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推薦閱讀丨為什麼女性喜歡在健身房跳操?

推薦閱讀丨為什麼女性喜歡在健身房跳操?


文章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了解健身、女性健身、團操歷史,相信我,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Very interesting!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女生開始參加團操的練習,比如大家熟知的鄭多燕,就是結合了各種體系下的團操類型,其實廣場舞也算團操的一種。







團操其實是個舶來品,英語是「group exercise」,直譯的話叫團體訓練,儘管團操最初起源於有氧舞蹈,但目前團操的世界包羅萬象,甚至每年都會湧現新的團操類型。




相比於傳統的有氧訓練(比如跑步)、健身訓練(以韋德體系為代表),

團操的訓練方法趣味性和社交性更強,同時又能達到非常好的訓練效果。

據美國運動商品協會的

1984年

的一份報告,當時全美國參與團操訓練的人數已經超過2400萬。




那麼,團操到底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呢。這篇文章里,我就和大家說說團操的小歷史。







1968年,有氧運動之父

Kenneth Cooper

的書《Aerobics》橫空出世。在這本書里,他著重說明了一套可以提高心肺耐力的訓練方法,也是第一次提出有氧訓練的概念。

其實,每天步行一萬步可以保持身體健康的方法就是基於他的理論。





1969年,有一位叫

Jacki Sorenson

的女健身教練,被邀請為美國駐波多黎各軍人的妻子製作可通過閉路電視播放的有氧舞蹈。

同年,

Judi Sheppard Missett

發現把爵士舞和抗阻力訓練、普拉提、瑜伽、拳擊結合一起編製訓練課程,並配上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能達到非常好的訓練效果,他將這種訓練課程取名Jazzercise。






這三個差不多同期的事件,奠定了團操的基礎,由於兼顧了訓練的趣味和效果,團操開始在

小眾群體

裡面發酵。





之所以只是小眾群體,那是因為當時美國健身領域的主流文化是健美。

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在經歷了五六十年代的「性解放」、六七十年代「嬉皮風」,到70年代中期之後,大眾逐漸回歸理性,開始崇尚自律、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從60年代就開始快速發展的健美迎來了真正的「黃金時代」。這裡不得不提1977年出品的電影《Pumping Iron》,這部電影描述了以阿諾.施瓦辛格和盧.費里諾為代表的男性健美明星在加利福尼亞的Gold"s Gym訓練的歲月。





電影《Pumping Iron》海報



同時,大量的健美媒體佔據大眾視野,《Ironman》、《Muscles》、《Body Power》、《Body Building》、《Musclemag》。健美大賽更是層出不窮:奧林匹亞先生、宇宙先生、世界先生。可以說在80年代,健美和健身幾乎是同義詞。


在這期間,女性健身愛好者也嘗試積極融入健美文化,雖然處在非常邊緣的位置。直到1980年,第一屆奧林匹亞小姐開始舉辦,女性健美逐漸被關注。





第一屆奧林匹亞小姐 Rachel McLish




在1985的電影《Pumping Iron 2》中,講述了四個女性在準備凱撒宮世界盃大賽的過程。這部電影被視為女性在健美文化的一次突破。





電影《Pumping Iron 2》海報




令人意外和遺憾的是,80年代中期之後,健美文化就從巔峰逐漸開始滑落。

由於過度追求誇張的肌肉美感,自70年代起,健美領域一直備受藥物濫用的困擾,這也從很大程度上加速了

健美從健身的主流變成小眾群體的狂歡





Sam Fussell在其著名的《Muscle:Confession of an Unlikely Bodybuilder》中,講述了他如何逐漸愛上健美卻又最終陷入藥物濫用的泥潭。整個90年代,健美始終無法擺脫徒有其表的脆弱肌肉、類固醇藥物的形象。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曾經嬰兒潮一代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這也帶來了中產階級的快速崛起,

特別是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群體的擴張,她們需要區別於健美的訓練方式。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在女性團操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人。她就是簡.芳達(Jane ·Fonda),一代性感女星,兩屆奧斯卡影后。








出生於1937年的她,40歲之後開始進入健身領域,於1979年在貝弗利山建立第一個健身工作室,並在西海岸其他城市建立了四個俱樂部,同時,她還在有些場所親自傳授健美操。




80年代初,芳達通過各種途徑呼籲健身可以和照顧孩子、處理家務和諧並存。同時,她製作了可以讓家庭主婦跟著電視在家庭健身的視頻課程,並且採用了區別於以往錄像帶大多用於租賃的方式,進行直接售賣。






在80-90年代,芳達總共發行了23部健身DVD和5本健身書,使她成為享譽全球的健身女王。1981年寫成圖片書《芳達健身操》,截止1986年售出200萬冊,第一年在西蒙和舒斯特公司出版時,賺取驚人的2000萬美元。





芳達年過40時依然體態健美,這讓她在女性群體中備受歡迎, 在她50歲時,她有三盤訓練帶列入《廣告》雜誌前20位。

「我像其他許多婦女一樣,能為別人提供她們和我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25年來,我堅持舞蹈訓練課,我看到有那麼多婦女和我一樣,她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並不是想成為專業舞蹈演員,而是想改變體型。」芳達如是說。


80年代,參與健身的主要為白人中產階級女性,進入90年代,黑人女性也逐漸加入,甚至這種文化走向國際化,很快,歐洲、日本等地的女性也開始加入團操大軍。





商業的力量還不止於此,80、90年代,商業健身房呈現爆髮式的增長,而且,更多的健身房、工作室開始開設團操課程。

當然,團操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自80年代初,團操蓬勃發展之後,一直有各種報告宣稱團操這種訓練方式的危險性,容易造成關節損傷,特別是女性常見的薄弱環節。

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更多女性參與到團操訓練中。

團操的發展需要更加專業的秩序。1983年,AFAA(美國有氧和健身協會)出版了第一本團操標準和指南,同時,在全美國範圍內對團操教練進行認證。不久,更多的認證和培訓機構湧現,考取相關證書成為通往團操教練的必經之路。





此後,團操進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80年代末,Gin Miller創造了踏板操。這成為了團操類型逐漸多樣化的代表性事件。







隨後,如雨後春筍般的,Les Mill、Zumba、P90X、Insanity,乃至起始於90年代末如今風靡全球Crossfit,女性群體開始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各式各樣的團體訓練當中。







至此,曾經還只是健身亞文化的團操被更廣大的女性人群所接受,成為健身主流文化的重要部分。




最後又要忍不住自誇一下,厘米健身專註女性運動,自主研發了MES綜合訓練體系,所有的小團課均是根據長期對女性運動表現,生理心理研究結論之下的產品,有機會一定要來厘米體驗一次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厘米健身 的精彩文章:

7個健身不會帶給你的思考方式,教師節來點不一樣的!
好好吃飯才會瘦,到底是什麼樣的配方?
堅持不下去了,我選擇放棄減肥!
北京健康周7日健身通行證 | BJHW 7-Day Fitness Pass
對於女生來說,健身有可能是一把毀容刀嗎?男女差異到底在哪裡?

TAG:厘米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