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生大學:9·11 過去 16 年了,你還在「反美」嗎?

新生大學:9·11 過去 16 年了,你還在「反美」嗎?

這周是 9·11 事件 16 周年紀念日,美國人以各種方式表達哀思,緬懷恐怖襲擊罹難者。16 年前, 19 名恐怖分子劫持美國4架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世貿中心一號樓和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受攻擊後相繼倒塌,遇難者總數高達 2996 人。

這是一件影響了國際格局的大事,而對於中國的年輕一代而言,它卻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

16 年前,他們大多在上小學或是初中,通過電視機看著新聞里雙子樓上的滾滾濃煙,聽著周遭大人們的歡呼雀躍又或是老師們義正辭嚴的演說。

2001 年網路時代已經開啟,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美國依舊是一個很生硬的概念,它經常出現在國際新聞上,人們知道這是一個超級大國,並經常伴隨著戰爭和霸權,所以人們像厭惡大惡魔般地討論它。

然而16年過去了,世界已經步入了網路時代,人們在網上看美劇、去美國購物旅遊甚至是留學,美國已經被碎片化和日常化,越來越多當年曾幸災樂禍的中國人開始從人性和人道的視角反省,為自己當年的無知所羞愧。

這是一段很奇妙的經歷,美國實際並沒有變化,變化的是人的觀念和思維。對於美國,人們最早是從課本上獲取認知,它的地理位置、氣候、歷史等,然後就是國際新聞,它幾乎是所謂的全球公敵,發動和挑起各種爭端和戰爭。

於是,當美國遭到恐怖襲擊的時候,人們習慣性地叫好,這很容易理解,敵人受到損害,你當然會很興奮。這種思維是典型的「冷戰思維」,他們將世界劃分成兩派,一派是正義的,一派是邪惡的,而美國無疑就是最大的惡魔,它被襲擊了,就是我們的勝利。

你會感覺這像是在打仗,雙方一定要分出勝負,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即便在今天依舊有些人抱有這樣的想法,最近有一篇文章被稱為是今年網上最蠢的一篇文章,全名叫做《抵制電影敦刻爾克,是一個民族的自覺和自重》,文章說,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人炫耀自己在亞洲打日本鬼子的功績,接著又說,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坑害中國遠征軍的陰謀。

這看起來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像「被害妄想症」,然而卻很真實地反映出了所謂的「鬥爭思維」,他們將生活理解為一齣戲,戲裡肯定要有一個大壞人,而這套邏輯是美國遭難了,中國就好了,因為肯定要有人遭難的,不是美國就會是中國。

然而,現實卻告訴人們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人是倖免者,2008年美國遇到經濟危機,所引起的是全球經濟的低迷,這其中就有被迫關閉的中國工廠。

不過,「反美」作為一股潮流確實是存在的,而最反對美國的恐怕還是美國人,美國發動了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國內大量的發對聲存在

1969 年 11 月 13 日到 15 日,全美國有100多萬群眾參加這次反對侵越戰爭的大示威,直到今日越戰依舊被認為是美國的污點。

你需要知道你所要反對的是什麼,美國是一個宏大的概念,這其中包括國際新聞中象徵著霸權主義的美國,也包括最普通的美國公民。

當年的人們之所以會歡慶,是因為信息的閉塞,當你處於一個極端封閉的環境中,就會將事物簡單化。

美國是個擁有三億多人口的國家,而人們卻將之看作是「一個人」,將國家人格化是極為幼稚的,尤其是對於美國這樣一個地域差別極大的國家。

對美國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美國南部的鄉村和舊金山的矽谷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矽谷象徵著高科技、開放與自由;而美國南部卻極度保守、信奉宗教。所以,你所厭惡的到底是哪一個美國呢?

又或者,你所厭惡的根本不是美國,只是一個內心中所虛構的假想敵。

而諷刺的是,如今很多美國人開始敵視中國,稱正是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而這部分美國人大多來自於中西部。

他們幾十年沒有踏出過小鎮,也不明白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當年他們不屑於了解外部世界,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如今,當他們發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現在身邊,便覺得恐慌,從而採取一種敵對的態度。

這其實反映出很微妙的心態變化,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常常取決於TA採取何種心態。尤其是在當今的時代,無論你願不願意都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孤立地存在,你會拿著美國產的蘋果手機、開德國的車、拎著法國的包,當然你也會在全球各地看到「made in china」。

在這 16 年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走出國門,他們對外部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其中包括學生、商人和普通的遊客。

你也許漸漸發現了,這個世界極其複雜,不能夠簡單地以國家來概括,不止是美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當年的歡呼不過是一廂情願,恐怖主義並沒有國界,他們可以選擇在美國,同樣也有可能選擇在任何一個地方。

而外部世界和我們有關嗎?幾十年前人們會認為沒有,而現在更多的人會認為有,其實人類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更新「我們」和「他們」界限的過程,而這個變化是流動的,可以從開放走向封閉,也可以由封閉走向開放。

從客觀上看, 9·11 是美國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後美國變得封閉和保守。而中國卻開始走向開放,當然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會存在著一群「憤青」,用自己特定的一套邏輯去解釋世界,並樂此不疲地與人在網上展開罵戰。

16 年後,回想人們的對9·11 態度的轉變,是人們對美國的不斷認知,更是對世界的開放姿態。

題圖:沫沫

校訂:吳巍 / 姚色豐

微博:@新生大學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生大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恐懼同性戀?
你活著,才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

TAG:新生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