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里江山圖》,別人家的十八歲

《千里江山圖》,別人家的十八歲

18歲你在做什麼?

終於熬到了高中畢業,站在教學樓頂上撕書?高考結束天天呼朋引伴吃飯、聚會、玩樂?大一剛開學連被褥都不會鋪?

904年前,一位18歲的少年畫出了後來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這幅長達12米的畫卷設色驚艷、氣象萬千,一舉征服了後世歷朝歷代的畫家、收藏家、帝王、平民、文人士大夫的眼睛。

這位少年,叫王希孟。

陳丹青曾這樣評價王希孟:「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師,喜歡做減法,也就是所謂取捨和概括,可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賦了。」

生逢其時

王希孟本來也只是一個平凡的少年,但幸運的是,他生逢其時。

他不但生在北宋,還生在那個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文藝的皇帝宋徽宗趙佶的時代。換了任何其他一個皇帝,王希孟都遇不到這樣的機會:不但被皇家畫院錄取,還因天賦出眾得到皇帝的親自傳授。

君恩深似海,王希孟無以為報,只有努力畫畫。

在宋徽宗的悉心調教下,王希孟進步神速,很快就用半年的時間畫出了《千里江山圖》。這幅十二米的長卷用精密的手法和豐富的內容描繪出了大宋的錦繡河山,千山萬壑,江河船舸,煙波浩渺,縱橫捭闔。

這無疑也迎合了宋徽宗「豐亨豫大」的奢侈欲求。因此一經面聖,就受到稱許和褒獎。後來,宋徽宗將這幅畫當做獎品賞賜給了蔡京,蔡京為此畫寫了一段題跋,才讓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得以有片言隻語的記載。

蔡京的題跋

英年早逝

說天妒英才也好,說慧極易傷也好,遺憾的是,王希孟也只給後世留存了這一幅畫。在二十多歲的年紀,他便英年早逝。《千里江山圖》成了絕唱。

關於王希孟的去世,有一種說法認為是他的身體過於羸弱所導致;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歌頌錦繡山河的《千里江山圖》並非絕唱,其後王希孟還曾呈上一幅《千里餓殍[piǎo]圖》,因此觸怒宋徽宗,遂遭賜死。

如果後一種說法是真,那麼這位英姿天縱的少年便不止是一個逢迎上意的畫匠,更是有理想、有志氣的藝術家。

中國郵政發行的《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一套9枚

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圖》一直被稱為古代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這幅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絹本設色的畫作,以長卷形式描繪了磅礴秀麗的山水圖景。畫面上江水浩蕩,浩渺天際,應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聳,岩斷崖,卻是北方山景。這「千里江山」,王希孟並沒有實地寫生,而是通過構思,寫意出來的——這也是中國畫的獨特奧妙之處。

縱觀全畫,群山岡巒之間,巉[chán]岩飛泉,瓦房茅舍,蒼松修竹,綠柳紅花,一一點綴其間;坡案水際,又有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漁村野渡、水榭長橋,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景物繁多,意態生動,雄渾細膩,氣象萬千。

畫作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設色勻凈清麗,於青綠中間以赭[zhě]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榦,又用皴[cūn]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

全圖刻畫工細,水面滿勾峰頭紋,無一筆懈怠。而山石則以大青綠設色,也就是在勾、皴後,先以赭石鋪底,然後上石青石綠,層層疊加。石青石綠是礦物顏料,本來覆蓋性就很強,經層層疊加,質感凝重,與整幅畫的墨青、墨綠基調渾然一體,鮮艷而不媚俗。雖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樣勾金線,卻依然感覺滿幅富麗堂皇,這也就是此圖較之前唐的青綠山水更趨成熟之處。

《千里江山圖》歷經九百年的流傳,已經高齡而易損,所以建國以來,畫作只公開展出過兩次。好在攝像機的鏡頭幫我們留下了最珍貴的畫面,而這青綠設色間的天地之大美,也就能通過時空連結同樣欣賞美的眼睛。古畫的魅力歷久彌新,中華民族的藝術美感又何嘗不是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看,那個金屋藏嬌的小子叫漢武大帝
天漸涼,秋愈濃
干欄式建築的奇蹟
在南宋不受待見,那我們東瀛再見
羈旅、離別、思念……都抵不過這些畫面

TAG:和樂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