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練好三截棍有多難,舞棍花不只是為了好看?

練好三截棍有多難,舞棍花不只是為了好看?

相對於常見的刀槍劍戟一類的「硬兵器」而言,武術器械中還有一類軟兵器,一般來說,軟兵器可以摺疊或纏繞,攜帶方便,且善於變向攻擊方式刁鑽,可以出奇制勝使敵人摸不著頭腦。但由於軟兵器通常上手較難,因為練習軟兵器要求比常規並且難得多。首先軟兵器不好控制,對於腕力和靈活性的要求很高。控制不好就很容易打到自己。且出招間隔大,並不適合節奏較快的戰場環境,所以我國古代軟兵器僅有少數用於正式的戰場,多數則用於武術界。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軟兵器中相對比較好上手的三節棍。

三節棍是由三條等長的短棍中間以鐵環連接而成,又稱「三節鞭」。又有長三節棍和短三節棍之分,短三節棍又稱為袖鞭。因為其長度不過四尺,便於收納袍袖之中,故而謂之曰"袖鞭"。其鞭節的長度、重量、形制,完全可以依照個人需要進行打造,但現在流行的一種標準為:總長度應以自身直臂中指指尖到肩頭長度,最常見的尺寸長60~80cm區間內,兩端鞭節的直徑在1cm~3cm,中間一節可略細於兩端;鞭節多以圓柱體為最常見,也有的被加工成"竹節"、"多稜柱"、"蛇皮紋"、"略帶錐度"、"兩端帶錘"、"兩端帶尖兒"等等。鞭節之間的鏈接部分多以精鋼鏈子或小圓環為主,也有的裝有小短棒或響環的。其形制,完全要取決於習練者的意向。

袖鞭

不過一般所說的三節棍都是指長三節棍,長三節棍全長等於習者直立直臂上舉至手指尖的高度,而民間武師的三節棍有「伸開一丈」之說。因而放開使用如同長器械一般,可作遠距離擊打。摺疊則是一短棍,約同臂長,攜帶十分方便,常作自衛防身的隨身之物。三節棍作為民間防身兵器,沒有官方記錄,所以很難考證最早出現於何時,但在民間普遍認為是出現於宋代。在傳統武術梅花拳的部分器械有歌訣:「楊家花槍扎得凶,大宋駕前稱英雄。手持三節棍一根,大宋堂前鎮乾坤。」一般認為三節棍是從宋代的連枷棍演化而來,這種連枷棍在武術中又叫做盤龍棍,民間傳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創始的。不過根據宋代兵書《武經總要》記載:「鐵鏈夾棒,本出西戎,馬上用之,以敵漢之步兵,其狀如農家打麥之連枷,以鐵飾之,利用自上擊下,故漢兵善用者巧於戎人。」所以,這種連枷棍其實在宋代是學於西戎。

宋代連枷棍

可以看出三節棍與連枷棍相比只是多了一節鐵鏈,這大約是最早為了攜帶方便而做的改進,然而卻形成了三節棍攻守兼備的獨特用法。在眾多中國古代的冷兵器中,三節棍是屬於少有的「全能型」兵器,因為此兵器適合大小長短各種類型作戰,既能長距離擊打,又能近身短打,既可以在空曠地帶群戰長舞,又能在狹小地域短兵相接,既能對群,又可對單。正所謂「三節互換,攻守兼備,可長可短,遠近兼顧」。

三節棍的用法多變依賴於其握法的靈活多樣。單手或雙手持一梢節,就可用一遊離節;兩手分持兩梢節,則三節皆能使用;單手或雙手持中節,兩遊離節便可同使。可見,不同部位的握法,形成了三節棍豐富多彩的練法和用法。

持兩梢節,這種持握法是兩手分持兩梢節,三節都能運用的方法。手持兩梢節如同雙持兩梢節短棍一般,又似兩臂加長。由於該握法使用安全,易於操作,常與翻騰跳躍、腿法等相結合。是三節棍套路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持握法。這種握法一般是對抗短兵器的對手,與對方貼身近戰所用。但是如果碰上長兵器,就不適合這種握法。

持中節用兩梢節法。持中節時多是兩手同持,有時也單手持中節。這種握法以各種舞花為主,包括提撩花、立舞花、頭頂花、背花、胸花、腿花以及地趟花等。無論雙手舞花還是單手舞花,方法都與長棍的舞花相似。但因為三節棍硬中帶軟,故而難度較大。稍有不慎或方法不當則會打到自己,所以在練習的時候需要十分注意。提起舞花,很多人都覺得只是用來表演,為了好看。但實際上舞花也是實戰的技巧之一,例如先正掄花,棍到身體左側,然後轉身腰間換棍,上邊在接正劈棍,或虛晃一招,接右側提撩。舞花時使兩梢段延身體兩側連續向左右成立圓舞動,也可使敵方不得觸身。簡單地說舞花看起來好看,似乎只是為了表演,但實際上傳統武術中沒有純表演的招式,舞花是舞給對手看的。在對手眼花繚亂之際,根本無從判斷你真正攻擊的招式是從什麼角度打出。持中節法還可以用作左右撥打,以中節發力,兩梢同時搖動撥打。

另外還有持中節和一邊稍節的握法,讓一個稍節遊離出去揮打,這就有點像連枷棍的用法。如果對方持有盾牌,這種握法就可以讓稍節繞過盾牌擊打對方頭部。對方就算持長兵器也可以讓遊離稍節鎖拿對方兵器,同時邁步近身用另一稍節攻擊對手。這也是筆者最喜歡使用的握法,因為比較好操控,而且可以接最後一種只握一根稍節,將遊離中節和梢節一齊放出,作遠距離擊打、掄掃、劈砸的握法。即先用一個遊離稍節掃對手,在對方閃躲時放開中節直接握住一根稍節將中節和遊離梢節一齊甩出,這樣就會暴漲出一根稍節的距離,對方已經後退閃躲的情況下,突然攻擊距離又增加三分之一,這樣是很難立刻再後退躲閃。同時軟兵器的特性也讓格擋變得十分困難,稍節可以繞過格擋擊中對手。

筆者的三節棍,白蠟木杆材,每節長60cm

筆者在對抗中用這招,由於攻擊距離的突然變化,大多都能一個照面就擊敗對手。但是如果對手知道這招,一掄之下被對方躲過,掄後就可以選擇再掄一圈然後變方向再次進攻,比如第一下掄頭後被對方躲過,第二圈就可以第掃掄敵方的腿部,但是切記不要掄第三圈,因為容易丟。老話說事不過三,如果前兩下都被對方躲過,第三下也難以奏效,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下掄出去的時候其實銳氣已喪,沒有了突然性,力氣也因為前兩下爆發而減弱。這時對方也習慣於這種大輪圈的速度和角度,再勉強掄出第三圈很容易被對方抓住破綻反擊。所以如果兩圈都沒擊中對手,直接過腰收棍重新再起攻勢更加穩妥。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門球運動竟源自南北戰爭中最可怕的武器「臼炮」?
復刻一面中國藤盾,材料竟然長達一英里?
川中島之戰里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一騎討」竟是編出來的?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