。

Nike Free RN 系列

阿迪達斯 Adidas

德國兩兄弟做運動鞋起家,後來分道揚鑣建立了兩個世界級的運動品牌公司——Adidas 阿迪達斯和 Puma 彪馬。

這裡開個小插曲,Puma 屬於 KERING 開雲集團,就是和 GUCCI、SLP、BV 這些奢侈品混一堆兒的。所以,你看除了博爾特和非洲足球,他家專業運動產品能佔多大比例啊。聽說國內有運動品牌想收購它,只想說一句不要運動表現幫不上自己的忙,倒因為不熟悉潮流市場而拖累了自己。

阿迪達斯這個曾經的全球第一運動品牌也經過了低迷期,甚至北美市場老二的位置都不保過。但是最近顯然加速迅猛,除了 Yeezy 這樣現象級的炒鞋,離不開其核心推向市場的中底材料 BOOST。

BOOST 是熱塑性聚氨酯(TPU)小顆粒經處理後變大所得的一種材料,外觀看著很像大電器包裝箱里的泡沫塑料,俗稱「爆米花」。這種材料比普通 EVA 有著更好的能量儲存和回彈,密度略高。

這裡再簡單提一嘴阿迪達斯明確的品牌區分,阿迪達斯旗下擁有三大系列:

運動表現系列 performance(三條紋)

運動傳統系列 originals(三葉草)

運動時尚系列 style(圓球型 LOGO)

阿迪達斯運動表現系列相對應的 logo 就是我們在阿迪達斯專賣店中最常見的三條紋標誌。

Originals 系列已經 Style 系列的 NEO 可以算是潮流款,認真想跑步就認住三角斜杠標的的運動表現買吧。

· 阿迪達斯 Adidas - UltraBOOST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1399

現在你去任何一家 Adidas 店,店員都會主力向你介紹有 BOOST 的鞋款,因為試穿的腳感就是有說服力。

那麼,主打型號 UltraBOOST 則應該給大家推薦一下。

注意不要選 UNCAGED 型號,我個人是不推薦襪套形式的跑鞋的,暫時在技術和美觀的平衡下商業化產品,在包裹性上的損失是實際存在的。

覆蓋全底的 BOOST 材料配合馬牌 STRETCHWEB 大底,特別是鞋頭上翹的這種香蕉楦是非常有利於足底滾動的。TORSION 足弓穩定片加強。鞋面工程編織 Primeknit,配合足弓塑料支架,輕量和包裹的良好平衡。

· 阿迪達斯 Adidas - adizero adios 3 競速跑鞋

參考價 1399

你看那麼多阿迪達斯贊助精英運動員拿馬拉松冠軍,他們一般會穿一款叫 adios(西班牙語「再見」的意思)的競速鞋。

幾乎覆蓋全底的 BOOST 材料配合 STRETCHWEB 大底確保緩震和反饋達到平衡,馬牌橡膠提供乾濕地面的全方位抓地力。TORSION 足弓穩定片加強。

鞋面傳統網布和人造革加強結構,大家又可以看到目前實際上競速鞋上什麼工程編織、熱熔圖案加強等依舊未能達到精英選手的需求。

李寧 Li-Ning

李寧曾經是國產運動品牌的龍頭老大,雖然曾由於市場偏差走了幾年彎路,但是在創始人李寧先生回歸後又讓大家看到品牌重生的希望。

此外,還必須提到,李寧是我看到這麼多國產品牌中唯一一家踏實耕耘了整個跑鞋矩陣的。

· 李寧 Li-Ning - 雲四代疊影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539

李寧鞋系列出品較為穩定的首推雲系列緩震王牌,雲四代和其他款式一樣有專屬的中文名為「疊影」。

雙密度雲底提供更符合大多數人跑姿的緩震功能。鞋面雖然一體織 4D 網布達至輕量透氣,依然採用 Ultra Shell 鏤空塑膠包裹系統確保性能。後跟還貼心地採用反光材料增加夜跑安全性。

這裡,不得不提我一直反對的鞋中底內置晶元。在開創了這個技術的耐克放棄這個玩法之後眾多品牌前赴後繼跳坑。個人看法是目前的技術尚不能讓民用內置晶元產品提供有性價比優勢的競爭力,有點浪費社會資源。

即便如此,對於向我問該買什麼跑鞋的初入門跑者,我一般給愛美女士的推薦是「挑雙漂亮的吧」,對其他人我一般會說先買雙李寧雲系列好了。足夠的性價比,做為一雙入門跑鞋是沒錯的。

· 李寧 Li-Ning - 超輕十三代 輕質訓練跑鞋

參考價 469

李寧超輕十三代外觀靚麗,單層一體織鞋面透氣性極佳,增加 Mono 紗嵌入增加剛性提供了良好的包裹性。

中底 FoamEvalite 輕質,配合合理安排的大底橡膠,42碼單只僅重185克。中足添加 TPU 板增強穩定性。

如果你具備一定的跑步能力,這是一款在時尚性上也達到水準的專業跑鞋。

如果你發現李寧超輕已經出到十四代卻並沒有被我推薦,那是因為十四代的鞋面、鞋墊在包裹性上都有較明顯的包裹差缺陷。國產品牌在設計、生產的穩定性上還有待加強啊,加油!

