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P走入誤區,影視精品化遇到瓶頸?看17位業內資深大咖怎麼說?

IP走入誤區,影視精品化遇到瓶頸?看17位業內資深大咖怎麼說?

GIF/288K

作者 | 梁天邊 董伊一

編輯 | 藍

9月9日,由新元資本&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主辦,麻辣娛投承辦,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支持,以「重構&共生」為主題的【新元創投大會 | 互聯網影視產業高峰論壇】暨「2017CCI半程峰會(第三場)」在東億美術館舉辦。17位特約嘉賓和現場近200位內容創業者進行了深度的探討和交流。

大會從「網影視產業格局演進與泛娛樂趨勢」、「網生影視與傳統影視的創新、融合與共生」、「網生影視的「精品戰略」落地與全球發行」三個方向,對2017年上半年的版權與互聯網影視產業最新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和全面的梳理。並邀請了17位一線大咖,與200名行業精英,一同進行了一整天的頭腦風暴和對話交流。

以下是會場嘉賓演講精華整理:

何士祥:如何看待2017下半年及未來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投資人、著名投資機構達晨創投文旅基金總經理何士祥開場便說到,投資永遠不要跟著潮流去走,重複別人的永遠不會成功。

緊接著,何士祥何總提到了幾個數據,關於電影,每年大概有1000部電影,上億的電影300部,除《戰狼》外2017年上半年,沒有一部超過10億票房的電影。什麼概念?今年任何一個投資過億的電影,大部分是虧損的。數據顯示,大部分影視公司上半年是虧損的,今年是電影公司也是如此。

關於電視劇,2017年上半年的電視劇大概有一萬集,真正播出的有多少?收視率破1%的有多少?現在電視劇的投資大致在二三百萬,演員占其中的一半,所以今年的電視劇市場情況會怎麼樣?而關於遊戲, 2017年上半年除《王者榮耀》之外,還會不會有新的優質遊戲出來?

何士祥何總認為,2017年是影視行業競爭非常殘酷的一年,前幾年大量的投資人投影視行業發現這個行業很賺錢,但播出平台有限,並且平台越來越集中,導致渠道太壟斷,壓力隨即上升。

同時,何士祥何總認為影視行業是非理性的繁榮,前幾年太繁榮造成2017年非常難受,大家都不賺錢,包括網劇,2017年很多綜藝節目是空轉的,電視劇壓力也很大。從選劇本到找演員,成功率大致在20%,未來有可能是不賺錢的。

何士祥何總表示,投資一個項目首先要對這個企業的發展、未來的趨勢會做精準的判斷。何士祥何總以《人民的名義》為例,這個項目實際上從開始做到播出大致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從題材開始,作者就換了好幾波,不斷打磨劇本。因為項目必須了解中央的政策,包括為什麼湖南台播而非央視?一部優質作品的打造,從題材到內容製作再到到宣發,所有的環節不能出現一點的失誤。

何士祥何總提到《東克爾克》,中國跟日本有很多大的會戰,比如淞滬會戰、台兒庄戰役等,但是中國人沒有去拍。何士祥何總認為,從事影視行業需要拼一些正能量,文化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做的是很驕傲的事情,又比如像阿里巴巴從幾個人開始干,現在成為幾萬億的大公司,國際的500強。投資人投資這樣的公司,這就是我們人生最好的夢想。

最後,何士祥何總表示,如果2017下半年或者明年大家能耐下心來打造下一部《人民的名義》、《戰狼》這樣正能量的好作品,從投資人角度講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中國有非常豐富的內容等著我們去挖掘。

雷榮祖:全娛樂時代下的超級IP趨勢

2017年是IP的總結年和盤點年。這三年來,IP泛娛樂這個領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什麼叫做IP的全版權運營?又包括哪一些具體領域?

