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耄耋」榜樣褚時健 今日被傳去世後證實為謠傳

「耄耋」榜樣褚時健 今日被傳去世後證實為謠傳

今日,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在其微博透露,最勵志的終身創業老人褚時健於9月13日逝世。不過,隨後被媒體證實為謠傳。今日午間,雲南當地媒體《雲南信息報》記者與褚時健身邊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聯繫,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褚時健先生安好。

隨後王巍刪除了原微博,並發文致歉:早上在群里看到褚時健老去世的消息,很突然也痛惜,便在微博上轉發哀悼。後被告知是誤傳,即刻刪除。但被幾家傳媒轉發,給褚老家屬、熱愛褚老的朋友們和幾家傳媒帶來困擾,特別鞠躬致歉。祝福褚老健康安好,您是激勵我們一代人的榜樣。

一場虛驚,再次激起人們對褚時健傳奇經歷的關注。

在他面前,王石自稱「後輩」,王健林稱「這麼大年齡才開始創業又做得這麼好,確實給我們這些人非常大的激勵。」而柳傳志更曾自稱為「幸運的褚時健」。曾經的商海英雄,後來的勵志偶像,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1

在商界,憑藉個人能力走上巔峰,後又跌落神壇之人不少,但是真正在跌落神壇之後,還能再次站起來再造奇蹟的人卻屈指可數。

史玉柱巨人折戟之後,憑藉腦白金等重踏征途;東星的蘭世立、南德集團的牟其中和科龍電器的顧雛軍雖均已出獄,但是仍在試圖與過去糾纏;而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則更多了一絲悲劇色彩,在出局之後一病不起,直至去世,更讓人唏噓。

相比之下,74歲高齡再創業的褚時健,更多了幾許勵志色彩,這也構成了儲橙風行一時的底色。褚時健也藉此在中國商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紅塔山」到「褚橙」,從「煙草大王」到「中國橙王」,在古稀之年,他完成了從中國最具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到中國最勵志老人之一的轉變。

褚時健1928年出生於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紅塔集團原董事長、雲南省民族商會名譽理事長。

少年時,他義無反顧地參加革命,因反右不力被打成「右派」;60多歲,他坐擁年創利稅近200億的煙草帝國,被尊稱為「老爺子」,卻因貪污罪被判無期徒刑;84歲,他再次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橙的億萬富翁。褚時健無疑是中國最具有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

1949年加入雲南武裝邊縱游擊隊,上過戰場,見過生死的褚時健勇毅、果敢。因為這些優秀品質,他被迅速提升,入黨、提干,歷任區長、區委書記、玉溪地委宣傳部幹部管理科科長和行署人事科長。

但這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當過游擊隊員的男人並不適應政府官員的生活。他的直接和執拗,使他在接下來狂風暴雨般的政治運動中被打為「右派」,一家人一起被下放到新平縣紅光農場。

褚時健的商業天分卻在這段艱難歲月顯露出來。1970年開始,他主持工作的華寧糖廠成為當時雲南少數盈利的糖廠之一。

褚時健很快等到了他的機會。1979年,剛剛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時健被調進瀕臨倒閉的玉溪捲煙廠擔任廠長,在破敗的舊式煙廠里,他開啟了大躍進式的革命。

他大刀闊斧地對這個半作坊式小廠進行改造。一方面,大舉借債購入國外生產設備,煙廠負債率最高時達到500%;另一方面,引進品種改善種植,從源頭幫煙農種出好煙葉,把農民的煙田變成煙廠的「第一車間」,他一手控制了產、供、銷三個環節,並狠抓產品質量;更關鍵的是他分利於人,竭力改善員工待遇。這在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尤為難得,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煙廠老員工回憶,起初當地小夥子都不願意去煙廠工作,褚時健來了一兩年,大家就爭著要進煙廠。

1988年,雲南連發兩次強震,中央財政無力支援,決定放開雲南的煙草管制。與此同時,國家還放開了名煙的價格管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褚時健同時擔任玉溪捲煙廠廠長、玉溪煙草公司經理和玉溪地區煙草專賣局局長。

在這樣的體制下,紅塔山迅速崛起。1990年,玉溪捲煙廠躋身中國工業利稅大戶第三名,此後一直高居榜首,撐起雲南財政半壁江山。煙廠固定資產從幾千萬元發展到70億元,年創利稅近200億元。褚時健也走上了人生巔峰,「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十位改革風雲人物」等榮譽接踵而至。

