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分鐘讀懂,原子彈殺傷範圍如何計算,值得收藏

三分鐘讀懂,原子彈殺傷範圍如何計算,值得收藏

核武器有效殺傷距離是有計算公式的,一般來講,殺傷半徑= C × 爆炸當量^(1/3),C為比例常數,一般取值為:1.493885,按照這個公式計算:

錢學森在上課

當量為1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當量為1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0^(1/3) = 6.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6.93 × 6.93 = 150平方千米

當量為10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00^(1/3) = 14.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14.93 × 14.93 = 700平方千米

當量為1億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000^(1/3) = 32.18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18 × 32.18 = 3257平方千米

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時,其產生的殺傷破壞效應主要有幾種,包括: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衝。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這幾種殺傷破壞效應在其釋放的總能量中所佔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當原子彈在空中引爆時,這幾種殺傷破壞效應所佔的總能量比例大致上可以分為:衝擊波約佔總能量的50%、光輻射約佔35%、早期核輻射約佔5%、放射性污染約佔10%。由於電磁脈衝在原子彈爆炸時所釋放的總能量中所佔的比例通常很小,因此一般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電磁脈衝對電子和電氣設備等目標的破壞作用卻很大,甚至可以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原子彈爆炸的最主要殺傷破壞效應之一。

巨大的蘑菇雲

一般我們所提到的原子彈爆炸的殺傷範圍,通常都是指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光輻射和早期核輻射這三種殺傷破壞效應的有效作用距離。在這個距離內,任何無防護的有生目標會立刻喪命。根據核武器的有效殺傷半徑的計算公式,當量為10萬噸TNT的原子彈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殺傷半徑為3.22公里,有效殺傷面積為33平方公里;當量為100萬噸TNT的原子彈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殺傷半徑為6.93公里,有效殺傷面積為150平方公里;當量為1000萬噸TNT的原子彈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殺傷半徑為14.93公里,有效殺傷面積為700平方公里;當量為1億噸TNT的原子彈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殺傷半徑為32.18公里,有效殺傷面積為3257平方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曉峰 的精彩文章: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搭載了哪些黑科技?
為什麼直接出殲20?殲17,殲18,殲19都去哪了?
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的區別是什麼?
美國將研製新型迷你核彈,矛頭直至俄羅斯
劃38線分割朝韓第一人,還曾揚言中國搞不出原子彈

TAG:劉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