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為何德國願意與蔣介石進行軍事合作?

抗戰時期,為何德國願意與蔣介石進行軍事合作?

中國與德國的軍事合作,可以從1927年說起。當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在國統區大肆清黨,使得原本合作密切的中蘇關係急轉直下,蘇聯軍事顧問也紛紛被「禮送」回國。蘇聯人走了,軍事顧問還是國民政府需要的一個機構。

當時有實力並且願意幫助國民政府訓練軍隊的有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四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美、英、日三國在華利益龐大,蔣介石雖然想尋求這三個國家的支持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又不可能同時聘請三國軍事顧問,因為每個國家的軍制操練各不相同。為了避免聘請一方而引起另外兩方的抗議,德國成了首選。

蔣介石選中德國,還有多種原因。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受《凡爾賽和約》限制,在地位上不可能侵佔中國利益。此外作為戰敗國,德國不斷的遭到英、美、法等國的壓迫,中國情況與德國相似,可謂同病相憐。

蔣介石

再加上德國的軍事思想比較先進,又擁有完善的重工業體系,無論是派遣軍事顧問還是從德國進口軍備,都將給中國軍隊帶來重大發展。就這樣,國民政府確立了「從德國聘請軍事顧問,改革軍制,編練新軍,協定防務,籌措軍火」的國防改革方針。

中國方面有這個意思,那麼德國願不願意呢?一戰後的德國政府主要以復興和發展德國壟斷資本為目標,他們要佔領儘可能多的市場。對於德國來說,中國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對復興德國來說有著極大誘惑力。但作為戰敗國,德國地位不高,加上中蘇正在合作,德國無法插足。沒想到蔣介石在這時候主動拋出橄欖枝,正所謂郎有情妾有意,中德兩國原本看似不可能的軍事合作,就這樣水到渠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他是大刀會英雄,在庄河砍掉日軍少將腦袋,臨終時要求將自己埋葬在故鄉庄河
他三次叛變馮玉祥,被稱反覆無常的「倒戈將軍」
他是土匪頭子,被剿滅後又成為「剿匪英雄」
國共談判僵持不下,民社黨領導人希望中共讓步,毛主席這樣回答
他是諜報史上「後三傑」之首,在生活中是如此「低能」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