神奇互娛創始人CEO雷榮祖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娛樂產業的聯繫更加緊密,形成一個新的高度及新的玩法,泛娛樂時代之後,將是全娛樂時代的到來。

什麼是全娛樂時代?雷榮祖總結到,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全娛樂最大的特點是,從連接到不可分割,未來無論是影視作品、遊戲作品,可能都會有相關的剛才提到全版權的經營,也就是所謂的IP的更深層的經營。全民消費形成一個新的消費標準,消費場景也發生變化。

關於超級IP的發展方向,雷榮祖認為有四個階段。

1.0階段,孤立發展。2010年以前,影視公司、遊戲公司、動漫公司各自獨立,沒有衍生結構。

2.0階段,聯動發展。2014年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尋求聯動合作、聯動開發、聯動去進行版權授權、版權經營。一個IP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做合作,交叉,湧現新的玩法、新的授權。例如,《花千骨》視頻播放帶動了手游,漫畫,實體書。電視劇整體超過200億點擊量,遊戲單月流水破2億。國內優秀的行業公司在進行各式各樣的合作嘗試,這個階段也是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一個階段,在一個非常大的增量市場環境下尋求一些新的市場合作的空間來進行經營。

3.0階段,孵化運營。不同於聯動發展階段,用已存在的經典優秀作品來打開市場,而是從0開始孵化一個作品。《擇天記》就是其中經典案例。書是閱文集團的,漫畫和動畫部分騰訊開發,遊戲由騰訊主導。從無到有,成功級、限量級的產品。價值不斷放大,做全版權孵化。

4.0階段,設計世界觀。世界觀的設計能解決很多問題,在西方有很多世界觀已經非常成熟的,比如說漫威《指環王》等等,都是在龐大體系上進行設計,由於體系的完善和機制,讓下面的所呈現的IP更有聯繫、連接,更有延展性。哪怕延續一百年都不成問題,因為在世界觀體系下,能不斷推出新作品,跌倒了還有下一步作品,公司風險更低。類似於漫威,龐大的世界觀體系,所有的IP會圍繞著某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或者特定的某一個星球或者是某一個文化上。

世界觀體系設計,如何進行?雷榮祖認為需要龐大的資源支持和業務運營能力。世界觀設計非常複雜,在設計時需要對比為什麼國內沒有這樣的世界觀體系?為什麼東方沒有?西方為什麼有?有哪一些人做這樣的事情?中國作者更擅長講故事,塑造某一個角色。但真正的世界觀的設定,對比《指環王》《冰與火之歌》發現,世界上最先進的世界觀體系都是由遊戲人完成的,包括影視作品的初期。因為只有遊戲在每個系統的前端他會對每一個英雄或者是每一個環境,或者是每一個數值體系做一套非常嚴謹的設置,這套設置無論是作家還是影視編劇所不能完成的。

張曦:網文IP的「時代」——優質影視內容的孵化與市場

在近兩年的IP熱中,湧現不少爆款IP,撬動億級市場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一時間,IP被奉為萬靈藥。大家似乎都認為有了一個大的IP就能夠有一個大的項目,有了大的項目就會產生大的市場估值,甚至就能賺到大錢。事實上IP劇失敗的並不少見,大量IP立項之後就銷聲匿跡了。如何走出這種IP誤區,打破IP迷信?掌閱影業CEO張曦基於市場大數據,做了詳盡細緻的分享。

掌閱影業CEO張曦先生預測,2018年視頻行業用戶付費市場規模將超300億。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誰是付費用戶市場的主力軍?掌閱影業CEO張曦先生認為80、90後,甚至00後人群將是這個市場的主力用戶群。這批網生人群在中國人口結構變化中佔據絕對比例,他們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消費能力高速增長,未來十年將迎來萬億級市場消費潛力。

深耕細作,如何能打造精品IP內容,掌閱影業CEO張曦先生認為有三點標準:

1、網文IP自身質量要過硬。很多影視公司囤積IP,花了大價錢買來的IP,到影視化改編中才發現,不僅沒有改編價值,項目自身也不符合廣電總局審查要求,內容情節嚴重壓線,並出現三觀不正等問題,無法做後續項目開發,給影視公司帶來巨大損失。

2、傳播與普及。網文IP熱度與影響如何,有多少用戶,閱讀量有多少,都是評判優質IP的基礎條件。要想在未來產生商業價值,至少有一個時間段來把它預熱起來,這也是一個發酵過程,項目需要沉澱下來,才能孵化出有價值的作品。

3、口碑高度。IP發酵是否充足,需要時間沉澱,才能不斷集聚關注度,深入用戶人心與用戶產生情感帶入。

不做IP簡單售賣,深度孵化優質IP,做爆款內容的締造者。掌閱影業CEO張曦先生認為有四個關鍵點:

