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計史論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偉大的蘋果公司

設計史論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偉大的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昨天晚上的發布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

沒有看的沒關係

今天的推文里有兩篇文章介紹蘋果公司的發布會

再發布會上蒂姆庫克對喬布斯做了

簡單的懷念和追憶

2017年也是喬布斯重返蘋果公司的20周年

那麼正在學工業設計史的小夥伴

可以打開何人可教授的

《工業設計史》 第十二章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的第二節

《美國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在這一節中,何老師花了很多篇幅來介紹蘋果公司

今天Sujay借著蘋果公司發布會熱點

也來給你大家說說

蘋果公司的歷史

1976年美國矽谷 1979年《財富》100強

蘋果公司首創個人計算機,最先推出塑料機殼的一體化計算機,倡導圖形用戶界面和應用滑鼠, 採用創新連貫的產品語言,產品友善而人性化。

蘋果II型機

Mac系列機

牛頓掌上電腦

Powerbook筆記本電腦

創始人:史蒂夫.布斯(Steven P. Jobs)

1976年創建公司

1985年被解職

1997年重新掌權

產品必須具有普通大眾能理解和欣賞的特質;

產品的性能指標與外觀個性同樣重要;

優秀的設計成為企業的戰略,而不僅僅是美學的選擇;

(軟體與硬體的共同開發)

設計靈魂:

羅伯特.布倫納obert Brunner 1989年至1996年的主設計師(PowerBook筆記本電腦)

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 1996年初擔任工業設計部主任(eMate、iMac、ibook)

蘋果設計理念

電腦人性化設計、打消對技術的恐懼感;

傳統、技術、情趣的完美綜合;

創造獨特的產品而不是模仿;

設計師的激情與用戶的需要的完美結合;

蘋果設計:

「design by Apple in Cupertino」

這是一個競爭對手們將產品設計儘可能外包給第三方、藉以節約成本支出的時代,蘋果 卻一如既往的保持著自己作為一家設計型公司的本色,將產品的創造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裡。設計,終究是蘋果成就當今地位的關鍵所在。

apple II

用今日的眼光來欣賞apple II的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從中看出其藝術氣息,不過在

那個時代,國人看到apple II的感覺卻是非比尋常,畢竟對於中國用戶而言,那是首次接 觸到了個人電腦。Apple II在1977年發布,雖然其時在國內還屬於天價的產品,但在隨後 的三年內,國內還是引進了大量的產品,其被廣泛的應用於科研和教學等領域。

一體式設計Lisa

1983年誕生的Lisa機型開始讓用戶認識到蘋果的藝術氣息,別緻的顯示器、主機一體式外形,這也許可以算作日後蘋果多款一體式產品的鼻祖吧!

Lisa機型是蘋果公司首次開 始使用摩托羅拉的中央處理器,主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5Mhz,而且2MB的內存容量、以及 首次出現的硬碟,都讓那些還在用幾百K內存和整天用軟盤存儲的用戶來說,Lisa就如天 外來客一樣的驚奇!

Lisa機型有著蘋果電腦的多項第一次嘗試,除了前面提到的摩托羅拉的中央處理器,Lisa機型還是第一種用圖形用戶界面(GUI)的個人電腦,蘋果電腦的第一代16位機型!

白色主旋律 Macintosh Portable

Lisa機型發布後的幾年內,蘋果也許是沉迷於新技術的研發;也許是滿足於個人電腦 市場的八面威風;也許在潛心創造更高性能的機型,隨後的幾年的產品大多都屬於那種方頭方腦的造型。個人觀點,蘋果特力獨行的理念當時還只是單純建立在軟硬體技術層面上,並沒有演化到今天如此的地步。

這樣的境況一直延續到Macintosh Portable的面世,這款攜帶型電腦的推出,不能不 讓當時的筆記本汗顏,白色的外觀和當時很具前衛感的造型,還是讓其鶴立雞群。後來的人總是喜歡用其龐大的身軀和啞鈴般的重量來做口舌之爭,Macintosh Portable重達16磅的 身軀的確讓人無法接受,這受制於當時的製造工藝以及Portable將所有可能的部件都賽了 進去,但其多少還是為我們首次展示出了日後蘋果電腦堅持的道路。

在此我要借用國人評價 「昆汀-塔倫蒂諾」影片的那個詞語:暴力美學化

「產品美學化」也許有些高抬了蘋果電腦,但Macintosh Portable多少還是展現出了蘋果美學設計的產品理念。

圓潤簡潔的Performa 6400

在1991年,蘋果公司,摩托羅拉和IBM公司締結同盟,開始此後長達10多年的共同研發,並於1994年成功推出了基於PowerPC晶元產品:

PowerMacintosh

在此間的幾年內,蘋果似乎再一次將美學設計的理念拋在腦後,推出的產品也都千篇一律的呈現出方盒子的造 型。直到1996年的Performa 6400的推出,其圓潤的外形、簡潔的造型再一次讓用戶領略 到了產品可以如此美麗!

