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避免一件幾乎無法避免的事

如何避免一件幾乎無法避免的事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文章主要內容講作者小時候不管做什麼,他的母親總說,精彩極了。他的父親則總說,糟糕透了。起初作者不理解,為何父母對同一件事的反應相差如此之大。後來作者長大,意識到不管是母親的鼓勵還是父親的潑冷水,其實都源自於愛,而也正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愛,讓他的生活小船,不會偏向驕傲那一邊,也不會偏向自卑那一邊,始終平穩向前。

從「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句話,可以看出作者是個外國人,因為中國的父母從來不會說這兩句話,中國的父母說精彩極了的方式是三天不揍你,說糟糕透了的方式是讓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但我提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談中國父母,也不是要談所謂的愛,而是要談一件除死亡和政治外,人以社會屬性活在這個世上時,幾乎無法避免的一種東西。

在很久以前,我是個很在意麵子的人,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屬於一天不裝逼就全身酸痛的那一撥。我印象最清楚的是有一次在校運動會上,我參加跳高比賽崴到了腳踝,當時我連韌帶撕裂的聲音都聽到了,但礙於圍觀者眾多,我硬是咬緊後槽牙沒吭聲,強撐著完成了最後兩跳。結果我得了個三等獎,代價是右腳打石膏,瘸了一個月。

多年後,我回想當時的自己,很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那麼幼稚,明明已經疼得頭皮發緊,卻因為有人圍觀,硬是咬牙完成兩次狀若青蛙的飛翔,結果導致傷勢加重。雖然跟08年奧運會上的劉翔不能比,但我覺得我跟他的選擇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有人注視自己,所以不得不做出一個愚蠢的決定。

這些年在各種雞湯文里,總能看到一句話: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這句話是正確的,但從沒人把為什麼說清楚,也沒人把他人的看法是如何作用於我們的說清楚。那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文章,拿到現在來看,除了能看出父母對子女的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外,還可以看出外界的看法對於一個人究竟可以產生多大的威力。

在我眼中,他人的看法作用於我們身上時,能產生兩種作用:一種是粘合作用,當外界目光對某一種存在持讚許態度時,受該目光注視的個體,會下意識向那種存在靠近。這一點,小到購物選擇,大到婚戀擇偶,都可以看出端倪。一種是排斥作用,當外界目光對某一種存在持反對態度時,受該目光注視的個體,就會下意識避開那種存在。盲目的偏見和歧視——偏見和歧視未必都是盲目的——大多源自這裡。

這兩種作用大多數時候談不上對錯,畢竟人活在世上,不管你怎麼強調是為自己而活,你的慾望終歸受其他人的定義和影響——比如何為完美的身材和容貌。你的人生,大多數時候,也是在演繹他人寫好的劇本——比如當下的精英教育。所以從更現實的層面而言,順從他人目光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決定,符合避免麻煩和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思維,談對錯沒意義。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他人的目光當作慾望本身。多年前,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有輕微的表演型人格,凡事皆以追求他人的注視為主要目的。她擇偶時,自身感受不重要,但她希望別人看到她的男友就流露出羨慕嫉妒恨的眼神。在那樣的眼神里,她能得到極大的滿足。而為了不讓這種滿足消逝,她必須使盡渾身解數取悅她的男友。她並不幸福,但他人的目光帶給她的滿足感,卻幾乎掩蓋掉了所有的不堪和痛苦。

可她沒料到的是:在一個既定的環境里,他人的目光之所以會落在她身上,大多出於新鮮感。等新鮮感逝去,等他人對她身邊的那位男友習以為常,那些曾令她感到滿足的目光便會迅速收回。可她跟男友相處時的痛苦卻不會消散。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這點其實也可以提醒部分因為在意他人看法而不擇手段攫取利益的人:當你因他人對你的看法而選擇唯利是從,迫切要成為人上人時,請你記住,無論是鄙視還是仰視,他人的看法終會消逝,你對人上人的生活也終有一天會習以為常,最後永存的,就是你當初違背良心乃至傷害他人所產生的痛苦和內疚。

什麼叫糟糕透了?這就是。

我常說屏蔽外界干擾,但從來不說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因為這事不可能,畢竟人再孤僻,你終歸是群居動物,而且他人的看法也不一定要面對面才能傳遞給你:你每天刷的微博,看的知乎,閱讀的公眾號……所有的資訊都源自於他人,或許這些東西里不會包含一些明確的指向,但由於人有對號入座的本能,所以你自動就會投身於那些與你相關的論調和觀點裡,進而隨之調整自身行為和決定。

