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摯愛告別的四個步驟

與摯愛告別的四個步驟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將世界收納於股掌之中,風馳電掣的高鐵也縮短了昔日遙遠兩地的路程。前所未有的先進醫療設備,也彷佛將人置身於「人生病了都有辦法藥到病除」的醫療氛圍中。

然而,若遇上醫療的協助已無法阻止病情再惡化時,病人與家屬就如同坐慣高鐵的人,受困在尖峰時刻動彈不得的車陣中一般。 他們還能再做什麼呢?

我們可以藉由以下王先生的例子,

得到一些啟發

王先生已年屆六十但看來卻依然瀟洒年輕。他平日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天都到運動場跑上十圈 (四公里)。然而他像許多的男士一樣,既不愛看醫生,也從不抱怨身體的不適。正好他的連襟有吞咽困難而前去做檢查,好在結果證實腫瘤是良性的。在家族喜悅地鬆一口氣之餘,王先生也有吞咽的困難好一陣子,他心想反正去檢查拿一張醫生開的保證單也無妨。

然而,王先生的檢查結果卻是罹患食道癌。醫生在手術中更發現癌細胞已從食道擴散到胃,甚至三分之一的胃都需要被切除。好在王先生及王太太都是非常主動積極的人。即使在面對這麼突然的衝擊,他們努力專註在可以搶救的部分而沒有固著於這個疾病的負面或無法控制的部分,通力合作要打贏這場硬仗。

十一個月過後,雖然已比預估的存活率半年更長,但因為治療食道癌之不利的因素 (如:極易營養不良;歐美人士較不常得此癌症,故在藥物的選擇上就受限制),王先生已人瘦成一把骨頭,且因貧血常有暈眩跌倒的危險。到臨終的前幾天,為了讓陷入昏迷的王先生得到較舒適的個人衛生照理,家人將他轉以緩和醫療為主。

未到最後關頭,王氏夫婦仍可期待奇蹟出現而扭轉整個局面。然而,就如同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態極佳的人,並不需排斥買健康疾病險,畢竟人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王先生及他的家人仍須為最自然的發展趨勢做準備。

如何為最自然的發展趨勢做準備?

面對自己人生的盡程

第一、王先生能面對自己人生的盡程嗎?從王先生一開始生病,在心理專業人員(如臨床、咨商心理師或社工師﹚的協助下,王先生、家人及好友在敘敘舊中為王先生做整合性生命歷史的回顧(Life Review)。這樣的回顧使病人在一連串的失落中仍覺得不虛此生的踏實感;另一方面,也豐富了談話的話題,畢竟人的價值不是沒生病而已。 例如:當親友肯定與欣賞王先生在職場上的貢獻及感謝他對人正面的影響,藉此讓王先生談一談在物質或精神層面最有成就感的事或是最難忘的榮譽。大家也可分享曾共度歡樂與美好的時光。王先生聊一聊他遇過幸運的事;也可呼應他曾遭遇過一些不平的事與現今仍未實現的想望。

雖然罹癌的過程常令人覺得不斷失去對生命的掌控感,病人仍可保有在所剩的時間中對生活方式的選擇權。如王先生選擇住在家中,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家人多有一點相處的時間。家人就近的陪伴與支持亦可提供他安定的力量對抗病中容易有像是被遺棄及孤單感。

思索生命意義的課題

第二、親人對死亡的態度將影響治療的決定。許多癌末病人在藥石罔效時,家屬仍不忍放棄過度醫療。或是如王太太,在醫療協助達到極限時,她試圖求助超自然神力解危。所以,她不惜重資也不畏勞苦到聽聞會靈驗的寺廟,希望為王先生求壽。心理專業人員對這些反應抱持相當接納的態度。 因在生死存亡的過程,家屬若未試了她認為有效的策略,都將終生抱憾。

當家屬做了一切可做而病人病情並未好轉時,心理專業人員會引導家人共同對死亡做「去負向化」及「去迷思化」的討論,好使家屬對親人的不舍中仍能客觀認識「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只是離開的時間不同而已」

當王先生的生命機能已接近癱瘓狀態,家人在討論是否簽署不積極急救的同意書時,王太太眼框紅了。然而,在理智層面,王太太也漸漸能接受︰徒讓已病得不成人形的王先生遭受更多病魔的折騰,現世生命告一段落或許是脫離身體苦痛進入安息的方式。他們的兩位成年的孩子也因面對父親的死亡,而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與死亡的課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健康年輕時對生死之事有所探究,有助於往後人生的規劃

