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地新鄉,霧裡看花說業廟

古地新鄉,霧裡看花說業廟

夏邑縣業廟鄉處於中原古代文明繁盛之地,西南距馬頭清涼山遺址不足五公里,東南距酇城蕭何造律台遺址不足二十公里,此二處遺址均包含商代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岳石文化層,考古斷代確認已歷四五千年。

顧名思之,業廟乃業氏立廟之地。古時候,業氏族人在此聚居。業氏自河南葉縣遷居而來,也有說遷自鄴城(安陽、臨漳一帶)。明朝之前,業氏一族人丁興旺,家資巨富,建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香火旺盛,遠近聞名。每到農曆初八、十八、二十八是廟會日,方圓幾十里香客雲集,熱鬧非凡,也是人們物資交易的好時候。後來由於戰爭、災荒的原因,業姓舉族南遷,寺廟也漸漸淪為廢墟。

明代以來,王姓遷居業廟,很長一段時期,人們稱之為王業廟。業氏寺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每月三天的廟會依然延續至今,成為業廟的歷史見證。

春秋時期業廟屬宋國,戰國時代,楚、魯、魏三國分宋屬楚。業廟地處豫皖邊界,黃淮文明交替影響,這裡有楚人的彪悍,老子、孔孟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更是深入民心。

1961年,業廟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之前的業廟鄉處於馬頭、會亭、酇城、亳州等大邑的邊緣結合部,這裡雖沒有大開大合的風雲人物,但也沒有凌虐四方的大奸大惡,民風淳樸,崇文重禮。這裡較少官府的盤剝,沒有地方豪強的虜掠,四方百姓多願意來業廟趕集趕會,自古就是民間經濟貿易的中心。

抗日戰爭時期,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四師,建立雪商亳縣,轄區就包括馬頭業廟、羅庄、中鋒等鄉,成為平原的地區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解放後,業廟鄉隨著人口的增加,在原來古廟會的基礎上,農曆逢雙即集。如今的業廟鄉街道寬闊,門市林立,市場規範,成為豫皖蘇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