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論國產電影之興衰沉浮

論國產電影之興衰沉浮

隨著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電影市場龐大如此,已僅次於北美地區,將英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昔日電影市場大國遠遠甩在身後,並有超越北美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之勢。在如此經濟形勢下,中國電影不乏投資,更不缺願意掏錢進電影院觀影的觀眾。而在市場條件如此優越的當下,國產片卻常常被與爛片划上等號,這是每一個熱愛電影的國人心中的痛。

中國作為一個5000年歷史文化古國,我們向來不缺優秀的故事,我們有大量優秀的題材,而將好故事展現在熒幕之上時,卻往往呈現出慘不忍睹的景象。

我們有《封神榜》,但拍不出《指環王》那樣氣勢恢宏的魔幻史詩;我們有楚漢之爭的精彩歷史,但拍不出《勇敢的心》那樣激蕩的兵戈絕唱;我們在二戰期間也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但我們拍不出《拯救大兵瑞恩》那樣震撼人心的救贖之徵;我們的民國時期文化空前燦爛,大師輩出,但我們也沒有拍出《午夜巴黎》那樣的極富浪漫氣息的文人盛宴。

有人說,中國電影與世界頂尖的好萊塢差距還太過巨大,以當下中國電影的發展水平相較好萊塢太過嚴苛。那麼我們即便與鄰近的韓國對比,近幾年國產電影清新純愛類型如此盛行,此類電影年產量如此巨大,但也無一部可與《假如愛有天意》,《我的野蠻女友》等優秀韓國純愛片比肩。

即便是在國人眼中遠不如我們印度,他們近年也出現了《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神》等帶有濃厚印度文化色彩的優秀電影。而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我們的電影何以淪落至此,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電影水平似乎在逐步下降,何至中國影壇如今幾年都難以出現一部真正的經典?我想,原因是複雜多樣的。但外在的限制再多,究其根本,是中國電影人在經濟繁榮中的自我迷失,慢慢對電影藝術失去了一顆敬畏之心。

且不論普通電影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即便是那些能稱之為大師的人,似乎都在快速的走著下坡路。如:拍出了偉大的《活著》張藝謀,拍出了偉大的《霸王別姬》的陳凱歌,拍出了偉大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姜文,拍出了《變臉》的吳宇森,拍出了《花樣年華》的王家衛。曾經有那麼燦爛的作品,但再看他們近年的影片,無一人能重現當初的輝煌。所幸,我們還有那麼一個世界級的華人大導演李安,在近年拍出了如夢似幻的深刻剖析人性與信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這與「國產片」三字,並無任何關係吧。

世界電影最大的4個獎項:奧斯卡,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奧斯卡是需要藝術性與商業性的結合,以中國如今文化輸出程度,還無法衝擊奧斯卡主競賽單元,唯有最佳外語片可以一搏。而歐洲三大電影節是純藝術類獎項,國產精品暫有力一拼。但其成果依然不佳。而國內的電影獎項,在國際上並無影響力。即便如此,當今國內電影獎項獲獎影片也少現佳片。

探討國產電影如今的頹勢,國產電影的發展方向。需要從多方面考量。個人感覺,大致可分為以下6個部分。

Part.1 所謂體制的限制

張國立曾在國家文藝座談會期間,對記者說:如果沒有體制的限制,我們也能拍出《紙牌屋》那樣的佳作。無可否認,中國的體制給了文藝創作不小的限制。但對於此,也只能說把一隻雞關在籠子里,限制了它的活動,而這絕非是說把關在籠子里的雞放出籠子,它就能就能像鷹一樣翱翔天際。

印度作為一個全民信奉宗教的國家,宗教對社會的限制如此巨大,但他們還是拍出了《外星醉漢PK地球神》這樣尖銳,敏感,諷刺宗教的佳片。我們的電影水平發展停滯不前,也絕不能把責任推到體制身上,而該在電影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上找原因。

