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三代瓷器琺琅彩瓷,你都收藏對了嗎?

清三代瓷器琺琅彩瓷,你都收藏對了嗎?

琺琅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於畫琺琅技法。琺琅彩是一種釉上彩瓷,它的製作分為兩步,先是在景德鎮燒好素白胎或白釉瓷(有時也用宮中舊藏明及清初的白瓷),後由養心殿造辦處繪畫琺琅彩,再經低溫二次燒成。康熙琺琅料全靠西洋進口,至雍正中期大陸琺琅料煉製成功 。使用琺琅彩裝飾手法的瓷器也常簡稱為琺琅彩。

胭脂紅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紋碗,清康熙,高7cm,口徑14.8cm,足徑5.7cm

琺琅彩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琅彩得到進一步發展。琺琅彩吸取了銅胎畫琺琅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琅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琅」。雍容華貴的琺琅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

黃地琺琅彩蘭石紋碗,清雍正,高5.2cm,口徑10.3cm,足徑4cm。

淡黃 清雍正早期琺琅彩瓷器雖沿襲康熙時在色地上繪花卉的做法,但逐步加繪雀鳥,而後新增各種不同的山石花鳥題材,更配以詩句、印章。後期逐漸脫離銅胎畫琺琅的影響,發展成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白地琺琅彩瓷,形成雍正朝獨特的儒雅風格。

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康熙、雍正年製作琺琅彩時,先在景德鎮官窯中選出最好的原料燒製成素胎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加彩後在宮中第二次入低溫爐烘烤而成。

藍料彩山水圖碗高5.5cm,口徑10cm,足徑3.9cm。

據目前所知,在傳世的雍正琺琅彩瓷器中,通體以藍料彩繪畫的瓷器,除故宮博物院有收藏外,僅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藍料彩山水圖碗與藍料彩山水圖盤兩件,另在日本出版的《陶瓷全集》中曾見到一件藍料彩山水茶壺,收藏在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

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時,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

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對琺琅彩瓷器的生產給予了更多的關心,並提出頗為嚴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隨著宮廷造辦處人員的擴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賴的怡親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琺琅彩瓷器的生產在造辦處琺琅作積極展開。

從雍正皇帝的貴戚重臣年羹堯的奏摺中,也可了解此時琺琅彩瓷器的燒造情況。如「雍正二年二月初九日,由驛齋到御賜新制琺琅管雙眼翎二支,單眼翎十支……」。對這些翎管,年羹堯在二月十二日的謝折里稱:「……臣伏覩琺琅翎管,製作精緻,顏色嬌麗,不勝愛羨,謹繕摺恭謝天恩,更懇聖慈,如有新制琺琅物件,賞賜一、二,以滿臣之貪念。臣無任悚惶之至。雍正二年二月十二日具。」在年羹堯的摺子上,雍正皇帝在「以滿臣之貪念」這句話的「貪」字旁硃筆畫圈,在折尾空白處,雍正帝的硃批曰:「琺琅之物尚無暇精緻,將來必造可觀。今將現有數件賜你,但你若不用此一『貪』字,一件也不給你,得此數物,皆此一字 之力也。」其中「琺琅之物尚無暇精緻,將來必造可觀」這句話,說明雍正帝對琺琅彩瓷器的發展充滿信心。

年羹堯在得到這次賞賜之後,於這年的二月三十日、三月初三日、四月十一日、四月二十二日,又接二連三地被賞賜以琺琅彩瓷器。如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年氏在上疏的奏摺中說:「(雍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由驛齋到御賜臣仿琺琅茶杯兩匣,臣叩頭祗領訖。伏覩此種窯器,顏色清麗,製作精雅,實不讓前代之五彩佳品也!岳鍾琪於四月十五日領兵進剿番賊,俟其事後回寧,臣當宣旨賞給四個另行謝恩外,所有感激微忱,謹繕摺恭謝以聞。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具。」雖然此時雍正皇帝頻頻用琺琅彩瓷器賞賜重臣,但直到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對琺琅彩瓷器的生產情況並不滿意。如清代檔案記載,「雍正四年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奉旨:此時燒的琺琅活計粗糙,花紋亦俗,嗣後爾等務必精細成造。欽此。」

乾隆時期琺琅彩瓷器的藝術水平總的來說要遜於雍正時期,這或許與宮廷琺琅作內人員更替和缺乏有關。隆時期琺琅彩瓷器的裝飾題材較雍正時更加豐富,除山水、花卉、花鳥外,還有中國或西洋人物,以及受西方「洛可可」藝術風格影響的各種洋花圖案。新增的各種色地、色地開光、色地軋道琺琅彩瓷器,圖案繁複,不留空白,不題寫詩句。雍正時盛行的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白地琺琅彩瓷,此時繼續生產,所題詩句和所用閑章與雍正時大同小異。

