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何吃出一顆健康心臟?平日飲食要注意這些!

如何吃出一顆健康心臟?平日飲食要注意這些!

飲食習慣篇

十分飽 VS 七分飽

所謂七成飽,就是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最要緊的是,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七成飽,就是身體實際需要的食量。如果在這個量停下進食,人既不會提前飢餓,也不容易肥胖。但是,大部分人找不到這個點,經常會把胃裡感覺滿的八成飽當成最低標準,甚至到了多吃一口就覺得脹的九成飽。這樣,如果餐後沒有足夠的運動,必然就容易發胖。

如果專心致志地吃,細嚼慢咽,從第一口開始,就感受自己對食物的熱情與滿足感,並控制速度的快慢,這樣容易讓飢餓感逐漸消退,胃裡面逐漸有充實的感覺...... 慢慢就能體會到這些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然後,找到七成飽的點,把它作為自己的日常食量,就能預防飲食過量。

誘人零食VS 拒絕零食

我們喜歡焙烤的點心,只要自己做一下就會知道裡面加了多少油多少糖了,實際上就是用非常大量的油、糖與經過精白處理的、只保留了很少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麵粉混合在一起,做出來只有誘人味道與口感的東西,其實幾乎沒有營養。健康飲食的要點就是要把你身體所需要的營養都吃夠,那些你身體不那麼必須的,但是會讓你長胖的,對你的活力、免疫力、抗衰老能力沒什麼幫助,只是吸引你舌頭的東西就要少吃。做到這一點已經提升了你身體的活力,身體的活力好了,心臟也是跟著好的。再加上適當的鍛煉、好的睡眠,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壓力,不要熬夜,心臟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除非有遺傳的毛病。

單一攝入VS 組合攝入

很多人對於健康有一些錯誤的看法,就是認為要讓某個臟器健康,就必須吃某種特定的東西,吃了這個健康、不吃這個就不健康,或者說只靠吃一種東西來保持健康。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身體是非常複雜的,它其實是一個機器,而不是單一的零件,需要的成分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們需要攝入天然食品里各種各樣的有益成分,並且恰當地組合起來,而那些對你身體修復沒有好處的東西,就需要盡量減少。攝入太多不健康的東西,結果要麼是虛胖,要麼就是營養不良,這兩者都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單純少吃多動 VS合理飲食運動

想要心臟健康,還需要經常運動,而運動一定需要你的能量和營養來支撐。很多人拚命地運動,還餓著自己,這就會出現過度運動導致的營養不良。實際上,運動量也沒有過度,或者說超過運動員的運動量,只是因為沒有吃夠因為運動產生的需求,這樣是會加重心臟負擔的。

你可以設想,如果這個月你需要額外多花一筆錢來買東西,但是卻減了三分之一的工資,會是什麼狀況呢?其實身體也是一樣的,很多人在這件事上還是缺乏邏輯,少吃還要多動,時間長了以後,身體肯定是會營養不良的。

冰箱篇

加工肉製品 VS 新鮮肉製品

每天吃40~75 克肉,都是對身體有益無害的,但是吃100 克紅肉以上就是有問題的,而對於加工肉製品,香腸、火腿之類,吃超過25 克就已經表現出來對高血壓的不利影響,所以不贊成經常吃,過年過節作為風味食品偶爾吃一下可以。

炒雞蛋 VS 煮雞蛋

目前沒有發現吃雞蛋有害於心臟健康,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是不會帶來血脂異常升高的,而能否多吃幾個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一天吃兩三個也沒事,其實一般偶爾一天多吃了一兩個也沒關係,因為有的時候你可能一個都沒有吃。

建議是,還是希望大家吃新鮮的雞蛋,盡量不要吃太多用油烹調的雞蛋,那種把雞蛋黃給炒碎了的方法是不合適的,因為膽固醇是很容易被氧化的,日常蒸煮或者甩湯吃都是沒有問題的。

炒菜VS 沙拉

確實吃堅果雜糧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預防的作用,前提是堅果不要吃到讓你長肥的程度,每天吃十幾克二十幾克都是非常好的。

但沙拉替代炒菜這件事不一定是好的,西式沙拉放的是蛋黃醬的話,同樣500 克蔬菜,其實你吃進去的油是比炒菜油還要多的,並不會起到更好的瘦身作用。中式沙拉會好一點,其實就是涼拌菜,我們一般都不會放太多油。

在少油少鹽的前提下,吃進大量蔬菜的方式會好一些,蔬菜吃的量,推薦是每天500 克,其中要包含一半的綠葉菜,有時也包括一些深紫色或是橙色的菜,這些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都是有好處的。

調味品篇

過少鹽 VS 適量鹽

吃過多的鹽肯定是有害心臟健康的,這是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因素,我們控鹽就是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這個目標。不過最近也有研究顯示,如果一天攝入的鹽在3 克以下也是不好的。

比如有些人夏天會只吃一些水果、蔬菜,喝一點牛奶或者酸奶、冰淇淋之類的,這樣的話肯定也是對心臟不好的,因為這麼吃每天鹽的攝入量是到不了3克的,而且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攝入不均衡。

當然,還是要控制鹽的攝入量,一天吃到十幾克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也不是說一年到頭都不怎麼吃鹹味的菜,一天至少還得吃兩頓有鹹味的。

糖 VS 無糖

糖肯定是不好的,大家都知道,一輩子不吃糖都沒有什麼關係,糖吃多了會引起肥胖,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近年來,很多人用木糖醇代替糖,它確實不會引起血糖值升高,也不會引起肥胖。但也不宜過量食用,以中國人的體質,一天攝入木糖醇的上限是50 克。過量食用木糖醇會使血脂升高。

單一油VS 混合油

最重要的是膳食當中脂肪酸之間的平衡,一般來說,按照它們的結構,大致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SFA)、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這三大類。

如果你要是已經吃了很多豬牛羊肉,那麼你攝入的飽和脂肪酸就容易過多,這個時候你再用飽和脂肪的油,就是沒意義的;但如果你平常吃的是素食比較多,這種情況下,你在炒菜的時候,用少量的飽和脂肪的油,或者是加一點黃油,是比較平衡的。要特彆強調的是,日常炒菜的植物油並不是說隨便吃就對心臟沒有問題。一方面油吃多了都會長胖,而長胖就是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的;另一方面,植物油大部分是不耐熱的,特別是像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如果用來高溫爆炒,對心臟是沒有什麼太大好處的。此外這三種油都富含亞油酸,在身體里佔得比例太高也是不利於心臟健康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各種油適當換著吃,要用不同脂肪酸構成的油之間換才有比較大的意義。總體而言,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鍊橄欖油(顏色不發綠,橄欖味道比較淡的)等品種日常炒菜比較合適;棕櫚油、椰子油、黃油、牛油、豬油等最耐熱,炒菜時味道又香,可以和最不耐熱的亞麻籽油、核桃油之類搭配;如果一定要爆炒和煎炸,單用這些耐熱的脂肪最合適。

「我怎麼又美又有趣~」聽說每天看我的人都有這個煩惱~

要不要一起玩?點一下訂閱就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