誠然,由於美國體制的開放性,我們經常能在好萊塢商業大片中看到反派輕易轟炸白宮,肆意挾持美國總統,但他們每年同樣也出產與政治無絲毫瓜葛的佳片。我國的體制所謂的限制主要限制是題材,而在限制之外的題材,卻是足以讓電影創作者發揮的。所謂體制的限制,只是某些中國電影從業者專業水準不足,創作態度不誠懇的一個借口。

當然,制度的限制也不只是相關部門的事情。國人素質逐漸提高之後,想必其限制也會隨之慢慢放開吧。

Part.2 電影工業體系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如此強大,是由於多年發展形成了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加州好萊塢影視基地,8大電影公司,彷彿一個巨大的電影工廠,能高質高效的實現量產。規範化使得好萊塢電影生產井然有序,多而不亂。其生產力之強大,是世界其他任何地區遠不能及的。

這樣的工業體系,也促使了行業內的良性競爭。最主要的特點即是投資方,製片方,電影院線的三方獨立。這種獨立方式使得電影產品從前期投資,中期製作和後期銷售所分離,三個過程相互影響較小。而這種方式,也使得投資評估,投資預算,製片人,編劇,導演,宣發,院線服務,甚至周邊產品開發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能夠有效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有條不紊的投入自身工作,避免了整個電影過程中的惡性競爭,能較好的遵循市場規律。

反觀國內,幾大電影公司卻並未形成良好的模式。投資,製片,院線三方一手包辦,投資方對電影創作影響過大,而院線也會過多照顧自己公司出品的電影,在排片方面會或多或少的違背市場規律。長此以往,會極大影響電影創作的獨立性和電影銷售的合理性,逐漸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模式國內需逐漸改善。

再者,好萊塢的強大,也在於它的集中。美國作為世界第一電影大國,其影視基地只有好萊塢。而這種集中發展,使得好萊塢外景地極其豐富完善。國內影視基地上千個,而大多是當地政府的旅遊開發項目,對於影視創作毫無意義,浪費資源較多。倘若學習好萊塢,應將資源用到幾個較大較好的基地,把橫店等幾個現今較大的影視基地做好做強。

好萊塢之所以是世界電影的中心,其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吸納與包容。

好萊塢並非美國的,而是世界的。熱愛電影的人們應該知道,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西班牙,墨西哥等國的電影行業精英佔據著好萊塢的大半邊天。每年的奧斯卡,得獎的導演,演員,編劇是歐洲人居多。即便奧斯卡是針對本土電影的獎項,但好萊塢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吸引世界各地優秀電影工作者前來。

美國也樂於吸納世界各地文化。且不論歐洲,即便如亞洲的日本,也有《千與千尋》,《環太平洋》,《明日邊緣》這樣賣座的日本題材商業大片。而日本老一代大師級導演黑澤明,則是影響了像昆汀·塔倫蒂諾等這樣的一大批當代電影大師。這是日本強力的文化輸出,也是好萊塢海納百川的表現。當然,有的人會說:好萊塢商業電影現在都會加入大量的中國元素。這是好萊塢為迎合現在強大的中國市場所做的一種妥協,跟日本的文化輸出是有本質區別的。

中國電影想要好的發展,追尋電影工業化道路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電影的創作,銷售,都是有巨大好處的。電影工業化也是提高電影產量與質量的必經之路。國內當下行業規範度較差,各種電影生產線較為紊亂,所產電影參差不齊。想成為電影大國,需要極大提高電影生產力,而其發展之路,與其他行業是共通的。

Part.3 電影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

如果問我有哪些喜歡的電影演員,國內演員現在還真說不上有誰是我特別喜歡的,但歐美電影演員喜歡的卻有一大堆。這並非崇洋媚外,而是國內演員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跟那些好萊塢頂級電影演員相比有著巨大的差距。其表演的專業程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現今國內,也僅有梁朝偉,陳道明,王學圻等極少老一輩演員能夠跟其比擬。而在年輕一輩的中國演員中,其差距更是巨大。