胭脂紅彩山水紋小瓶,清乾隆,高9.6cm,口徑2.2cm,足徑2.2cm。此件琺琅彩瓷器色彩油亮凝厚,紋飾微微突起,用彩時注意畫中景緻的遠近、深淺、濃淡的變化,筆觸精細,立體感很強,應為宮廷名畫家所繪。

在康熙琺琅彩瓷器上出現胭脂紅,是我國早使用的黃金紅,也是最早的進口紅色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琺琅彩料全部都是依靠進口的。由於琺琅彩器 燒造過程複雜,用料考究,製作精良,成本巨大。所以,一般無大器。而且,基本上都留存於宮廷之內。因此,社會上流通的琺琅彩瓷器,應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的。收藏者對其千萬不要存有僥倖心理,尤其不能有撿漏心理。琺琅彩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其胎並非本朝所制,實際年代要早於康熙朝。胎質略顯粗糙,沒有本朝的細膩。其時,多在器物的外壁未上釉處,施以黃、 藍、紅、豆綠、絳紫等彩料作地。上用琺琅彩彩繪。題材以纏枝花卉為主,但絕沒有鳥,有花無鳥,更不見山水人物。在花朵中有時會填寫一些文字,如「萬壽」、 「長春」之類的吉祥語。文字以篆書為主。由於彩料較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大鏡下可看到彩面上有細小的冰裂紋。康熙朝也有在宜興紫砂胎上繪琺琅彩的製品。 康熙40年後才有款,款識多用藍彩料,或是用胭脂紅彩料來書寫楷書「康熙御制」四字堆料款,加雙方框。也有少數例外,用刻字陰文款。

紅地開光琺琅彩牡丹紋杯,清康熙,高4.2cm,口徑6.3cm,足徑2.3cm。

  雍正早期有少數仍延用康熙的在色地上繪彩,但絕大多數已改用在白釉上繪彩。因此白釉畫琺琅自雍正起才有。彩料也自雍正起採用大陸料,改變了康熙只用進口 料、色彩單調的局面。在繪畫上雍正朝也有很大突破。改變了康熙時只畫花卉、有花無鳥的單調圖式。在題材上花鳥、竹石、山水等各種圖式都有,並配以詩文,將 詩書畫融為一體。雍正朝琺琅瓷的款識有如下幾種:用藍料堆凸圖章款的有兩種,書寫「雍正年制」的使用仿宋體;書寫「雍正御制」的使用楷書體。此外,有「大 清雍正年制」6字款,也有兩種:一種用藍料;一種用青花。

乾隆朝琺琅彩則融會了前兩朝的特點,並形成了所謂「五彩琺琅」。繪畫題材進一步擴大,除前兩朝的題材外,並多見人物和仙山樓閣的題材,而且繪畫、裝飾多 出現西洋韻味。與雍正的鬆散畫法不同,乾隆時文飾堆砌,畫面繁複而滿。還開發出一種錦地花卉(即用細針在瓷胎上畫出暗紋花卉,形成錦地),讓畫面出現雙層 效果。款識主要是在白地上書「乾隆年制」的4字藍料圖章款,也有少數赭色料款。但在一些小器上則無邊框,有藍料,也有少數用紅彩。也有在松石綠地上書「大 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

  嚴格說來琺琅彩瓷的燒造,終止於乾隆朝後期。但在民國時期出現了一批仿燒的琺琅彩瓷。這批仿燒瓷,最流行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宮廷畫師的郎士寧的畫 風。模仿他的以西洋寫實風格和透視之法所畫出的人物和鳥獸畫。這些瓷品一般工藝水平較高。多為薄胎瓷器,彩繪工細,色澤艷麗,藝術格調較高(當然,這裡也 不光是仿琺琅彩瓷,也包括其他的五彩和粉彩瓷)。辨識民國仿品,可從其胎釉和彩料入手去辨別。這個時期的仿品,大部分瓷器的胎釉都具有晚清民國時期的明顯 特徵。即胎面不夠光滑均勻,胎質較疏鬆。釉薄色白。民國與清代琺琅彩瓷,所用的彩料也不同。除少數外,大部分都是使用粉彩料。既有類似康雍乾粉彩的彩料, 也有色濃厚的「重工粉彩」料,或淺絳粉彩料。根據這些差異,仔細辨別,還是可分出是非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 青花刀馬人物棒槌瓶(對)
康熙詔書真跡現身,200多年爭論不休的雍正繼位之謎有了歷史定論
歷史事迹:康熙與婁德納
清初這位傳奇女子,死後給康熙留下一難題,直到雍正登基才解決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