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據說遠在黃帝時期就有關於殭屍的記載,那時候有一種很強大的殭屍叫旱魃,又稱女魃,曾經出現在黃帝和蚩尤的決戰中,發揮了相當大的威力。女魃者,有史以來中國的第一個殭屍:地球殭屍的始祖,相傳女魃一出赤地千里。關於女魃在史記山海經等古史上都有記載,但內容不一。只有一個共識:女魃乃帝女。這個帝,一般認為是黃帝.因為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家喻戶曉,女魃加入了黃帝一方打敗了蚩尤,所以以為女魃是黃帝的女兒.實則不然,因為軒轅黃帝雖然子女眾多,但從來沒有一本書上寫黃帝哪個妻子生個女兒叫女魃的,也沒有哪本書上出現過軒轅女魃這個名字;最重要的一點,在古史和傳說中提到女魃,都是說:帝女女魃從天而降,助黃帝打敗蚩尤,破法術而無力回天。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反正從那時候開始,殭屍這個詞就出現在我們的文字中,殭屍和鬼不同,是兩種生物,殭屍是人在失去靈魂後人的肉體發生了變化而形成的,鬼正好相反,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就好象是失去了載體的一段代碼,當然這種代碼有可能自我複製,變成病毒。

殭屍的形成在傳說中有著非常苛刻的條件,按照中國古代的記載,必須在某個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時間才會可能產生殭屍。

但是,一旦產生一具殭屍,那麼被他咬過的人就會又變成殭屍,這一點很象一種病毒的傳播,所以各位要是那一天遇到殭屍一定不要被他咬到,不然那就會很倒霉的。

中國的殭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因此,在清朝的時候,就出現了許多提及殭屍的記載,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的人稱這兩本書做「殭屍百科全書」。在這兩本書里,殭屍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和走屍。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袁枚《子不語》中說:「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魄主宰人身,當魂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殭屍。據傳,殭屍是受日月精華影響而變成的妖怪。《子不語》把殭屍分成八個級別: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這八種殭屍,越靠後就越厲害。

除了上述的分類外,大家可能還會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其他諸如眼睛不同顏色等的分類方法,其實那都只是個別電影或文學作品中的衍生分類而已。

有的野史中記述,贏勾與其他三名殭屍始祖(後卿、旱魃、將臣)一同誕生於人類未現的洪荒妖獸時期,直到中古才消失不見。應注意的是,在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四名殭屍始祖的中只有「旱魃」是黃帝與蚩尤大戰時出現,其餘的只是現代網友的意淫,而旱魃是一種會帶來旱災的害人怪物,與黃帝天女女魃實際無關聯,不可混淆。

旱魃,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詩·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孔穎達疏》:「《神異經》曰:『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唐·杜甫 《七月三日》詩:「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先秦至漢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為代表,其形象特徵為身著青衣的女子。這一時期的旱魃帶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們將其視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對其進行驅逐,以實現驅旱求雨的目的。

自漢代中後期至明初,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漸向另一種小鬼形象的旱魃過渡。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應是由於先秦時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漢代逐漸衰退,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漸被人們否定,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質疑,其形象遂逐漸轉向另一種更為邪惡的面目。

明代中期以後,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漸向殭屍形象的旱魃演變,並逐漸被殭屍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但是不管如何,所謂的旱魃乃至女魃是殭屍之祖,乃是由清朝袁枚的小說《子不語》的虛構為開端,由現代小說家文學創作而來,跟旱神魃無關。所以女魃=旱魃=殭屍始祖的說法在純屬扯淡。

由於明清時期以殭屍為「旱魃」的觀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樁」、「焚旱魃」等求雨習俗。《明史》中記載的民俗說,每遇乾旱,人們便發掘新葬墓冢,將屍體拖出,殘其肢體,稱作「打旱骨樁」。雖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風流行,但直至清代,此風在民間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樁」進而發展為焚燒屍骨(即「焚旱魃」)。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記載說:「近世所云『旱魃』,則皆殭屍。掘而焚之,則往往致雨。」袁枚在《子不語·旱魃》中,把旱魃分為「獸魃」和「鬼魃」兩種,「縊死屍僵出迷人者,為鬼魃。獲而焚之,足以致雨。」有意思的是這種風氣也見之於外國。如俄羅斯有些地區的農民,一旦遇到旱災,便常去挖出喝酒醉死人的屍體,將其沉入最近的沼澤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殘其肢體的行為,以此來求得雨水。

