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篇先賢《誡子書》,父母的思想決定孩子的高度!

四篇先賢《誡子書》,父母的思想決定孩子的高度!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賞析]

諸葛亮的《誡子書》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曾國藩

余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則身強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既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為天下計,則必已飢已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賞析]

曾國藩將自己為官三十餘年的人生經驗總結為慎獨、恭敬、仁愛、勤奮四點。

孔臧

人之進退,惟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霤(liù,同「溜」)至柔,石為之穿。蠍蟲至弱,木為之弊。夫霤非石之鑿,蠍非木之鑽,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鋼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訓曰:「徒學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學者所以飾百行也。

[賞析]

孔臧,是孔子第11代孫。孔臧寫給他兒子孔琳的這段話,有三層思想:一是年輕學子為學進道必須立志;二是學子立志之後要鍥而不捨;三是要將所明道理用於實踐。

王脩

自汝行之後,恨恨不樂,何者?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

人之居世,忽去便過,日月可愛也!故禹不愛尺璧,而愛寸陰。時過不可還,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知,未必讀書,並學做人。汝今逾郡縣,越山河,離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見舉動之宜,效高人遠節,聞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際也。行止與人,務在饒之。言思乃出,行祥乃動,皆用情實道理,違斯敗矣。

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殺身,其餘無所惜也。

[賞析]

王脩先感慨了時光易逝,嘆息自己已經年邁,期盼兒子能有所作為。不僅要讀好書,更要學習高士的情操,做一個善良的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文 的精彩文章:

女人應當活得明白!
心清靜,夢自安閑!
中元詩卷,一點燈前!
歲月如河,人生如畫!
在得失面前,坦然是一種風範!

TAG: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