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嚴江濤:「山區學校更需要我」

嚴江濤:「山區學校更需要我」

■鄉村校長系列·湖南永州篇①

陽明山腳下的茶林學校,偎依著蔥翠的大山,校園裡有水流過,一片格桑花開得正盛;教學樓、宿舍樓、操場、食堂等建築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沿地勢排列。這幅美麗的鄉村學校風景畫,凝聚了校長嚴江濤幾年的心血。所以,即便是在暑假中,即使學校離縣城的家很遠,他還是隔兩天就來一趟學校,一待就是一整天。

有擔當才會有如此選擇

嚴江濤不諱言自己最初下鄉支教是為了評職稱。可誰知,支教期滿後,他卻決定放棄自己在縣城最好小學的中層崗位,申請繼續留下。

在鄉村任教一年,嚴江濤感到,農村學校落後的不只是教師水平,更有管理觀念落後、校長不夠開拓進取等問題。於是,他心中有了個「小目標」。「縣城一小不缺老師,有我沒我都不要緊,但邊遠山區學校師資緊缺,我去了就是雪中送炭。」

留鄉支教的七年里,嚴江濤分別落腳需水陸兼程的上梧江瑤族鄉民族學校,要走30多公里盤山路的理家坪鄉中心小學,還有他現在所在的山窩窩裡的茶林學校——三所無一不是條件艱苦的偏遠山區學校。而且,他在2012年再次主動要求將自己的編製調到了鄉下,最終成為一名徹徹底底的鄉村教師。同年,他通過競聘,走上鄉村校長的崗位。有同行評價,嚴江濤的身體里似乎充滿著幹事的能量,為了辦好農村學校,他真是拼了。

用愛心提起師生的精氣神

在上梧江瑤族鄉民族學校的時候,學校六年級學生屈才偉,由於父母與爺爺均無勞動能力,家裡僅靠年邁的奶奶做點農活和遠房親戚的接濟勉強度日。他每周的下飯菜只有一瓶「老乾媽」。嚴江濤了解後,每到月底就去總務處幫他交齊當月的伙食費,讓這個家境困難的孩子也能在學校搭餐。

他曾任教的七年級有個叫蔣曉麗的貧困女生,有強烈的自卑感,每次上課都不敢發言。嚴江濤每周批改作文的時候,都在她的作文後面寫一段鼓勵的話。堅持了一個學期的文字交流後,女孩開始變得活潑起來,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成績顯著提升。2015年高考,她更是以優異成績考上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她在寫給嚴江濤的信中說:「我將來要當一名像您一樣的好老師!」

對同事,嚴江濤則是厚厚的「戰友」情誼。一天凌晨一點,學校唐春麗老師緊急求助,她老公半夜突發疾病需要送市裡醫院搶救。他立即爬起,趕到唐老師家把病人背到自己的車上,及時送到市中心醫院。治病急需用錢,他又把工資卡里的6000元錢全部取出送到唐老師手裡。

由於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嚴江濤常常感覺虧欠了該給予家人的愛。一個情景總讓他難以釋懷:大兒子4歲生日,他答應回家陪孩子過的。可那天下班依舊很晚,趕到碼頭時已經過了班點,只好叫了艘船,卻又遇上大風。「兩個多小時趕到家後,孩子已睡著了……」說到這個情景,這個40歲的高大漢子哽咽了。

「硬碰硬」刷出農村校新檔次

理家坪鄉中心小學,是雙牌縣最大的農村小學:下轄6所村小,1300多名在校生中超過80%都是留守兒童,學校辦學條件簡陋。這裡,便是嚴江濤當校長的第一站。

由於條件有限,他吃、住都在一間經歷了40多年風雨的破舊平房裡。為把學校教學質量提上去,他與領導班子成員以苦為樂,大刀闊斧實施學校管理改革,調整學校激勵獎勵機制,他帶頭折半計算學校行政人員非課時量,把實惠放在教學一線。在全體教師的配合與支持下,學校教學質量穩步向上,當年就徹底甩掉了全縣倒數第一的帽子。

2014年,嚴江濤調任茶林學校校長。當時這所學校沒有制度規範,十分渙散,近兩年已經換了3位校長。自己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他心裡並沒有底,卻認定「把每一位師生都放在心上」總沒錯。

初進學校,眼前一片黃泥。剛去沒幾天,教師宿舍因水壓低水上不了樓,他就自己摸黑疏通。嚴江濤工作20多年了還是中級職稱,他不怕別人說他傻,反而覺得:「當領導要講風格,把老師放在心裡。不跟老師爭利,學校才有凝聚力和戰鬥力。」

如此,他帶領班子成員,制定了嚴格的工作制度,從一點一滴開始改變——領導、教師都變了,學生自然會變。大家的主人翁意識明顯提升,學校走上了發展快車道:新建了教師公租房、學生食堂、塑膠球場,解決了直飲水問題等,辦學條件日益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2016年中考全校普高上線率創校史新高達到80%,有十幾個學生考入省級示範高中。

嚴江濤本人喜歡打球,作為校長的他至今教著學校足球、語文和政治3門課。為了讓農村孩子得到更好發展,全縣中小學唯一一個足球場,因為他的爭取在這個校園裡建起來;又靠著他的努力,學校獲得多方支援,辦起足球夏令營,讓留守兒童的假期也過得棒棒的。僅兩年,學校就成功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成為永州市唯一一所入選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並在全市年度足球特色學校綜合考核中獲得優秀的成績。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3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職校發展乘上「集團化」東風
轉換學校發展動力
創先爭優全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丁小彥:三峽走出的「土專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