在山東各地,過去每遇乾旱,人們把新埋的屍體當旱魃打的風俗也十分普遍。人們常唱著捉旱魃的歌謠,邊唱邊到處尋找新埋的墳塋,將屍體挖出來暴打併焚毀。過去,如逢久旱不雨,而誰家的新墳墳頭有濕潤泥土,就說這墳出了旱魃。據說旱魃能喝盡天下的水,而且生吃活雞。所以,出旱魃的新墳不僅墳頭濕潤,而且墳里有很多雞毛。這也是檢驗旱魃的標誌。如果這兩個條件成立,就要打旱魃:先掘開墳墓的封土,露出棺材後立即用一張大魚網扣住,以免旱魃逃跑。蒙好網,將棺材鑽一圓孔,把裝好葯和沙子的土槍伸進去,「轟」的一槍,將棺材轟碎,人們就衝上前去,用活鉤、杴、钁等鐵器將屍體拖出刨碎,拖著就跑,據說把旱魃的碎塊拖到哪兒哪兒就會下雨。在過去嚴禁掘人墳墓的時代,打旱魃往往成為某些人報私仇、泄私憤的借口。

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再相信旱魃之類的鬼話了,傳說中的「旱魃」是不存在的。但是,卻有另一種更為惡劣的「旱魃」在威脅著人類,這就是人類自己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和對生態環境的毀滅性破壞。這才是造成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重要原因。

至於現在中國殭屍的形象多是身著清朝官服的原因,主要是出自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具體原因可以從幾個角度分析:經濟學角度:清代的戲服多,便宜,殭屍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電影,為成本考慮,所以製片們讓殭屍集體換成了清朝的衣服,又因為清戲中宮廷戲最多,所以才有了電影中另類的制服誘惑。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時間角度:死亡時間小於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時間超過500年就成了魔頭了。所以只有死亡時間在100-500間左右的才可能成為殭屍,好不容易成為殭屍了,不免想放蕩不羈地出來顯擺一下。如此算來只有出生年月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為殭屍,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照這麼估計若干年以後影視作品中的該是穿著中山裝、西裝或耐克阿迪;帶三塊手錶;公文包里備著杜蕾絲,使用牙防組推薦牙膏的殭屍了。而且傳說清朝人下葬的時候都穿著官服,倍兒體面。

民族感情角度:反清復明一直是香港的主流思想,香港是在清朝手上被英國割據的,因此香港人心裡有怨恨,於是拿清朝調侃,這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至於為什麼選擇官服,則是因為民間反清、反貪的表現,是士大夫文人的想像和社會寄託。

影視學角度: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殭屍的形象,因為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跳起來僵硬,所以用於拍殭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殭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裡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就穿的是古代漢服啦,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女鬼。試想讓聶小倩穿清朝宮廷旗袍,那該是一種什麼效果?

中國古代四大殭屍始祖,贏勾、後卿、旱魃、將臣都是什麼來歷?

民俗角度:清朝有種道士叫訓屍人,他們具有引導屍體行動的一種法術。有很多有地位的以及有錢的人,在死去以後,希望落葉歸根,在屍體未腐化時由術士趕回鄉安葬,這時候就需要做屍體處理,道士一般會用他們的手藝把屍體做成僵硬的以便行走,然後打扮一下,這時候給穿上官服也是很擺譜的事。趕屍人被稱為「趕屍匠」。趕屍的術士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系著屍體,每隔幾尺一個,然後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畫伏夜行。天光前投棧,揭起符紙,屍靠牆而立,到夜間繼續上路。亦有人指趕屍者其實背起屍體而行,但由於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見趕屍者,以為有行屍。

文學史角度:殭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對於殭屍事件的記載便多,對於殭屍的研究變多,中外交流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小說和讀本等文學形式興起了一個高潮,民間通俗文學對於這類身邊的怪事會做出不同的鬼怪等等的解釋,殭屍就是其中一種,這些東西也被更多的書籍和民間傳說記載,被用到現在的一些電影的取材上了。清代筆記載殭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殭屍大全」。香港的殭屍電影大都來自這些書籍,因此很自然的殭屍穿的是清朝的衣服。中國的清朝是最受外國人侮辱的時期,清政府最無能,所以香港電影人把殭屍設定成了那個時候的官員也是藉此諷刺一下。

說到底,殭屍、喪屍也好,吸血鬼也罷,都是人們虛構出來的,現實中並不存在,古人在知識匱乏,科學落後的情況下虛構的這些生物為現在的電影、小說、遊戲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不然的話,馬小玲跟誰去約會?植物們跟誰去大戰?埃琳娜跟誰去談戀愛?

好了,就寫到這吧,小編為了寫這些已經好幾天沒進食了,這就出去抓個胖子好好補補。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史前文明未解之謎 地球上最神秘的六大遺迹!
為何清朝的朧月、溫宜的稱謂是明朝的公主而不是格格?
樂不思蜀的劉禪墓地有多寒酸?盜墓賊不願光顧
揭距今2800年的西周雞蛋:竟出土於墓葬之中
古代洞房時,讓年輕小伙「聽房」的習俗是怎麼傳下來的?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