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9月是祛濕的最佳時機!每天喝一點,告別濕毒!

9月是祛濕的最佳時機!每天喝一點,告別濕毒!

很多人早上起來刷牙時,會出現噁心的情況,只要一刷牙,就會想嘔吐噁心反胃的感覺,這不是是正常的呢?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如廁後會發現自己大便溏稀不成形,需要很多手紙才能擦乾淨屁股,有時候還便秘......

那你可就要當心了!

中醫是如何正確的祛濕的呢?

其實,中醫對濕氣的祛除有嚴密的邏輯和方法,早在東漢《傷寒論》金代《脾胃論》都有論述。正確的祛濕的方法一定會遵循這樣的原則:

1.主責:健脾健胃,利水滲濕

2.在內:兼主責更益宣肺、清心凈肝、促腸胃等調和五臟六腑。濕氣的根源在於脾虛,雖首責脾,實非局限在脾。所以真正的中醫祛濕的時候,必然會用健脾健胃的藥材再配合利水滲濕的藥材,同時兼顧五臟六腑才能真正從根本去濕。

3.在外:針對濕氣引發的表症同時用藥,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幾天就見效,讓濕氣重的人能增強信心,長期堅持吃下去。

從內而看:

1.胸口悶,喉嚨有痰(肺弱)

2.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腎虛)

3.舌苔厚膩,食欲不振,食物不消化容易成積食(脾虛)

4.體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腫。偏瘦的人也會有小肚腩(同樣說明脾虛,因為脾虛是導致肥胖的主因)。

5.頻繁的胃痛、腹痛、腹瀉,便秘或大便不成形(胃弱,腸道不好)

6.舌苔糙垢根厚,質紅且干,脈多弦滑而數,大便乾結(膽不好)

7.小便澀黃、排不幹凈(膀胱不好)

8.心慌、心悸、動則氣急、氣喘(心臟不佳)

在外表症:

①睏乏無力,無精打采,怎麼睡都睡不夠。頭暈犯困;

②嗓子發癢,口乾,口苦 ,口渴;

③全身肌肉關節痛;

④頭髮油膩,皮膚油光,滿臉起痘,渾身黏黏;

⑤大便糖稀而肛門澀癢;

⑥皮膚有濕疹,皮膚瘙癢……

看看這14條癥狀,你會恍然大悟:濕氣是在內來看就是脾虛,胃弱,腎虛,肺弱,胃弱;在外就會出現一系列的表面癥狀。

教你一招「和一散」

什麼是和一散?

中醫說:濕氣首責之於脾,卻不局限於脾。所以和一散配料眾多,對內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濕氣引發的嗓子發癢,口乾,口苦 ,口渴,全身肌肉關節痛頭暈頭痛,皮膚油光,滿臉起痘,大便糖稀而肛門澀癢,皮膚濕疹等等表症,而且常常幾天就見效:來看18味主配方功效:

1)雞內金:健脾健胃;

2)芡實、山藥:益腎祛濕;

3)茯苓:治脾虛失眠;

4)砂仁:溫脾祛濕;

5)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滲濕;

6)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肺久嗽而咳唾痰血;

7)葛根:解肌退熱,生津,透疹,昇陽止瀉。對頭痛、腰酸背痛,口渴,濕疹,脖子疼都有緩解作用;

8)馬齒莧:心腹脹滿,小便澀少;

9)菊苣:用於濕氣引起的胃痛食少,水腫尿少;

10)顯脈旋覆花:在雲南俗名「小黑葯」祛風濕;通經絡;對全身酸痛甚效;

11)槐花:對肛門澀癢有效果,還可以用於痔瘡而引起的便血;

12)菊花:疏風、平肝,對頭痛,頭暈有效果;

13)金銀花:嗓子發癢,口乾,口苦有效果;

14)荷葉:消風祛濕,生髮陽氣,對肥胖也有效果;

15)南瓜子: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

今日名醫精彩視頻:

全身性痛風真的太難受!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