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前,有位商人娶了四房妻妾,第一位聰明可人,常常伴在商人左右;第二位是商人看中了她的美貌,搶親得來;第三位勤勤懇懇,家裡的繁瑣事務都由她打理,是位賢內助;第四位每天都在忙碌著,但沒人知道她到底在忙些什麼。

有一次,商人因為生意的關係,要出一趟遠門,路途險惡,需要人照顧,他便問他的四房妻室誰願意跟隨他出發。第一個老婆說:「我只在家裡陪你,你自己出遠門吧。」第二個老婆說:「我原本就是你搶來的,我才不願意跟你出去受苦。」第三個老婆說:「我受不了風餐露宿,只能送你到城郊了。」商人以為第四個老婆也不肯跟他走,沒想到她卻說:「我陪你吧。」

佛祖釋迦牟尼給眾弟子講述這個故事,諸弟子對第四個老婆的行為表示不解,佛祖這樣解釋:「這四位妻室其實都是人自己:第一位是人的肉體;第二位是金錢,勞累一陣子從他人手中攫取,死後一分也帶不走;第三位是人的妻子,可以助你幫你,但仍舊要分開;第四位是人的本心,無論你貧窮富貴都會跟隨你。」

人各有志,為金錢、為美色、為名譽,各取其道而求之,然而最終還是得空手離開人世,什麼都帶不走。有的人幸運,在追逐的途中醒悟了,意識到最重要的是人的本心,而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未能領悟。

盛名多累,隱逸多適。大概古人是異常明智的,所以他們甘願棄官辭祿,遁隱山林,於紅塵俗世中開闢一塊清凈的領地,享受自然,領略人生。陶淵明就是這樣一位智者,他遠離富貴帝鄉,寧願過窮苦的農夫生活,戴月荷鋤,家徒四壁,依然能夠登高而歌、臨泉而吟。因為他太愛惜自己的生命,所以冷眼看穿塵世名利的空虛,讓心靈歸於自然,因而他的生活就像他的詩一樣飄逸、淡然。

老子主張返璞歸真,人應當心地純潔,無私慾。如果說老子是思想者,那寧願曳尾於塗的莊子便是一位超脫的實踐家。他拒絕身居顯貴,甘願做一隻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的烏龜,逍遙自樂。世間萬物都束縛不了他,縱有身體所不能及,思想也會扶搖而上,至烏有之鄉,廣莫之野,放浪於雲間。

我們要跳出自己的圈子,跳出物質的圈子,掙脫物質的誘惑,擺脫名利枷鎖,做一個超然物外之人。這是一種大境界,也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自然界的,誰也不能擁有一世,誰也不能據為私有。有了這種意念,你就會擺脫物質的束縛,就會跳出「以我為圓心」的圈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