互聯網時代無疑是個美好的時代,但在美好背後,它真正使人進入了一個無法逃開的牢籠,一個由他人目光和看法編織而成的牢籠。過去你關上門或許就與世隔絕,但現在,除非你斷掉互聯網。

這段時間在老家,我一直在觀察村裡人為什麼每天重複相同的日子,卻從不面露焦慮。一直到今天,我才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互聯網與他們無關,他們不是搶公交車座位的老人,也不是會劃別人車的熊孩子,更不是大學生和追星族。他們不知抑鬱症,不知南海衝突和中印交鋒,也不知阿里巴巴和騰訊到底是如何掌控了人的生活,他們甚至不知共享經濟和一帶一路。

他們每天定時收看新聞聯播和七點半之後的電視劇,對所聽所見的一切都一知半解。也正因為這種一知半解,外界發生的事情沒有從根上摧毀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和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他們也想在他人的看法里對號入座,但那些看法里,沒有與他們相符的身份。嚴格來說,這是種悲哀,因為畢竟是與時代脫軌。但由於他們自身對這種悲哀毫無察覺,所以將其反過來稱之為幸運,也未嘗不可。

人有對號入座的本能就是我要講的為什麼人會被動被他人目光影響的根源。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人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天然就會被賦予各種不同的身份或者標籤。這些身份和標籤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也可以用來約束一個人,比如孩子這個詞可以描述一個人年紀很小,但也可以約束他不要做大人做的事。而這些身份和標籤另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是,它可以讓你不費力氣就在茫茫人海里找到自己的同類,甚至不費力氣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定位。

而當你擁有一個身份或標籤時,因為它與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定位有關,它與你跟你同類的距離有關,所以你自然而然會被與這個身份相關的一切吸引,至於那一切是對還是錯,說的是你還是別人,你都不會再關心。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生總逃不開那些關於大學生的論調,創業者總逃不開關於創業者的論調,人總逃不開那些關於情緒的論調,已婚者總想知道他人對婚姻的看法,未婚者總想知道他人對愛情的看法。

但這種對號入座的本能畢竟是錯的,錯的原因是它用不同的身份把一個人分成無數種碎片,因為人總不會只擁有一個身份。那一堆碎片去學習另一堆碎片的碎片,最後拼裝出來的整體,能協調嗎?就像你是個已婚男性,他人告訴你男人應該成熟、穩重、為事業拼搏。但他人關於婚姻的看法又告訴你,你得在伴侶面前保持必要的天真和幼稚,以顯真誠,還得抽出大量的時間來陪伴。一旦這哥們都信了,那他能不分裂、不焦慮嗎?因為這他媽根本不是能同時做到的兩件事,在某一段時期里,總得犧牲其中一樣。

我個人在過了要面子的年紀後,以一種令我自己都感到驚奇的速度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要臉。這裡的不要臉不是下三濫,而是我開始對自己的感受和選擇保持最高等級的堅定,因為我知道他人的目光和看法一定會消散,哪怕來自於父母,可我個人的感受卻不會消散,我因為我自己做出的決定而需要承受和享受的都不會消散。那些被動的調整我或許無法避免,但在可以選的時候,在他人的看法與我的感受相違背時,我一定選擇相信自己,並且,不害怕為之付出代價。

有段時間,我一直想自由這種明明環繞周身卻又虛無縹緲的存在。有先見之明的哲學家早說了,絕對的自由不存在,但在絕對之外,我認為的自由就是哪怕承受他人的目光和看法,也只願貼近自己想貼近的,遠離自己想遠離的,寧願活得像枚只知根據自身感受趨利避害的草履蟲,也好過當一枚沒生命力的鐵釘,在他人的作用下,與親身遭遇的一切事物進行粘合和分離。

最後,更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他人眼中的他人。

我個人已經無法避免,因為我此時在做的事就是為他人提供自己的見解和故事,等著他人前來對號入座。我沒有惡意,但畢竟事實就是如此。可我很希望你們可以做到,可以做到不要對他人身上任何一種無關是非的存在和選擇表示出某種明確的評判。原因還是那句話,你的目光和看法會消逝,但他人的感受卻不會。所謂的包容和理解,除減少爭端和衝突外,其價值或許就在於可以讓你竭力避免自己過多介入他人的生活,對之形成無形的干擾,損傷他人的自由。

什麼叫精彩極了?這就是。

·題圖授權基於CC0協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不同 的精彩文章:

你所做的一切,總要有個主人
需要經歷什麼,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歲月殘忍之處在哪裡?
腹有詩書真能氣自華嗎?

TAG:呂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