自此,偏安一隅的小煙廠成為政商名流趨之若鶩的名利場。「紅塔帝國」的權力全部集中到塔尖——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批煙,全憑褚時健的條子和電話。他身邊的人稱他「老爺子」,其他人叫他「老闆」。

在褚時健效力紅塔的18年中,為國家創造的利稅高達991億,加上如今紅塔山400多億的品牌價值,他為國家貢獻的利稅至少有1400億。

1995年2月,一封來自河南三門峽的舉報信,終結了這一神話。

1996年,對於褚時健來說,是他人生中最為艱難的時候。被人舉報貪污後,此時褚時健的女兒褚映群和老伴兒馬靜芬已經被關在洛陽監獄。期間,更是經歷女兒在獄中自殺的打擊。

褚時健本人後來被司法指控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節是,他把巨額公款直接划到自己的名下,其中一筆是174萬美元,另一筆1156萬美元。

1999年1月9日,褚時健因貪污受賄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

結局似乎已經註定,誰也沒有想到後來命運之輪的逆轉。

2001年,褚時健獲減刑為有期徒刑17年;2008年,減刑為有期徒刑12年;2011年,褚時健刑滿釋放。

2002年,褚時健因為身體狀況逐漸惡化而保外就醫。他向昔日朋友們籌了1000萬,在哀牢山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橙子。

這一年,褚時健74歲,已經是一個疾病纏身的耄耋老人。

為什麼選擇在哀牢山種植橙子?褚時健曾對媒體解釋,這塊地方,下邊有個糖廠,我在那裡當過廠長,我老伴兒在那裡當過糖廠的統計、紙廠的化驗員,我們一家在這個地方人熟事熟,我們選擇這個我們熟悉的地方來做。

馴化滿山的冰糖橙,褚時健用了6年。起初,橙子的味道不行,銷量也不暢。全靠昔日的朋友、徒弟們幫襯。

但他並沒有僅僅依靠過去的人脈,又用上了煙廠的那套打法:重視技術,利益共享。

他對肥料、灌溉、修剪都有自己的要求,工人必須嚴格執行。種橙期間,遇到任何難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看書,經常一個人翻書到凌晨三四點。他不上網,但是每天看報、聽收音機。

2012年,褚時健種橙的第十個年頭,2400畝「橙園」已經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橙,固定資產8000萬元,年利潤3000萬元,擁有完備道路規劃和水利設施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也是在這一年,經過生鮮電商平台「本來生活」網的社會化營銷,「褚橙」挺進北上廣,成為全國範圍的勵志象徵,被稱為「勵志橙」。84歲的褚時健則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2014年12月18日,褚時健榮獲由人民網主辦的第九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特别致敬人物獎。

3

說到褚時健,不得不提到「後輩」王石。褚時健在哀牢山種植儲橙期間,王石曾多次前往拜訪取經。「我有很多粉絲,但我是褚時健的粉絲。」王石說,「在褚廠長面前,我只是前來學習的後輩,他一直給我非常強烈的內心觸動。」

王石曾撰文回憶他第一到哀牢山拜訪褚時健的一幕:「我見到他的時候,老人家戴著一頂破草帽,衣服的圓領還是破的,比現在穿得還舊。那時他正和一個人討價還價。那個人幫他修水泵,開價80元,褚廠長說:『最多給你60元。』他倆就圍繞著80元還是60元討價還價。想想看,他曾經是多麼叱吒風雲的人物啊!」

王石表示,通常來說,我和褚廠長會被當作同一時代的企業家。我們都創過業。我於1983年到深圳,1984年創建萬科,這些我記得很清楚。創業時,我在萬科辦公室的地板上寫了兩行字,第一句引用肯尼迪就職演說中的話,「不要問社會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社會做什麼」;第二句是巴頓將軍講的,「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褚時健外孫女婿李亞鑫也曾表示,褚、王的關係其實真可謂「惺惺相惜」。

除了王石,褚時健也被柳傳志、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大佬推崇。

劉強東曾前往哀牢山拜訪,並在褚時健家中做客。他稱:「褚老是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典範,面對挑戰和挫折越戰越勇,是企業家精神不可磨滅的體現。」