如果以電影界早期的定義來定義「電影明星」,那麼中國的電影明星是用一雙手都能數得過來的。當然,現在由於市場的擴大化,電影的商業化,很多電影明星也開始涉足電視劇,像梅麗爾·斯特里普,達斯丁·霍夫曼,羅伯特·德尼羅,摩根·弗里曼等等那種匠工級別的電影明星也越來越少。

如今更是沒有了好萊塢黃金時期如奧黛麗·赫本,費雯·麗,瑪麗蓮·夢露,馬龍·白蘭度,克拉克·蓋博,伊麗莎白·泰勒,英格麗·褒曼等人那種無需表演,僅是往前一站就帶有渾然天成的巨星風采那種神級演員。但即便以當下電影演員來看,中國演員想要趕超,距離依舊是漫長的。

其差距可從兩個方面來看:專業水平和敬業程度。就專業水平來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各國的電影演員在表演時,能根據其角色的設定流利的說不同口音,美國口音,英國口音,澳洲口音。更不談很多電影明星可以根據所演角色的國籍,流利的說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反觀國內,很多演員演什麼角色都是在演自己,更甚者,某些台灣演員,無論演什麼角色,都操著一口濃濃的台灣腔,與角色本身的契合程度極差,毫無真實感可言。

再比如娜塔莉·波特曼在《黑天鵝》中的芭蕾橋段,表現流暢,專業程度在非專業人士眼中契合度較高。而國產片中,往往音樂家角色拿著樂器,便出現一種擺拍即視感。

這是其中之一,而談到敬業程度,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好萊塢一線巨星,在上一部電影中頂著啤酒肚,在下一部電影中卻能骨瘦如柴。作為一線巨星,但能以近乎摧殘自身的程度為角色做出巨大努力與改變,這樣所呈現出來的角色,其真實感和代入感足以讓人讚歎。這也是專業素養的體現。

國產電影當下有一點是讓人感覺比較怪異的。某些演技本來不錯的演員,現在也紛紛拍出爛片,毫無水準可言。比如最近的一些電影,我們吐槽黃曉明的《何以笙簫默》是爛片,我們吐槽李冰冰的《鍾馗伏魔》是爛片,我們吐槽周迅的《撒嬌女人最好命》是爛片。但大家可還記得,幾年前他們在《風聲》里的表演,是能夠稱得上是精彩的。

也許是市場和題材,讓他們沒有那麼認真的去表演。但作為一個演員,仍需不斷提升自己的表演藝術水平。巨星需紮實的演技,而巨星風采,更需自身內在氣質來體現。並非某些演員去奧斯卡,歐洲三大電影節走走紅毯就能變成巨星的。中國缺少如陳道明這樣的演員,即便作為戲骨,有精湛的演技,在業界擁有極高的地位,但他說: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一個戲子。或許等中國眾多演員慢慢成長為像陳道明,王學圻這樣認真演戲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電影才能在表演專業方面整體向好萊塢靠攏。

演員的表演在電影從業者專業水平中極具代表性。其他,如編劇,服裝設計,化妝,攝影等等。同樣需提升水平,編劇不應如當下只為製造噱頭,故事不合邏輯,無連貫性。

服裝,場景,化妝,也應努力還原角色,打造精緻,考究的電影場景。這些方面出產電影里往往比較粗糙,而細節方面更是漏洞百出。這並非完全受投資的影響,許多歐美獨立電影,投資極小,其細節設計的精美程度,是完全可以與商業大片相比的。

一部好電影,是關係諸多方面的,想成就一部經典,更要各個方面精益求精。這需要中國電影從業者努力提升專業水平,並報以誠摯的態度投入工作。要有敬畏之心,端正態度,拿出誠意去對待電影。一部電影有再大的投資,若無誠心創作,也只不過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乾枯軀殼。失去了電影本應該承載的引人思考,寓教於樂的意義。

Part.4 版權保護的刺激

版權保護,在中國有著極大的缺陷。不只是電影,這也讓其他行業的藝術工作者缺少了創作的動力。回到電影,有一個數據:美國一部電影,電影票房佔一部電影總收入的40%,而中國,一部電影票房卻佔到整部電影收入的90%。版權保護的無力很大程度上消磨了電影創作者的積極性。