361°國際

這裡介紹的「361°國際」估計很多跑步的人也不清楚我在說什麼,那麼直接去361度天貓旗艦店看縮略圖上有標明「國際線」的跑鞋就是了。或者,價格一般在500元以上似乎更容易判斷。

361°國際是和其他產品完全不同的設計團隊研發的產品,據說是從某大品牌整個團隊挖角。於是,從一上市,產品就不斷獲得國際上各種跑鞋評比的獎項。從實際穿著來看,完全配得上這些榮譽。

· 361度 - Sensation2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799

筆者穿過非常多361°國際的型號,除了競速款沒有達到我想推薦的水準,其他款款精品。

所以推薦一個筆者最喜歡的 Sensation 吧。

Sensation 算不上緩震系的旗艦款。但是對有一定跑步基礎的跑者,旗艦款不僅重量會更重,還在前掌提供過多緩震會因為偏踩屎感丟失一定地面反饋及造成加速乏力。

而 Sensation 恰巧在設計上平衡了這個需求。

熱熔材料加強鞋面在美觀和包裹性上取得妥協,配合鞋跟圈椅狀 TPU 射出提供了跑步中良好的跟腳感。中底上層是專利的 QU!CKFOAM 緩震材質,比普通 EVA 更不易疲勞。

NATAPER

這是一個獨立跑鞋品牌,來自和本文提到的其他任何一個品牌應該都不是一個量級的公司

但是,每個品牌不都是從小開始么?我願意花時間推薦一下這個 logo 是一個精子的品牌。

· NATAPER - OK42 緩震跑鞋

參考價 769

OK42 希望人們可以回歸最初的跑步姿態。

中底植入的專利 F.A.C.S(foot area control system)TPU 筋骨支架系統,以及鞋面的熱熔加強條紋,都模仿人類的足底筋膜和韌帶分布。大底將腳部可分開的五趾改為三趾,效仿跆拳道運動的綁腳趾方式,便於發力。寬楦利於腳趾活動,非常適合中國跑者。6.8mm前後掌差,利於前掌著地跑者的發力。

點點滴滴都可以看到研發團隊對跑者的尊重。 所以,雖然他家還僅僅只有這一款量產,但是也可以說 NAPATER 產品100%是好跑鞋啊。

其他重要國內跑鞋品牌

對民族企業還是有感情的,所以致敬兩個牌子:特步

沒有特步,就沒有馬拉松火爆前的眾多國內馬拉松。是特步一直的支持讓這些賽事生存了下來。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雙訓練跑鞋,不妨選擇一雙特步的結構緩震跑鞋支持一下。

多威 Do-win

如果你準備加入跑步大軍,看到穿多威鞋的跑者要保持一下敬意。

如果你了解國內馬拉松賽多威總能佔據相當靠前的比重,可能會更驚訝了。

一般來說,敢穿多威跑步的,多少是有些基礎跑步能力的(那個年代跑步還是老人的運動,消費力低的運動)。但我對這品牌可以堅持不在外觀設計上做提升的做法同樣表示敬意,哥就是不按牌理出牌。

不過欣喜地看到多威剛剛開始對款式進行改變,讓我們共同期待吧。如果目前你想嘗試一下競速款,選 M9 開頭的型號。

Vibram Fivefingers 巍跋然

Vibram 是義大利專門做鞋外底的公司,它的黃金八角標誌你可以在非常多高端戶外鞋上看到。

那麼在極簡跑步的概念被提出後,VFF(VibramFivefingers 的縮寫,巍跋然是公司名,品牌中文我真沒聽說過)推出自有品牌更加強調大底的跑鞋順理成章。

· Vibram Fivefingers Bikila EVO 赤足五趾訓練跑鞋

參考價 1080

Vibram Fivefingers 系列的跑鞋外觀完全打破你的成見,一般是五趾分開(所以,你需要買五趾襪或光腳穿著),鞋底極薄並相對柔軟。由於不束縛腳趾,又可以讓腳如赤足的形態行動,也有五趾鞋、赤足跑鞋的稱呼。

Vibram Fivefingers 需要有一定跑步基礎後再循序漸進地穿著,屬於稍微進階的訓練武器了。如果急於求成,很容易引致足底筋膜炎等不良後果。

用前赤腳馬拉松世界冠軍命名的 BIKILA 是 Vibram Fivefingers 路跑鞋款中的中流砥柱,鞋底豆莢型花紋適應大部分城市路面,是筆者最喜歡的一款 Vibram Fivefingers。