與摯愛之間做好道別

第三、王先生與妻子和孩子之間做好道別。 按人之常情,越美好的關係越希望能永永遠遠。以夫妻為例,誓言共此一生比翼雙飛的愛侶,突然發現自己隻身一人時,是讓當事人很難承受的寂寞! 若能接受彼此相聚的時間有限,夫妻更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並集中心力共同實現心中的想望。如王先生就以他尚余的精力寫下他對妻子的愛與感激,希望這一封封充滿愛意的情書在他走後依然能夠代替他陪伴著妻子。而王太太也不時握著王先生的手,或是輕撫他的臉龐,不只讓王先生感受到她的愛與支持,也將彼此相愛相惜的時光記憶留在手中(觸覺的記憶)。

王先生與王太太有真實而親密的情感依附關係,他們以互相表達感謝、欣賞與抱歉,陪伴摯愛的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反之,愛恨交織矛盾的關係中,既害怕別離的心痛但關係中的不滿又用憤怒的埋怨來保持距離,最難面對分離。在死別之後,關係無可再修復將是更大的遺憾。

不只是親人難以向即將病逝的家人道別,瀕臨死亡的病人也常難以割捨身邊的人。 試想一位有擔當且愛妻子的丈夫,情何以堪要卸下保護妻子的責任,讓妻子孑然一身。 如果太太此時能體諒先生的不舍與愛,勇敢地答應會帶著他的愛好好地繼續活下去,將安慰先生歉疚的心。

父親無法繼續成為孩子的膀臂或再見到孩子成家立業,是為父的遺憾。 另一方面,父親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但藉由孩子他的生命得以傳承而產生永續感。孩子們了解回饋報答父親的時日不多,把握最後的時間與父親相聚,這樣的親人相聚也為日後留下難忘的回憶。

令人感到溫馨的是:在黎明微暈的一線曙光中,王先生在親人的陪伴下,離開了醫院。此時,王先生的大兒子看見在西邊天際出現了彩虹,彷佛是上蒼對王先生離逝給予他家人們的安慰。(對於佛教徒的親屬而言,西方是極樂世界;而對基督徒的家屬來說,彩虹是上帝與人立約不再有大災難的記號。)

做好面對喪親之後的生活變動

第四、王太太及孩子如何面對喪親之後的生活變動呢? 在王氏家族喪親過程中,心理專業工作者,不斷地肯定他們互相支持的愛意與「盡人事聽天命」的達觀,特別是在面臨無可避免的死亡時,所展現的慧劍斬情絲能放下的大智能與生命韌性。這樣的認可,不只提醒他們在面對重大衝擊時繼續保有整合的性格,也為下一階段逝者不在的生活世界做鋪陳。

以王氏家人而言,他們不因王先生逝去而產生經濟的危機,這使適應逝者不在的任務較單純一點。然而,如王太太不再能聽見王先生的聲音,與他討論公事,感受他扶住她纖腰的柔情愛意。然而,每一回因失落所感到的痛也正反應了關係曾是何等的珍貴美好。王太太也需要有人傾聽她對先生的想念,在口訴的過往故事中又聯繫她和她先生的生命歷史重要脈絡。

心理專業工作者發現王太太曾經歷失去父母,而她卻能從當中恢復過來,成為自己內心的父母。因此,在王先生離世之後,她將能量轉移到疼愛自己的努力上。例如,即便是路痴,王太太學開車並認路好較有便捷的交通方式。在王先生去世一年之後,她更是將他們近二十年的房子重新整修以更適合她晚年的生活。

既便是成年了,孩子頓失父親成了孤兒仍是百味雜陳奇怪的心理衝擊。特別是大兒子一下子像是成了一家之主,倍感任務艱辛。好在孩子因母親的堅強的表現,學習適應父親不在的生活。其實,二十多年孩子耳濡目染爸爸的反應與想法,他們也大都可以拿捏得八九不離十,因父親已活在他們的心裏面。

在善生、善終當中保留活力

在王氏家庭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尊嚴地面對死亡並不一定是指平靜安穩的氛圍,而是有完整性格來選擇如何為生命畫上休止符。如果癌末病人與親人能坦然接受失愛之慟,那麼往往會使苦難不再延長,有時反而能在善生、善終當中保留活力、走過痛苦、發現一些說不出的聯繫與令人驚訝、重新的拾得。

王氏家族之能如此從容地面對劇變,實歸功於他們在王先生未生病時即有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與情緒調適能力。因此,平日養成心理健康基本功,日後在急難中也較能老練地因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旅行項目年賺100萬實錄小記
我猜你最近五行缺款短髮,最全短髮攻略奉上!
使用NGINX和NGINX Plus速率限速
那個吃電的女人,她家在哪兒?
關於建立全國強直性脊柱炎科研協作組的通知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