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家長:「孩子最近耳背得厲害!」醫生:「可能被耳屎堵死了……」

家長:「孩子最近耳背得厲害!」醫生:「可能被耳屎堵死了……」

家長:「孩子最近耳背得厲害!」醫生:「可能被耳屎堵死了……」

家長:「孩子最近耳背得厲害!」醫生:「可能被耳屎堵死了……」

家長:「大夫,我這孩子最近耳背的厲害,話說好幾遍他才聽得到,麻煩您給看看吧?」醫生:「最近您給他掏耳朵了嗎?」家長:「不是說小孩子耳朵掏不得嗎?所以從未給他掏過耳朵。」醫生用耳鏡一看:「您孩子的兩隻耳朵都被耳屎堵死了。」

人們所說的「耳屎」,在醫學上叫「耵聹」。正如人體皮膚會排汗一樣,外耳道的皮膚也會「出汗」,但這裡的「汗」是由一種特殊的腺體——耵聹腺分泌的。耵聹腺可以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液體,與混合皮脂和外耳道皮膚脫落的細胞碎屑,在空氣中乾燥形成薄片,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耳屎、耳垢」,即耵聹。耵聹的存在可以保護外耳道嬌嫩的皮膚和耳道盡頭脆弱的鼓膜,攔截外物入侵,此外,還能調節外耳道的酸鹼度,防止細菌感染。需要科普的一點,耵聹有可能自行排出。它會在孩子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顳頜關節的運動帶動外耳道,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排出。因此,如無不適癥狀,無須定期掏耳朵。但小兒由於面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下頜關節活動無力等原因,耵聹易和塵土混合凝結成塊狀,堵塞於外耳道內,即為耵聹栓塞。

耵聹栓塞聽起來陌生,但其發生率卻不低。據調查顯示,成年人中耵聹栓塞的發生率約為1/20,兒童中的發病率則更高,可達1/10。耵聹栓塞因栓塞程度及部位不同而癥狀各異,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無癥狀,然而當外耳道完全堵塞後,患者就會以各種各樣的癥狀來就診。

聽力下降要提高警惕

外耳道堵塞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聽力下降。家長和孩子說話時,總要加大音量、重複多次,孩子看電視時調大音量,聽講時也常因聽不清老師講課內容而注意力不集中。因上述情況表現不特異,孩子本身並不能認識到自己聽力下降,所以往往在外耳道嚴重堵塞時才發現。一種少見卻嚴重的情況是,發生耵聹栓塞的同時,外耳道進水,滿滿的耳垢遇水膨脹,使聽力瞬間下降,甚至可導致耳聾。

此外,長時間的耵聹栓塞,可刺激嬌嫩的外耳道皮膚,孩子因耳朵不舒服而搔抓,耳道皮膚常常感染,腫脹、潰爛、流膿等。感染嚴重時甚至累及耳深部結構,發生中耳炎。

其他少見的情況還有,耵聹壓迫鼓膜時引起的眩暈、耳鳴,孩子難以分辨上述不適來源於耳朵,家長也常因為這些不典型的癥狀而就診其他科室,花了不少冤枉錢。回到文章開頭的我們遇到的場景:有不少家長有一種誤區就是孩子的耳朵不能掏,其實是錯誤的。家長需要定期檢查寶寶耳道里的耵聹是否分泌過多,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以及常常使用耳機的學生,其耵聹往往分泌較多且易排出不暢,因此,及時發現耵聹栓塞十分必要。

記住做什麼與不做什麼

1

可以做的事情

  • 1.可以用濕巾捲起來,慢慢伸到孩子的耳朵裡面轉一轉,輕輕嘗試能把耳屎轉出來。

  • 2.用尖端較為圓滑的挖耳勺在耳道內輕輕刮,如果太深入可導致鼓膜損傷。

  • 3.感覺外耳道發癢,可用尖頭棉棒蘸醫用酒精輕輕擦拭,這樣不但止癢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 4.發現耳垢較多,又在比較深入的地方時,造成孩子不適或影響聽力,及時就診醫院,用特別的儀器和方法清除耳垢。

2

不可做的事情

  • 1.切忌用尖或硬的東西挖耳,以免挖傷耳道。

  • 2.用干棉棒挖耳也不合適。因為棉棒的頂端干而大,不但不容易取出耳垢,反而有可能把耳垢推進去。

  • 3.切勿將耵聹完全清理乾淨。

綜上

所述

請寶媽記牢,正確認識耳垢,定期檢查耳道,區分「做」與「不做」,及時醫院就醫。

文/北京協和醫學院 奧登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身殘不單有性,更要有愛
記憶減退≠老年痴呆
「涼涼」的睾丸
「城市醫院院長精英匯」邀您加入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