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只有不思進取
最近有個朋友跟小智君抱怨,做新媒體的這一年,感覺全白費了。
他在一家公司待了近一年,日常工作是運營公司的公眾號、微博,寫寫文章和段子,節假日搞搞打折活動、寫點祝福。
最近他離職了,因為覺得這一年來,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學到,純屬浪費時間。
不過,在找工作面試的過程中,他卻懵逼了。
一開始是簡歷投出去無人問津,他以為是自己的工作年限太短,不好找工作。
後來好不容易接到面試邀請,面試官一個勁地跟他聊新媒體行業趨勢,聊最近很火的小程序、知識付費、短視頻、網紅經濟,他一句話都接不上。
很顯然,面試失敗了。
1
不要讓自己長期停留在執行層
一直將自己定位於執行層,不斷複製粘貼每天的日常工作,工作一年,當然全無成長和收穫。
這位朋友很困惑:我平時工作認真,公眾號每天更新,就連春節都沒停過,微博也是每天努力寫段子,領導交代的東西我也都認真在做。
為什麼勤勤懇懇了一年,到頭來連份工作都找不到?
其實,錯的不是 「勤勤懇懇」,而是你的工作一直處於自我複製粘貼狀態。
你有多久沒提出好的活動創意?你有多久沒有優化過公眾號的內容模塊?
你曾主動嘗試過哪些漲粉方式嗎?你有認真分析過各種頭部大號的可取之處,以便作為自我調整的依據嗎?
領導交代的東西發送了就可以,每天的文章別出什麼差錯就可以,這種短暫的自我滿足感,對於職場發展來說,簡直是毒瘤。
如果一直把自己當成最基礎的執行者,從不去主動思考,主動接觸行業,那每天所謂的「認真工作」,其實都是盲目和低效的。
2
主動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
簡歷無人問津,並不是因為工作年限不足,而是因為沒有培養自己全方位的可遷移能力。
擁有可遷移能力,是應對不確定未來的最好準備。
所謂可遷移能力,就是不管去到什麼公司、什麼崗位,這些能力都能為你的下一份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為什麼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這位朋友的簡歷總是遲遲收不到回饋?
真的是因為工作年限不足的問題?還是因為沒有寫出耀眼的10w+?
試問過去的這一年當中,你為自己培養了多少可遷移的能力?
要知道,當前新媒體行業,都在強調 「全棧運營」 的概念,內容寫作能力、數據運營能力、用戶心理把握、渠道資源、創意活動策劃及執行等等都要掌握。
跳槽沒有問題,但如果因為毫無收穫而離開,又不願意學習更多的新媒體知識,這個困境將永遠無法解決。
3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命運
無法回答面試官關於新媒體行業的各種話題,他顯然沒有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缺乏必要的行業格局。
這位朋友跟小智君訴苦的過程中,一直在抱怨那位面試官:我就是一個普通小編,那些不著邊際的行業發展,跟我有什麼關係?
小智君突然對他的職業發展感到很擔心,因為顯然他缺乏了必要的 「格局觀」。
「跟我有什麼關係」 這句話,或許將使他永遠停留在 「小編」 的崗位上,甚至隨著新媒體行業不斷向前發展,他也只會不斷後退。
面試官願意跟你聊這些話題,說明他是真正在找一個新媒體人,而不只是 「小編」,真正的機會擺在面前,他卻只顧抱怨。
當我們真正願意去思考,這個行業每天發生了什麼,有哪些新事物在萌發,有哪些新思想新觀念在蔓延,我們才能擁有真正的格局觀。
————
聊天的最後,小智君忍不住向這位朋友安利了課程「新媒體實戰 20 講」。
希望能幫助和這位朋友一樣,陷入職場困境的新媒體人,從不斷重複的執行工作中解脫出來,正確樹立自己的行業格局。
這門課程由「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老師,領銜王五四、差評君、方軍、劉婭楠等 10 位新媒體頭部大咖。
他們將和我們一起聊聊創業路上踩過的坑,遇到的難題、解決的辦法,賺錢的門道、運營的思考。
長按圖中二維碼,99元購買20門精品課程
課程包含新媒體時代 6 大招式:新商業、新內容、新視頻、新用戶、新群組、新營銷。
每一模塊包含老師創業以來的深度總結思考,以及經典案例解讀。
按課程要求完成規定打卡學習,即可獲得優秀學員證書,為個人簡歷增加含金量。
課程適合人群
新媒體團隊負責人:
新媒體團隊創建不久,苦於找不到方法;
想要了解行業頭部賬號,如何迅速崛起?
新媒體運營/編輯:
入職新媒體一兩年,沒有明顯突破;
沒有更高維度的思考,不了解行業發展。
成功報名後,你將收穫
課程價格 99 元,共 20 門精品課程
購買須知:
1、本課程為語音形式,總6期,一共20節(每節5-10分鐘),一次性上線;
2、課程一次購買,1年內有效,可自行安排時間進行學習,不限時間、次數。
3、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訂閱成功後概不退款,請您理解。
點擊展開全文


※馬雲三顧茅廬,商界大佬追著給錢,讓奔赴納斯達克敲鐘的人都服氣……他告訴你:人生如何開掛?
※將新增一所985高校?真相是……
TAG:MBA智庫商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