1、看得見。在眾多IP中尋找有價值的項目,要能看到不同項目的區別,分辨出好的項目。從平台數據、用戶類型、故事題材、以及IP影響力、用戶口碑等維度篩選有潛力作品。

2、認得出。篩選潛力作品,需要對作品做出判斷,同時更需要深度行研,形成公司自己的邏輯判斷標準,這就需要下苦工夫,不斷的對作品、對市場進行研究。

3、做得精。不僅要有專業的製作水準,還要通過資源整合,帶動這個行業的工業化生產,制定符合互聯網影視公司的合作標準。掌閱影業作為IP孵化源頭,以開放共贏的合作態度打造優質影視IP矩陣,在產業鏈各環節中與各家有實力的優質影視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集中資源共同孵化出優質項目。

4、發得好。與各視頻平台建立深度合作關係,不斷輸送優質爆款項目。

當前影業公司跨界頻繁,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掌閱影業CEO張曦先生提出了掌閱影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一個核心」:優質IP聚合。掌閱影業以開放的心態,在平台中與眾多簽約作家打造更多符合主流人員的優秀影視項目。

「兩個重點」: 互聯網影視公司新生態與多維度行業共贏。掌閱影業作為一家IP平台級影視公司,以開放、共贏的理念,與影視行業中眾多優秀影視製作公司共同發展。

「三個方向」:互聯網化、泛娛樂化、影視工業化。在互聯網背景下探索新型影視公司的發展之路,在行業產業鏈延展中將IP商業化價值充分發揮,從影視作品、遊戲、動漫、衍生品等多方向上布局未來,與業內眾多優秀的製作公司一起推進影視工業化的生產,在未來孵化更多優質的影視項目。

鍾麗芳:如何實現IP全產業鏈布局

君舍文化創始人鍾麗芳向我們指出,現在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創作者需要抱團取暖,一些好的創作者和有想法、能力的團隊正在開發一些比較好作品打造IP。以君舍文化為例,所有板塊圍繞在優質的內容、IP的打造。

在這裡鍾麗芳鍾總回答了很多人問她的一個問題——怎麼跑去做舞台演出呢?因為她比較看好未來幾年中國的演出市場。並表示除了電影,出去戀愛的地方是有更多的文化產品,未來幾年演出前景是很好的。

關於演出,其中在中國不好做的音樂劇,很多人認為音樂劇是高大上、小眾的,所以讓音樂劇成為一個普通文化產品,大多數人可以接受是很關鍵的。鍾麗芳鍾總以目前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為例,二輪巡演,在差不多2700座的北展劇場上坐無虛席,而且大家瘋狂到會站起來不停的唱。而且一個音樂劇的收益可以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關於電影,新的影視公司如何做?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的老大哥,第二梯隊的公司也很強,怎樣才能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位?鍾麗芳鍾總說到,對電影的理解在於未來,市場越成熟就會越細分,對自己的產品務必要定位精準,每部影片都像《戰狼》是不現實的,以君舍影業為例,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公司來做比較,君舍影業就像美國的頂峰影業,所有的影片都定位在比較年輕的受眾上,大概在16到25歲之間,都是超現實的,都是系列片中最小的慢慢的往大做。

鍾麗芳說到,一般情況都是拿一個IP來開發其他產品,先做電影,再為這個電影做一個紮實、龐大的世界觀,但是實現這些IP的打造不是一個團隊,而是君舍文化旗下不同的業務板塊,術業有專攻,共同努力才能把IP打造好。

關於交互媒體秀,鍾麗芳鍾總以《毛毛鎮》為例,一個500平米左右的地方,小朋友一進去會覺得自己來到wool wool Town,小朋友在裡面可以幫助這些小朋友去收拾垃圾,還可以畫出這些小動物,讓這些小動物跑到牆上,進行互動,還可以跟小人偶一起互動。根據調查分析,目前中國市場在這一塊是比較緊缺的,

最後,鍾麗芳鍾總說到,一個優質IP需要儘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把它的全產業鏈都做到。

王世穎:小眾的逆襲,大眾的狂歡,《中國有嘻哈》的爆款之路

愛奇藝投資副總裁王世穎開場便提到2017年最熱的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與以往最火爆的綜藝節目不同,《中國有嘻哈》選擇了一個非常小眾的題材,在這之前可能中國大多數觀眾根本不知道嘻哈是什麼?但是通過這個節目,大家開始認識到嘻哈,即使是在音樂的門類里也是一個非常小的垂直門類。