同時Performa 6400也開始展現出蘋果對於造型的設計改變,不再堅持當時常見的卧式機箱,轉變為迷你塔式的造型。

Performa 6400得到了較多的家庭用戶的認可,即便在今天看來,該機型的設計仍舊還會得到稱讚!不過較為遺憾的是,95年Window95的問世,徹底讓蘋果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冬天,即便造型優美的Performa 6400也無法阻止PC的強勁發展。

奇蹟畢竟不是靠一個優美造型 的產品所能創造的,Performa 6400僅僅在市場上存活了一年,就早早的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詭異造型 20th Anniversary Macintosh

1997年蘋果電腦誕生20周年,蘋果公司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時機展現其藝術家的氣息, 於是乎一款名為20th Anniversary Macintosh(20周年紀念版)的產品問世了,全球的蘋果愛好者幾乎為之瘋狂,成為一款限量發售版產品的擁有者是每個蘋果愛好者的夢想。

20th Anniversary Macintosh詭異的圓桶狀造型,雖然部分PC擁護者說「似乎更象個 吸塵器,或者是個保溫杯」,但這也無法改變大家發出「原來電腦可以這樣漂亮的」的讚歎! 在蘋果愛好者眼中,20周年紀念版一方面是一台先進的電腦產品,另一方面則是一款最為豪華的家庭裝飾品,鈦金屬製成的表面以及鍵盤上的真皮腕墊,無一不展現著豪華的魅力! 同時它還具有完整的電視、收音機功能,支持S端子視頻輸入,具有Bose音響系統,還有遙控器,可以控制開關機。

作為一款紀念版本,而且是限量發行,20th Anniversary Macintosh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此其從誕生就註定了高價的本質,最初價格被訂為1萬美元,同期的其他蘋果 產品約在4千美元以下,高昂的價格讓眾多的蘋果愛好者望而卻步!在1998年退出市場前,20th Anniversary Macintosh也不得不放下高端的架子,一路跌至1999美元,多少還是讓 FANS們感受了 一下其魅力!

透明時尚色彩紛呈的

iMac

在iMac誕生之前,個人電腦無非是黑色、白色兩種色調,單調的有點象文革時國人的 服裝。1998年5月,極具創意的iMac讓所有的電腦用戶眼前一亮,別出心裁的色彩為個人 電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圓潤柔美的身軀、半透明的裝束,多變的色彩組合,均展現了蘋果 卓越的工業設計,將蘋果電腦的精髓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半透明加上彩色機身,以及一體化設計的造型,再加上發光的滑鼠,用前衛、時尚的藝術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藍色、葡萄紫、酸橙綠、蜜橘黃、草莓紅、藍莓藍等一連串的色 彩構成了整個iMac產品系列,賞心悅目的色彩運用,每一個色彩單元的出現都挑動著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蘋果iMac G4

So much technology. So littlespace.

蘋果iMac G5

蘋果未來創新產品

「重新打造蘋果形像iPodWatch (iPod 手錶)

一種可以戴在手腕上的iPod,具有計時和播放音樂功能,使用藍牙或者無線連接來將 音樂傳送到耳機。

Wireless iPod (無線 iPod)

能通過藍牙和Wi-Fi讓用戶遠距離連接到iTunes音樂商店或者個人電腦中所保存的音 樂庫的便攜播放器。採用了深色設計以區別現有的通過有線連接來下載或者收聽歌曲的 iPod產品。

vPOD

一種數字映像和iPod結合的產物,集成可以拍攝靜態圖片和視頻的攝像頭,可通過無線連接與iPhoto、iMovie和iTunes同步。使用的是一種低能耗的彩色屏幕,在vPOD關閉 時可以作為觀景器,打開時又可作為大顯示屏。

iHOME

這種支持Wi-Fi的家庭網路及媒體伺服器將成為最終極的數字家電,管理從音樂到照 片,再到電視錄像和日常工作等一切事務。這裡顯示的是整個系統的中心(hub)、一台撥打網路電話(IP)的手機、一台用於視頻會議的iSight裝置和一個控制所有設備的iRemote遙控器。

iphone

結合了 iPod的簡易無繩電話,具有蘋果公司標誌性的滾輪,用於導航,另外內藏滑蓋數字鍵盤。

蘋果設計總結:

要命的偉大

大多數CEO們都將工作的重點集中在實現其財務及運營目標上,執行過程始終只作為一種策略來制定。而史蒂夫-喬布斯則認為,蘋果的最終優勢來源於它標新立異的能力,或者 用他的話來說,能開發「要命而偉大的」產品的能力。

因此,他的整個公司就都在圍繞著這個原則運轉。這就意味著,當其他同行的競爭者正在不斷的依賴所謂的「外包型設計生產商(0D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ujay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設計史論之孟菲斯設計運動與義大利的工業設計
原田進《設計品牌》
設計史論之日本戰後的工業設計

TAG:Sujay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