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職校發展乘上「集團化」東風

職校發展乘上「集團化」東風

暑假,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一間寶玉石加工室里,技師李良見手裡拿著一個項鏈吊墜正在精雕細琢,打磨聲在樓里發出陣陣回聲。

李良見是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從江蘇一家寶玉石加工企業聘請的「雙師型」教師。學期里,他一邊擔任學校的實訓教師,給學生教授寶玉石加工技術,一邊生產經營,為遠在江蘇的公司加工玉制產品;假期則利用學校為其創建的「寶玉石大師技能工作室」抓生產任務,經營創收。

在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像李良見這樣的企業引進人才有一大批,他們的身份既是企業工人也是學院教師,既是生產經營者,也是手藝的引路人;而像「寶玉石大師技能工作室」這樣的生產型實訓基地和服務機構共有14個,並已被整合為校產集團,以集約化發展的模式,發揮著「學生實訓的主課堂、雙師培養的主陣地、校企合作的試驗田、服務社會的主渠道、學院發展的加油站」等多項功能。

說起來,這些均得益於青海省首個交通運輸職教集團——青海交通學院職教集團。

2011年,青海省出台多個文件,為職業教育改革創設良好政策環境,強力推動校企深度融合。隨後,青海省交通廳和職教集團自身雙向出力,開啟了「標準共用、資源共享、文化互通、互利共贏」的運作模式,一下子把教學內容更新、教師互兼互聘、先進技術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實習就業等關鍵問題全部細化解決。

集團化辦學之路,猶如給學院注入了一針「強勁劑」,瞬間打破了以往僅靠學院一己之力單打獨鬥的困局。

幾年來,發展的思路越來越寬,理念越來越新,效果越來越好。到目前,職教集團的成員單位已增至108個,專業建設委員會由7個增至9個,合作行業由3個增至7個。集團內職工總數268576人、企業資產總額6688.27億元;企業產值總額7086.3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28個;限額以上企業6個;共享實習實訓設備總值7216萬元;企業對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投入教學儀器設備及獎助學金等總值3316.92萬元。

藉助職教集團平台,學院不斷深化訂單培養、中高職銜接、現代學徒制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與正平集團、天和路橋共建『正平學院』、『天和學院』。全校類似這樣的共建冠名學院(校)現有9個,『校中廠、廠中校』14個,校內實訓室128個,校外實訓基地76個,在『雙主體』的育人模式下學生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半年以上頂崗實習覆蓋率達100%,專業對口率達95.76%,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達99.94%,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建民自豪地說。

學院通過「百名教師進企業、百名企業骨幹進課堂」的「雙百工程」,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校企「互兼互聘、雙向輪崗」的建設模式,建立了600多名兼職教師信息庫,其中正式簽約199人。已有200餘人次專業教師進入企業一線實踐鍛煉,有444人次兼職教師授課,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時比例為50.82%;雙師素質比例達91.5%,構成了「師德高尚,技能熟練、善於引導、效果明顯」的雙師素質師資隊伍。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3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創先爭優全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丁小彥:三峽走出的「土專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