王世穎王總表示,起初《中國有嘻哈》基本上是被判死刑的,首先嘻哈圈兒里的人不認可,很多人是拒絕的,其次很多贊助商認為太小眾,再次業內有失敗的案例,歸結為嘻哈是一種街頭、地下、不能放到台上東西。然而事實上嘻哈的音樂領域在中國已經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到了一個非常繁榮的階段,它有足夠的群眾基礎能夠支撐到大型的綜藝。在有群眾基礎的前提下,愛奇藝成功的點在於找到了一條非常契合嘻哈文化的道路即運用一種很特殊的剪輯方式——劇情式的真人秀的選秀。

《中國有嘻哈》沒有劇本,沒有設計,因為生活比設計更精彩。愛奇藝用近百台的攝像機在現場錄製,每剪輯出一分鐘背後的資源量是3000分鐘,這麼大的資源量,這麼精簡的剪輯,呈現出最有戲、最有衝突性、最精華的東西。

關於如何把一個小眾的東西推向大眾?為什麼會選擇做嘻哈?王世穎王總表示最有效的東西就是砸到足夠的錢, 2億以上的投資!除投資之外,就是人,做成一件事最關鍵的兩個因素就是錢和人。選最好的團隊、最好的人參與到這個項目。小眾的領域很多,選擇做嘻哈是因為嘻哈是一個泛商業的文化符號,在全球環境中,嘻哈也已經跟所謂的街頭潮牌聯繫在一起,是一個外顯的東西。同時,嘻哈也是一個年輕化的符號,在互聯網領域,掌握了年輕用戶就等於掌握了未來。

怎樣能證明一個小眾文化走向了大眾?王世穎王總解釋到,在各個大眾領域去深耕開花結果時候就表示已經走向了大眾,搜嘻哈可以搜到很多的表情包,可以看到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都在用這個詞以及越來越多蹭熱度的東西。

最後,王世穎王總說到,愛奇藝成功的秘訣可以說就是這六個字:去創造、不跟隨。無論是買IP,還是策劃一個綜藝夜幕、影視劇,經常會有人提到大數據,把歷史數據拿出來根據這個判斷一個東西會不會火,如果用這些老的方法,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是同質化的產品。跟風或者順勢的作品,只要趁著熱度沒降下來之前跟一波風是能夠保證成功率,但並不能保證成為爆款,文化產品同其他產品不同的點就在於每一款文化產品都是截然不同,需要去打破一些固有的模式和看法,把新的東西浮出來,而這種浮出是建立在大量的觀察、數據參考的基礎上。每一個小眾領域其實都有走向大眾的一天。

圓桌對話一:互聯網影視產業將對傳統影視產業帶來重構性革新?

近幾年網生影視投資達到了30多億,各大公司紛紛布局。互聯網打法的影視企業新勢力迅速發展。網生影視和傳統影視面對各自挑戰,如何創新、如何融合、共生?圍繞這一話題,由明嘉資本陳思擔任主持人,乾元資本王晨宇、淘夢控股董事會秘書李正,梓陽傳媒創始人石軍通過圓桌論壇,發表各自看法。

主持人:互聯網影視與傳統影視打法有何不同?

乾元資本王晨宇認為影視的核心還是有好的內容,打動人心的故事。互聯網只是一個結合各行業的工具。互聯網的優勢在於傳遞訊息快、滲透範圍廣,傳統影視面臨挑戰。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基因,豐富內容是關鍵。

淘夢控股董事會秘書李正認為,網路影視在未來跟傳統整個影視,包括電影,包括電視劇等一系列的內容會有更深度的結合。

梓陽傳媒創始人石軍認為,互聯網是雙向傳播,傳統影視是單向傳播。互聯網影視反應快,在宣發上,互聯網更加精準。

主持人:網生影視與傳統影視如何借鑒?

淘夢控股董事會秘書李正認為,傳統影業跟網路影業最大的共同點還是對內容的關注。網生影視市場越來越規範,近幾年能夠脫穎而出的作品都是用心製作,能帶給大眾享受的作品。

乾元資本王晨宇認為,將來電視台和網路渠道內容會有一個較大的劃分。傳統影視更加偏向正能量主旋律作品,畢竟承擔更多的對外發聲的功能。而網路渠道更加年輕化。針對網路平台定位,需要定製一些年輕人喜歡的題材,觸發更多受眾。同時根據用戶反饋調節內容。

主持人:投資人如何看待網生影視的崛起?投資影視劇項目最看重的是什麼?

