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官方首次曝光中國殲15製造黑科技:用金屬粉一層一層燒結出零件

官方首次曝光中國殲15製造黑科技:用金屬粉一層一層燒結出零件

近日,央視記者深入中國沈飛戰鬥機生產線的畫面引起媒體高度關注,除去公開的「秘密」——殲11B戰鬥機恢復生產之外,這則新聞節目還首次全面介紹了沈飛戰鬥機複合材料零組件生產狀況,以及其強大的激光增材技術(俗稱為激光製造技術)在多種國產戰鬥機上的應用,而其應用的廣泛程度遠遠超出了外界之前的想像,讓人大開眼界。

在此之前,外界對中國戰鬥機應用激光增材技術的了解,僅限於這則新聞:2012年至2013年,以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中航激光所屬研發團隊,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航集團聯合成立的中航激光公司,在國際上首次製造出FC-31(外界所謂的殲-31)戰機的「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這個結構體超過12平方米,遠遠大於美國製造的同類產品,由於FC-31屬於原型機,用激光增材技術生產個別的小批量鈦合金部件,實際上和國際同行的做法類似,因為,在此之前,先進戰鬥機的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均通過大型鍛壓機(簡稱大壓機)製造,目前,F-22、蘇-57、F-35和718工程原型機的鈦合金大型組件都是大型鍛壓機製造,而且無一例外。

事實上,鈦合金等高性能難加工金屬大型關鍵構件製造技術,被公認為是航空、航天、核電、石化、船舶等重大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和核心關鍵技術。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實際上,採用鑄錠冶金+塑性成形等傳統製造技術生產上述大型、整體、高性能金屬構件,不僅需要三萬噸級以上的重型鍛造裝備及大型鍛造模具,技術難度大,而且材料切削量大、材料利用率低、周期長、成本高,但因為國際上激光增材技術不成熟,截至目前,幾乎所有戰鬥機批量生產的鈦合金零件都由大壓機生產,我國在發展萬噸級以上大壓機之間,並沒有能力加工高性能大尺寸航空級關鍵構件的能力。

2006年之後,隨著無錫透平、二重萬航、紅原鑄鍛等企業陸續上馬3.5萬至8萬噸級大壓機,這一困局才得到改變,當時的大壓機困局直接催生了中國在激光增材技術上的突飛猛進,在當今中國,激光增材技術已經從生產個別零配件發展到,為大批量生產的戰鬥機提供高性能零件的能力,這才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主要一環。

回到央視的報道,我們看到這樣的字眼:「這間特殊的車間,正在用獨特的方式生產飛機上的零部件。這種方式,被稱為激光增材製造,是我們常說的激光製造技術中的一種,通俗地理解,在這裡,材料不是切削打磨出來的,而是一點一點長出來的,通過將鈦合金粉末燒結,一層層生長出我們所需要的零部件,這些零件輕如薄紙,卻異常堅固耐用。據了解,我國很早就開始了列印材料在殲擊機製造上的應用,馳騁大洋的艦載機殲15身上就有激光增材技術的材料。」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殲-15艦載戰鬥機、殲-11B戰鬥機的部分零件已經全部換為激光增材技術製造,而FC-31、殲-20量產型和殲-16戰機的主結構件則完全由激光增材技術製造。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官方首次曝光中國殲15製造黑科技:機身竟能一點一點自己長出來
殲15迫降事故說明海軍迫切需要這個關鍵飛機:比殲20重要百倍
中國未來將沒有一架對地支援攻擊機咋辦?強5戰機即將全部退役了
烏克蘭才是真朋友:中國空軍裝備伊爾78重型加油機首次正式曝光
中國新一代高性能石墨炸彈威力要有多強?一枚能讓一座城陷入癱瘓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