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毅主動「請纓出征」抗美,毛澤東因為這個原因沒有同意

陳毅主動「請纓出征」抗美,毛澤東因為這個原因沒有同意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因為這需要帶兵到國門之外作戰,並且主要對手是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因而,毛澤東選擇入朝部隊最高指揮員是十分慎重的,為此,等了粟裕近三個月,林彪近一個月的時間。

從1955年授銜的將帥來看,朱德、葉劍英是總部領導人,沒有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且朱德當時已近65歲,年齡顯然偏大;賀龍在解放戰爭中主要負責西北軍區的後勤工作,1949年11月建國一個月後,才指揮一野18兵團配合二野行動,從陝西進軍入四川;羅榮桓、聶榮臻擅長的是政治工作;陳毅的特長也在政治,雖然擔任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但中共中央於1946年10月即明令:「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並且長期由副司令員粟裕代理司令員或者實際主持野司工作。1950年9月,陳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召開的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商量出兵朝鮮的問題時,他對毛澤東說:我如今雖擔負地方工作,但只要前線需要,一聲令下我馬上可以穿上軍裝去朝鮮作戰!陳毅明確支持出兵的態度令毛澤東欣賞,但他的主動「請纓出征」始終沒有被考慮。如此,野戰軍級的軍事主官只有從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徐向前中間選擇了。

毛澤東「五虎上將」的彭德懷、劉伯承、粟裕、林彪、徐向前五人中,粟裕、林彪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時間更為長久一些。彭德懷、劉伯承兩人在戰爭尾期指揮過大兵團作戰,但兵員數量顯然低於50萬人的規模。徐向前在紅軍時期曾經指揮8萬餘人的紅四方面軍,成為同期直接指揮最多兵員作戰的將領,但解放戰爭中的指揮規模則遠遠低於其他四人。在五人中,粟裕被軍委評價為「尤其善於組織大兵團作戰」。

但經過長年的征戰,特別是淮海戰役期間,粟裕曾連續七天七夜不睡覺,導致一身是病,此時是不宜上戰場的;林彪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內心充滿恐懼,另外也不主張出兵;所以最後就選了彭德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致使中國不分裂,另七國文字差距真的很大?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後,李淵說了九個字,還說他昏庸嗎?
李世民不經過李淵手下的兩位戰神的默許不敢發動玄武門之變,事後說出四個字
他是被《三國演義》黑的最慘的人物,比周瑜還慘
此小國蔑視美國,唯獨把中國當兄弟

TAG:夜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