淘夢控股董事會秘書李正表明,自己主要做股權融資,投資項目並不看做什麼,而是看團隊本身。不基於現在的作品有多好,而在於未來能做到什麼高度。內容行業最缺的就是人才,希望找到的團隊能用500萬成本拍出兩三千萬、五千萬的院線電影。這個成本段的電影和3000萬成本的電影,最大的區別是卡司。如果能用這個成本段拍出來,團隊的內容製作能力就有了保證。這樣才能保證,未來和大的團隊合作,在資源加持的情況下出更好的作品。

乾元資本王晨宇表明,在投資過程中優先看重團隊的組盤能力。是否有專業的人才。過往有什麼樣的經驗,能否把事情做大。第二點看重營銷商務能力。由於文娛圈很多藝術家做老闆,有情懷,喜歡天馬行空。但歸根到底在於能否給公司帶來收益。在專業人才之外,是否有商業思路的輔助人,互相配合,團隊的力量才會放到更大。

現場互動環節,投資者如何與創業者相互信任?關於闖王李自成的影視項目不知是否會受歡迎?一個生態三部曲和母性三部曲的影視項目,想做,但市場前景如何?(投資人詳細回答,觀看視頻直播)

圓桌對話二:網生內容「精品戰略」如何落地?

主持人:資本越來越熱,可是利潤卻越來越少,怎麼看這種現象?

森林影畫副總裁雷翔宇認為可能是精品化的前兆。資金熱錢很多,但是有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有錢並不一定能賺到錢。對市場的認知不對,就得不到收益。

互聯網電影集團COO范江浩認為,資本進入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拿到錢可以小步快跑,但是資本的要求和項目本身的創作周期以及投資回報的計算方式有時會發生矛盾。另一方面,對於團隊來講,拿到錢後,怎麼保持初心。有的團隊或者劇組,認為有錢了,就不會珍惜,在創作上有所鬆懈,這是違背初衷的。

主持人:如何平衡口碑和成本?

互聯網電影集團COO范江浩認為可以在時間上下功夫。他舉例說明,IFG找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做一個影視項目,但是導演整個的攝影,美術、道具的成本非常高。拿到這個方案後,他知道了一個方法,在時間上去壓縮成本。專門花了8天的時間研究所有的走機位,劇組工作時間從原來的40天壓縮到了18天。

主持人:精品戰略如何落地?

作為網生內容的一線老牌企業,互聯網電影集團COO范江浩提供了自己的個思路。一是嫁接最大的投資額,投資600-700萬,往愛奇藝TOP10去做。二是延續已有的爆款作品,做後續系列的開發。第三是拿網文、小說的頭部資源做改編。迎接00後的到來,做新的流量變現。

為新銳創業公司,森林影畫副總裁雷翔宇提供了自己的思路。他認為做為新生公司,在沒有大的資本介入情況下,落地精品化有三點,一是精品,二是IP化,三世連續性。精品指的是把錢花在故事上。《妖出長安》系列花了很多的錢在做劇本,請的是有電影經驗的編劇。因此劇的節奏比較快,能抓住觀眾。另外IP,沒有能力買現成的大IP,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創造自己的IP。此次,保證劇的連續性,更容易出現IP,從而保證觀眾的黏性,平衡投資風險。

神話影視執行董事張濤認為,精品就是一個匹配的過程。不是說把錢砸下去就完事的,二是從劇本到平台到孵化道跟中資源匹配,造就了一個精品的結果。

中科招商副總裁李冬認為,精品落地就兩點,一是打好基本功,二是多點創造力。什麼是創造力?就是瞄準國際化的頭部,比如說《西部世界》、《冰與火之歌》,《西部世界》的想像力和世界觀想像力的構造。另外,大膽吸引人才近來,提供更多的思路。打好基本功是指要駕馭好故事。不能沒有想像力卻實現不了。

麻辣娛投是中國文娛CEO資訊指南、創業方法論第一自媒體。每年專訪100+行業大咖,報道200+創業公司,發布1000+專業文章,覆蓋10萬+粉絲。已入駐頭條號、百家號、一點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等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娛投 的精彩文章:

創風傳媒吳旭果:在大公司夾擊下,衍生品創業型公司該如何生存?
IP加持的「劇二代」暑期檔集體掉線,國產劇為何「富不過三代」?

TAG:麻辣娛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