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十大政變(下)

中國歷史十大政變(下)

6. 楊廣政變

楊廣政變,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楊廣奪取皇位的政變。政變發生在公元600至604年,政變中,隋文帝楊堅和太子楊勇相繼被殺,楊廣即皇帝位。但之後十四年,楊廣也在自己最信任的大將宇文化及所發動的政變中被殺,隋朝滅亡。

隋朝滅亡的情況與秦朝驚人的相似。這兩個朝代都因為推行急政、暴政而引起大規模民變,但在急政、暴政的背後則是權力的濫用。胡亥和楊廣都是要享盡天下艷福的人,但這樣的福分沒有享受幾年,就得到身首異處的下場。

7. 李世民政變

李世民政變,是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的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政變發生在公元624年,政變中,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兒子全部被殺,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不久即皇帝位,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政變,是皇子與太子爭奪皇位的鬥爭,政變的主要原因是二人都具有競爭皇位的實力。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主要謀劃者之一,在建立唐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幾乎所有的重要戰役都是在其直接指揮下而奪取勝利的,但他卻因為不是長子而被剝奪皇位的繼承權,他在內心深處是無法接受的。

李建成認為,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他已經是決策者,李世民只是個執行者,統一全國的功勞不能全部記在李世民頭上。即使李世民的功勞很大,也不應破壞「立長不立賢」的傳統制度,所以他窺視皇位本身就是錯誤的。一山難容二虎,他們之間的鬥爭也成必然。

8. 李唐復國政變

公元705 至713 年,唐朝先後發生張柬之、韋皇后、李重俊政變和李隆基的兩次政變,換了五位皇帝,其中有兩位皇帝被廢,一位皇帝被殺。李隆基殺掉太平公主後,朝廷中的混亂局面才得到控制。在李唐復國時期的系列政變中,敵對雙方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就是為了爭奪皇位。

李氏皇族與外戚爭奪皇位的鬥爭,從武則天當上皇后時就已經開始了,大致經歷了四個回合。第一回合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鬥爭,結果以李治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第二回合是忠於李氏的大臣與武則天的鬥爭。在這個回合中,雖把武則天趕下了皇位,但其實力並沒有受到大的損失,李氏雖然名義上恢復了帝位,但朝政大權仍被外戚掌握。第三個回合是李隆基與韋武集團的鬥爭。在這個回合中,韋氏後黨和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後黨被徹底剷除,李氏皇族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第四回合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鬥爭。

9. 康熙皇帝政變

康熙皇帝政變,是清入關後第二代皇帝愛新覺羅· 玄燁,剷除把持朝政的輔政大臣鰲拜及其黨羽,奪回國家最高權力的政變。政變發生在公元1669年。政變中,康熙皇帝將鰲拜擒獲後革職拘禁,將其集團中的九名骨幹處死,從而為自己大展宏圖掃除了障礙。

鰲拜利用調換土地事件殺了蘇納海等人之後,對正白旗勢力給予了沉重打擊,也使他的勢力急劇膨脹。索尼死後,朝政大權實際上已經被其掌握。由於康熙皇帝年齡過小,朝廷官員中又多是趨炎附勢、追隨鰲拜的力量,難以對鰲拜實施有力的扼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鰲拜坐大。鰲拜的目標就是要把皇帝變成徹底的傀儡,長期維持自己首輔大臣的地位。在那樣的情況下,要把國家最高權力奪回來,只有發動政變。

因此,這次政變,是被架空了的康熙皇帝與輔政大臣鰲拜之間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的鬥爭。

10. 辛酉政變

辛酉政變,是清朝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及恭親王奕?,剪除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奪取國家最高權力的政變。這次政變於公元1861 年(農曆辛酉年)在北京發起,又稱北京政變。政變中,八位顧命大臣有三人被處死,五人被革職。政變後,慈禧太后登上垂簾聽政的位置,開始了她長達四十七年的黑暗統治。這次政變,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滅亡。

辛酉政變,是墮落的後宮與腐朽的大臣之間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只能加速清王朝的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十大沒能順利登基的悲情太子(上)
歷史上3大預言有兩個已經實現,第3個8字預言,將會在2040年實現
隋煬帝開創的科舉考試,讓後世可以寒門出貴子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