王健林曾在接受鳳凰財經財富時表示,「我吃過他的橙子,大家覺得讚不絕口,這麼大年齡才開始創業又做得這麼好,確實給我們這些人非常大的激勵。」王健林說,如果自己到了75歲,不會有他那樣的精神。

而另一位企業大佬柳傳志則曾對媒體坦言自己是「幸運的褚時健」,不過是在產權改革上多走了一步。目前已經從前台走向幕後的柳傳志談起75歲若再跌入谷底,想了一下說,「我肯定會心灰意冷,隨便做點什麼了。」

4

作為年輕人的勵志典範,褚時健在三年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不少「給青年朋友的話」。

關於現在的青年創業,褚時健說,

「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他告誡那些想「賺筆大錢,一勞永逸」的年輕人,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比如搞房地產。還有人靠親戚、靠父母,現在財富很大,我也認識。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

在這次採訪中,褚時健也談到了外界關於自己「觸底反彈」的傳奇。

他拿種橙子作比:

種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說,要像這樣種好上千畝的還不多見。有的人來我的果園看了一次,回去就開了八九萬畝的新果園,但我看來,基礎沒打好,後頭要吃虧。像今年我們碰到的難關,十幾年沒遇過。連續高溫一個多月,果子都被曬掉了。但你看我們的五條管道從對面大山來,面對高溫,果園有水維持。別的果園如果基礎不好,損失就大。而我們還能保住和去年一樣的產量,就是因為農業基礎打實了。這個也是年輕人最難理解的。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就像搞農業,如果你質量搞不好,經過一個周期,10元資產就變8元了。

在這次採訪中,褚時健還提到,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

「我現在蹲下就站不起來了,但分枝、掛果的時候我都要去果園,坐在邊上,讓人扒開樹葉露出果子給我看。」這位當時已經86歲的老人說。

附:王石談褚時健

我有很多粉絲,但我是褚時健的粉絲,他不僅是雲南人的驕傲,更是我們這些企業家的驕傲。所以,我每次來不能說是看望他,應該說,每次都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來取經的。他一年創造300億元稅利的時候,萬科的經營規模才30億元,差距非常大;我們去年才繳了300億元的稅,而褚廠長在二十年前就達到這個數字了,那還是二十年前的300億元。

所以,在褚廠長面前,我只是前來學習的後輩,他一直給我非常強烈的內心觸動。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哀牢山。我見到他的時候,老人家戴著一頂破草帽,衣服的圓領還是破的,比現在穿得還舊。那時他正和一個人討價還價。那個人幫他修水泵,開價80元,褚廠長說:「最多給你60元。」他倆就圍繞著80元還是60元討價還價。想想看,他曾經是多麼叱吒風雲的人物啊!

之後我們開始聊天,我很好奇地問他:「您前後做的事情差別太大了,我相信您能搞成,但有一點不明白:既然種橙子,為什麼不引進國際上很好的橙苗,而是從湖南引進種苗呢?」

他就給我講道理,說哀牢山的土壤怎麼樣、氣候怎麼樣,說:「我一定能種過他們。」之後大談掛果之後是什麼情況,又說這種橙子怎麼怎麼好。我就問他掛果要多長時間,他說要六年。我當時一盤算,六年之後他就80多歲了,一個70多歲的老人創業,大談80多歲以後的場面,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啊!

而我對自己晚年的安排,和他的境界完全不一樣。所以,我發自內心地佩服他。在和褚廠長接觸的過程中,你就能理解,他為什麼能在當年把企業搞得那麼成功,絕不是因為政策、特許經營,或者偶然。

那次之後,我們經常通電話。十年後,大家都看到了,褚橙已經很有名了。

通常來說,我和褚廠長會被當作同一時代的企業家。我們都創過業。我於1983年到深圳,1984年創建萬科,這些我記得很清楚。創業時,我在萬科辦公室的地板上寫了兩行字,第一句引用肯尼迪就職演說中的話,「不要問社會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社會做什麼」;第二句是巴頓將軍講的,「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巴頓將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非常欣賞這句話。我到深圳以後,有低谷,有反彈,有很多曲折,但再怎麼也不像褚廠長那麼曲折,所以,我那一次非常感慨:褚廠長已經70多歲了,還在展望六年之後的漫山遍野,所以用巴頓將軍的話來衡量褚廠長是再恰當不過了。

(資料來源:中國企業家、中國青年報、礪石商業評論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掌yue 的精彩文章:

TAG:熊掌y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