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製成的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的假體,利用手術方法將人工關節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關節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

人工關節置換具有關節活動較好、可早期下地活動、減少老年病人長期卧床的併發症等優點。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下面介紹手術後3個月內的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項。

一、體位要求

卧位:髖關節置換術後,保持患肢外展15°~30°的中立位。側卧時,兩腿間放「T」形墊或一軟枕,防止患肢內收。三個月內不適宜患側卧位。

坐位:三個月內禁止翹二郎腿、坐矮凳和矮沙發(軟沙發),凳子高度要求平患者本人的膝上的高度,保持膝關節低於或平齊於髖部。一旦發生肢體水腫,抬高患肢來改善。禁止劇烈運動和從高處跳落,避免摔倒。

性生活:4-6周避免性生活,2個月後隨訪無異常可恢復性生活。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二、功能鍛煉

為了更好地恢復,要堅持鍛煉肌肉力量,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只要堅持不懈,就可儘快恢復髖關節的自由性。運動內容如下:

1.平卧位訓練:(1) 伸髖:收緊臀肌,略做抬高臀部動作,保持5秒鐘;(2)髖屈曲:足跟沿床面向臀部方向滑動使膝蓋彎曲到極限後保持5秒鐘,再伸直膝蓋;(3)股四頭肌訓練:卧位訓練股四頭肌,繃緊大腿肌肉,盡量讓膝關節後部貼近床面,堅持5秒鐘。

2.站位訓練:(1)曲膝:人自然站立站直,患側小腿向後抬高保持5秒鐘;(2)股外展肌訓練:人自然站立站直,兩臀 肌收緊患肢由內向外打開重心在中間並保持5秒鐘,再回到健肢旁。(3)屈髖練習:人自然站立站直,患肢膝關節向前抬高,抬高時小腿和地面垂直。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三、移動方法

1.上床方法:從健側邊上,先患肢上,後健肢上。

2.下床方法:將助行器放在手術側的床旁,健肢先下,患肢後下。

3.上下樓梯:上樓健肢先上,下樓患肢先下,台階不可以高於25厘米。

4.坐位轉換:1)坐站的轉移:健肢小腿在後,患肢小腿在前,雙手支撐扶手,保持在起立位時軀體重心移動過程中患側屈髖不超過90°,防止脫位;2)站坐的轉移:健肢小腿在後,患肢小腿在前,健側手扶住椅子扶手坐下。坐位時,膝關節不能超過髖關節的水平。

5.助行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1)助行器先向前移20厘米;2)先行患肢,健肢跟上,如此循環。術後6周內使用助行器、雙腋拐行走,6-12周可使用單拐手杖行走。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四、家居生活

1.地上拾物:術後2周內不可彎腰撿地上的東西,如要自已拾物時可利用長柄物體協助勾拾,這樣可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防止髖關節鬆動及脫位。另外,不可以突然轉身或伸手取身後物體。

2.如廁:使用坐廁,雙腿分開,且坐下時膝關節要低於髖關節的高度,如果坐廁高度不夠,建議購買現成可調式坐便椅,按需調高度。

3.淋浴:傷口癒合可進行淋浴。進洗澡間準備可靠的扶手、椅子,並準備一個長柄的淋浴海綿以便能觸到下肢和足。

4.穿脫鞋襪:請別人幫忙或使用鞋抽,選擇不系帶的寬鬆鞋、寬鬆褲。行後外側切口者,可在內側提鞋;行前內側切口者可在外側提鞋。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五、交通工具

(一)乘坐交通工具

上的士:宜在健側上車,必要時可在坐位加墊抬高座椅高度,臀部先坐在座位上,健肢先行,患肢跟上。

下的士:患側靠近車門時,確保患肢移動時屈膝不超過髖關節水平,雙腳著地後臀部才離開車座。

坐飛機:乘飛機時要帶上手術醫生為您開具的髖關節置換手術證明,才能順利通過機場安檢。

據調查,手術後初期肌肉反應能力會減弱,對駕駛的安全性會有影響。因此,建議您3個月後才開汽車。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六、其他事項

3個月後可進行簡單活動,如:散步、游泳等,運動結束可墊高患肢1小時以減輕活動導致的肢體水腫。完全康復後可進行的體育活動:如散步、騎車、游泳、跳舞、打保齡球和乒乓球,並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進行對新髖關節產生過度壓力造成磨損的運動,如:跳躍、快跑、滑雪及網球。

複診時間:患者出院後半年內每月複診一次,半年後每年複診一次,如突然出現髖部疼痛並逐漸加重,立即到醫院就診。(文/骨十科 譚杏賢、丁雲霞 、 何顯貴)

一文讀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居護理指南

內容來自佛山市中醫院

圖片來源互聯網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大夫 的精彩文章:

老中醫:秋季驅寒避暑?遵守養生「三原則」就好了
寶寶枕禿是缺鈣么?「補鈣」真的是補「鈣」嗎?看完就知道了
專家揭秘:骨刺其實不可怕!原來我們一直都「錯怪」骨質增生了!
專家揭秘:「腿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一種病?
警惕!膝疼或已成「標配」!莫讓膝蓋負擔「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TAG:骨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