滌綸網眼鞋面配合快速綁帶裝置,合適尺碼的鞋良好地包裹腳面。鞋墊採用扛微生物的 Drilex 材料,比初代增加2毫米 EVA 穿著更加舒適。

Hoka One One

看過 Vibram,來看另一個再反轉赤足概念的品牌,果然是風水輪流轉啊。

HOKA ONE ONE 品牌創始人是法國人,所以「ONE」可不是「一」,而且發音應該接近「噢呢」,怕讀錯直接只讀「HOKA」(噢嘎)好了。

HOKA 是從越野賽場影響市場的,所以其實是高手比新手更早接受了這樣的松糕底跑鞋。既然越野賽道那麼複雜的路面都接受了 HOKA,路跑就更不在話下。

這樣的厚底,顯然在緩震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但在競速時也會由於泄力感造成提速不佳的感覺。並且,松糕底對腳踝力量要求高,所以也是推薦有一定跑步基礎的跑友們循序漸進比較合適。

· Hoka One One - ONE Clifton4 緩震訓練跑鞋

參考價 1180

主打型號 CLIFTON 4輕量 EVA 中底(US9 碼的265克真不算重)是不用說的,其滾動平衡科技提供了良好的穩定性而盡量避免了操控的難度。

大底合理在易磨損部位分配了耐磨橡膠。

鞋面用透氣的網布結合鏤空的熱熔圖案,在輕量同時達到較好的包裹性,可謂用心良苦

補遺

美津濃Mizuno

日本的跑步品牌除了亞瑟士還有美津濃在大陸跑者中有忠實擁躉。這個鞋側面有品牌標識,是一隻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鳥。

美津濃的性價比一直被跑友評價甚高,大家可以嘗試緩震款 Wave Rider。

薩洛蒙 Salomon

Salomon 在越野跑界的地位了得,目前也將觸角伸向了路跑,當然會是高端的競速跑鞋。如果嘗試了不斷更新迭代的小紅鞋(目前已經是 S-Lab SONIC 2),除了價格我覺得你不會有什麼抱怨。

快羚徑 Kalenji

迪卡儂 DECATHLON 這個法國的運動超市依靠全品類、合理價格在夾縫中生存得不錯。他家的產品沒有頂級產品,但性能足夠滿足一般運動人群的需求。所以,如果你不是太在乎外觀設計,選擇他家的 Kalenji 快羚徑系列跑步產品性價比是有保障的。

進入迪卡儂,每一款產品其實都會標明適應的運動量,所以除非你很熟悉每個型號,去實體店挑選保險過網購。他家跑鞋的專利 K-ring 緩震還是不錯的。

最後

絮絮叨叨了這麼多,希望初入門的跑者對挑選跑鞋有個基本的概念。

很多人的觀念,呼吸、喝水、走路跑步這些還用學?

其實,在我之前一直也是持這種觀點,但真正開始認真跑步後發現其中的學問實在太多太多。

如果讓我給你推薦一雙跑鞋?說實話,經驗告訴我應該是這樣的:

1. 你要是女性,請確認你會堅持跑步了么?你希望可以一口氣跑十公里了么?希望能五分鐘以內完成一公里了么?

如果上述答案都是「否」的話,那去買雙你覺得最好看的跑鞋就好了。

2. 如果你以前沒有跑步習慣,而上述三個問題哪怕有一條回答「是」,然後又不是足外翻又不是大體重。

我大部分情況會推薦李寧的雲系列,並且是前幾代的產品。原因是便宜、專業,你入門後即便突然想放棄了也不會怪罪我讓你花了冤枉錢。

3. 如果你大體重、足外翻,我會建議你考慮各家的穩定旗艦款。

因為畢竟跑步也是為了健康,在你沒有學習足夠的跑步知識時,盡量讓跑鞋來給你提供更多一點的保護吧。

4. 如果你已經具備一定的跑步能力,我會需要很多問題來判斷最應該向你推薦哪款跑鞋來適應你的什麼需求。

5. 最好的狀態,還是你學習良好的跑姿,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

當你已經對跑鞋的依賴越來越少時,你才能隨便挑一對設計正確的鞋子,來感受設計師、工程師所希望提供給跑者的美妙感覺。

GIF/1K

「跑鞋」系列到此結束

第一部分請參考:什麼是「足內旋」,以及由此產生的「跑鞋」分類

第二部分請參考:「跑鞋」組成部位以及使用的技術

如有任何問題,隨時歡迎留言或者私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aklip太離譜 的精彩文章:

懷孕備孕,看這一篇就夠了
taklip-如何選購精華液

TAG:taklip太離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