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心我佛

我心我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修行人,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反省自己,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細微處,甚至細微到剛剛起心動念,都不放過。就這樣,全面地、深入地培養自己的凈心凈行,月積日累,時機成熟,內心日益輕安,最終得大成就。這些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也很簡單,但堅持做下去就不簡單,這就需要堅定道心。道心能夠堅定,就能堅持下去;道心堅定不了,就堅持不下去。實際上,這就是十六字偈的深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正行,坐禪念佛之類是助行。」

一個人平時心行福德高,他坐起禪來境界就高;如果一個人平時孽障深重,他坐禪坐一輩子也沒有境界。我們平時經常說修證功夫,就想到坐禪已坐到哪禪哪天,這都想偏了。真正的功夫,是我們平時的行善、積福積德。我們平時行善做好事,修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並不全是求外在的福報,而是「自凈其意」。許多人都把「自凈其意」理解為坐禪或念佛功夫,我認為不對,「自凈其意」應該就是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功夫。我們平時說的修行,我認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正行,坐禪念佛之類是助行。我覺得很多人都低估了十六字偈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深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僅與六祖《壇經》里的根本思想「行正即是道」相契,也與「以戒為師」是同義的,意思完全一樣。作惡犯戒,有善不行也犯戒。有人把「戒、定、慧」無漏之學理解為「戒」是持戒,「定」是坐禪,也是錯了。「戒、定、慧」無漏之學的真正含義是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也就是說,持戒的功夫到了,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功夫到了,就自然而然地生定了,就自然而然地生慧了。這裡的「定」,不指坐禪入定。坐禪入定不是佛教本身,外道也坐禪入定。坐禪入定對於我們只是一種助行而已。

「我們日常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要和利他的菩薩精神聯繫起來,像地藏王菩薩那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如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日常修行,僅僅是以凈化自己的心行為目標,而沒有和體證世間萬事萬物的普通空性聯繫起來,那麼「自凈其意」只是小乘成就,因為它只解決自己一個人的問題。所以,我們日常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要和利他的菩薩精神聯繫起來,像地藏王菩薩那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利他不是簡單的做好事,積功德,目的是為了去「我執」,體證自我的空性。通過體證自我的空性,然後體證到「他人」的空性,體證到萬物的空性。不執著於「我」,也不執著於「他」,更不執著於物,這就是所謂的「三體輪空」。體證一時的「三體輪空」並不難,比如我們不求名、不求利地幫助過人,事後自己也忘記了,這就是「三體輪空」,但是我們長住於「三體輪空」就很難,這就涉及到我們常說的「定力」,這才是我們修行人要修的真功夫!

「如果光想打坐求空,沒有日常行為上的功夫保證,是永遠空不了的。」

一般人總是從理上把握佛教無我之空理,實際上這才是空的,沒用的。只有從行上下功夫,最後才能真正體證到無我之空理。如果光想打坐求空,沒有日常行為上的功夫保證,是永遠空不了的。因為我們坐在那裡,空呀空呀的,那是「我」在求空。即使在意識境界上有那麼一點點自以為是的「空」,可是「我」還整個都在那兒。如此求空,不是自欺欺人嗎?做不到無我之空,都是假空。一個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想到別人,忘了自己,他不就經常體證到無我之空么!

GIF/53K

歡迎關注,阿彌陀佛!

少林寺官網微信

少林寺官方網站

少林寺《禪露》微信

《禪露》公眾號需要各位善知識的護持與鼓勵。請在文章下方給我們留言,讓我們聽到您的聲音。無論您想訂閱雜誌,或是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有好的建議,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們。編輯部會定期選擇部分留言的朋友,贈送禮品一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叢林寺院清規大全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十六 波離觀身識
帶業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惡
佛陀證悟後 最先告訴我們什麼?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