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高科技風投人:中關村內部一瞥

對話高科技風投人:中關村內部一瞥

新媒體管家

文 財富世界記者:樓筱涵

財富世界論壇 轉載請註明出處

阿米諾資本的創始合伙人李強

中關村科技園在全球以另一個名字Z-Park著稱,它是中國國家指定的高科技示範園區,位於北京西北角,發端於1980年代,後來擴散到全北京並進入臨近的河北省和天津市。科技園擁有大約兩萬家高科技公司,包括65個科技巨頭(企業資產估值逾10億美元)。在2016年1月至11月期間,示範園區的科技企業實現總收入約合5360億美元。本文深入到園區內部一探究竟,並探討在全球格局下它的重要地位。

獨一無二的科技園區

李強是一位高科技風險投資人,是設在矽谷的阿米諾資本的創始合伙人,他在2017年2月接受《財富世界》專訪時指出,中關村科技園的發展歷程在全世界都絕無僅有。1980年,被後人稱為「中關村第一人」的物理學家陳春先創立了「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這是中關村第一個私人高科技企業。

到1987年,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的一條街上,總共已有約一百家高科技公司,時稱「電子一條街」。一年後,政府頒布《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正式認可並支持發展中關村科技示範園區,並規划出100平方公里範圍進行開發。

在中關村科技園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政府始終都是積極的參與者,並於1999年正式結束了「試驗」階段,科技園區也在地理上跨出了單一地區,擴展到北京十六個不同地區,構成「一區十六園」格局。

李強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是業界元老。他每幾年回一趟北京,每次回去都會發現中關村的巨大變化。政府對中關村的支持力度是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無法匹敵的。他感嘆道,「那些高樓大廈根本就是突飛猛進地出現。

中關村科技園的最新發展是從地理上擴展到鄰近省份。例如,2015年4月在河北省成立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容納的高科技公司有90多家。2016年11月,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據《中國日報》2017年2月的報道,該園區在頭兩個月已有30家公司註冊。

天津中關村科技園區執行董事金東湖(音譯)在2017年2月對英文版《中國日報》稱:「我們將借鑒北京中關村的經驗,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要複製這些經驗,」他補充說,「我們要開發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北京創新中心和天津生產基地之間的聯繫紐帶。」

李強贊同金的觀點:「中關村本來只是一個地點,現在變成了一個品牌了。這就相當於把中關村過去20到30年發展的經驗介紹到其他地方。這本身是件好事。」

與矽谷比較

中關村科技園被普遍稱為中國的矽谷,這也再貼切不過,因為它正是受到美國同業的啟示而建立起來的。前文提到的陳春先在一次訪美考察之後,於1980年創立了中關村第一家科技公司。他對當時蓬勃發展的矽谷印象深刻,而矽谷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已經是一個高科技中心了。

今天,這兩個地區具有明顯的不同點。最明顯的區別是政府的參與度。李強說:「矽谷基本上是獨立發展的,政府沒給什麼支持。而中關村,政府給與了大量的支持。」

與中關村不同,矽谷在空間外觀上的變化也沒那麼巨大。李強在談到自己的經驗時說:「矽谷你今年來跟5年前來,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不一樣。沒什麼新建築。」

李強指出,兩個地區的不同也體現在人口多元化方面。他說,矽谷的人來自世界各地,而不只是美國人。據2017年2月發布的《矽谷年度指數》報告稱,矽谷居民中,外國出生人口為37.5%,在外國出生人口中,中國出生的排名第二,佔全部人口的16%,僅次於佔19%的墨西哥人。在統計數據僅僅針對就業人口的情形下,外國出生者佔比已達46%。相比而言之,中關村的人口主要是來自中國各地。

根據李先生的說法,矽谷在創新方面比中關村更領先一籌。2017年的《矽谷指數》顯示,2015年矽谷公司獲得了近19,000項專利。而2016年10月發布的《中關村指數》顯示同期錄得的專利是13,000項。雖然2015年中關村獲得的專利比矽谷少16%,但卻比上一年增長了66%,而矽谷的數字卻下降了2%。中關村顯示的創新能力正在逐年大幅提升。

儘管中關村的創新能力仍落後於矽谷,但它能借鑒矽谷產品並將其改良,這方面的聲譽正在形成。李先生舉出微信作為一個絕佳的例子。他斷言說,「早期微信是學了臉書和WhatsApp。但現在它在功能上已經比臉書、飛書信(Messenger)和WhatsApp都要更多。」騰訊在2011年1月推出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平台,短短五年微信用戶已經能夠像斯蓋普(Skype)一樣進行視頻會議、像圖博(Instagram)一樣發布更新、像網上銀行一樣支付賬單和轉賬,甚至在某些商家可以如信用卡一樣支付貨款。

中關村的未來

中國的「十三五」計劃(2016-2020)將創新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2016年7月批准的新的國家科技創新計劃中,已確定將在北京和上海建立更多科技創新中心。此外,政府將支持區域創新中心和新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發展。京-津-冀中關村科技園區就是這一計劃的早期樣板。根據國務院2016年8月的一份聲明,「該計劃旨在大幅提高中國的技術和創新能力,將國家的綜合創新能力提升到世界前15強。」中國目前排名第18位。

在李強看來,中國政府對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的投資肯定是積極的。然而他認為,投資創業公司以促進創新仍然應該屬於私營企業行為。他說:「從長遠來看,最好依靠商業行為來選擇最好的創業公司,讓市場來判斷哪些企業做得好。應該使用風險資金而不是使用政府資金。」

與風險投資家李強對話

《財富世界》:中關村和矽谷的創業公司有什麼區別?

李強:根本上講,沒有太大的區別。企業創始人的基本素質都差不多,都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不斷整合資源的能力,他們都希望成功,懂技術也懂市場。

《財富世界》:一個創業公司要具有什麼特質,你才會認為它值得投資?

李強:我們的團隊希望看到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對他/她的領域有一定積累,已在這個領域做了很久,這個不是只看年齡。我們投資過一些剛退學的研究生,才20來歲的;也投過50歲的人。他們共同特點就是在這個領域做了很多年,這是我們最關注的。他們在技術上和商業上都有累積,我們才會覺得靠譜;另外就是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因為創業、創新是一個快跑的過程。有技術和經驗積累只是一個起點,如果起點在別人前面,但跑得慢,最後還是會被別人超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富世界論壇 的精彩文章:

灰犀牛日益逼近,商業領袖們該如何應對?

TAG:財富世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