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傳統文化或成必修課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知多少

傳統文化或成必修課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知多少

如果有人問你,我國最早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文化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崑曲。在不同的場合,我們即使會蜻蜓點水似地了解到非遺名錄,卻對於非遺缺乏全面的認識。在很多地方,「傳統文化經典」「傳統文化教育通識」「傳統文化經史導讀」和「傳統技藝」等傳統文化教育還很薄弱。隨著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們越來越領略到這些經典、技藝、民俗的魅力,中小學生們認識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優秀文化很有必要,不僅是對自身的提升,也是對於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截至2016年底,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的項目已達39個,也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崑曲

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古琴藝術

「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

傳統文化或成必修課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知多少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音樂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

蒙古族長調民歌

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習俗。

福建南音

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漢族音樂。

南京雲錦

中國傳統的絲製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

傳統文化或成必修課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知多少

安徽宣紙

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

貴州侗族大歌

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

廣東粵劇

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格薩爾》史詩

講述了傳說中的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是一部一百多萬詩行、兩千多萬字的作品。

浙江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始於五代,盛於南宋,極具典雅、端莊、古樸、青淳之特色。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斑斕著稱於世。

青海熱貢藝術

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藝術完美結合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藏戲

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傳統文化或成必修課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知多少

新疆《瑪納斯》

柯爾克孜族民間傳唱的英雄史詩,全詩共分八部,長達二十三萬餘行。

蒙古族呼麥

阿爾泰山原住民族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

甘肅花兒

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廣大地區的一種山歌,是當地人民的口頭文學形式之一。花兒結構分兩段,前段比興、後段是歌唱的主題內容。

除了以上的十餘種,還有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珠算、二十四節氣等。由於

後繼乏人等因素,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面臨失傳的危險。例如,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新疆的麥西熱甫、福建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以及活字印刷術、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傳統文化將歷史帶到今天,讓我們有著更為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雖效率不及,製造工藝所展現的鮮活魅力卻不是今天的機械化生產能媲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能教育 的精彩文章:

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學生,給學弟學妹的三個學習錦囊
知危險 會避險 兒童交通安全首先謹記「十不要」
同分同校同專業同宿舍 雙胞胎學霸們是如何煉成的!
這位拿著AK的老教授有點酷 教師節盤點最酷炫老師
北師大刷臉報到 大眾臉再也不用擔心被認錯了

TAG:聚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