美國一部電影如果火爆,除去電影票房,會有各種正版DVD,周邊商品,手辦,主題公園等等。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在中國,版權保護無力,盜版橫生,這些產業都無從說起。這也是某些電影愛好者願意花高價買進口的正版周邊用於收藏,也不會以低價購買國內仿製盜版產品。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也應相應而生一些有價值的藏品。而電影周邊藏品,若無版權保護,則會變得毫無價值。版權保護,是美國電影形成工業化體系的一個重要保證。拋開電影二字,即便是工業,若無專利保護,又何來技術創新與發展。

一個優秀的電影創作者,若創作出了優秀的作品,則應當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些回報不僅僅是獎項上的榮譽,也應有物質上的收益。做好版權保護,才能提升創作者的創作激情,才能產生優秀的作品。而版權保護,也是當今歐美國家文化藝術強於中國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化藝術需要得到尊重與保護,這些雖是全人類的財富,但要享用這些財富,也應當有所付出。

Part.5 競爭的力量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才會在逆境中取得進步。這一點,對國產片的過度保護有百害而無一利。每到春節檔,暑期檔,是電影迷深感痛苦的月份。國產片保護月一到,進口佳片紛紛消失不見蹤影,電影院充斥著各種國產爛片。

GIF/572K

面對競爭,中國電影選擇了迴避,而不是勇於面對。如此一來,暑期檔春節檔上映的所謂大片,紛紛粗製濫造,其影片質量差到毫無底線。而以中國如今巨大的電影市場,其影片又能獲得極高的票房。於是,這更放任了那些為圈錢而來的電影,毫無誠意,欺騙觀眾。

過度保護這種做法,只會滋生中國電影行業更多的蛀蟲,這也絕非健康的發展方式。國產電影在春節檔和暑期檔票房極高,並非來自於電影質量有多好,而是讓觀眾毫無選擇。比如《變形金剛4》,《速度與激情7》,票房屢破記錄,甚至趕超北美本土票房,那不是中國影迷有多喜愛這樣的好萊塢大片,而是被國產片保護月的那些國產爛片折磨得太久了,保護月一過,進口大片一來,票房爆棚的同時更變本加厲的吐槽國產電影如何的不堪入目。

早年韓國對本土電影的保護跟現在的中國類似,而造成韓國電影發展停滯不前,於是放開了對境外電影的引進。當年,韓國本土電影票房只佔到全部票房的1%,即便面對如此重壓,依然堅持開放。在如此完全以市場自由選擇為主導的情況下,我們看到了韓國電影飛速的發展。直到如今,韓國電影每年能出產大量的優秀影片,韓國觀眾也能自願走進影院觀看本土電影。韓國電影,早已將中國電影遠遠甩在了身後。

面對壓力,才能迫使自身的成長。當然,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太過巨大,或許經受不住像韓國那樣的全面開放。以當今國產片的質量,如果引進電影全面放開,國產電影一定是會陷入無人問津的境地。但我國可循序漸進,逐步放開,漸漸增壓。直面競爭,中國電影人才會誠心創作,中國電影才會健康發展。離開競爭,中國電影在象牙塔中甚至不會止步不前,更會漸漸倒退。相對於90年代,中國電影已經在退步,多年沒有1994年佳片雲集時的那種經典。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電影如此蒼白無力,這是多麼畸形的現象。

Part.6 對觀眾欣賞水平的培養

如今國產電影爛片只要找準時機,就會獲得高票房的現象。政策的保護是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即便是國產片,觀眾也是可以自主選擇的。爛片票房高,同時也是中國觀眾欣賞水平較低,也是市場不健康所助長。

近些年國產電影也不乏文藝佳片,如《白日焰火》,《推拿》,《黃金年代》,最近的《闖入者》等等。這類電影業內評價較高,但票房極低。一是因為院線的排片,常有人說想去看這類文藝佳片,但影院因為上座率太低,放映兩天之後就下映了,想看也無跡可尋。

其實現今國內銀幕數量足夠,影院給此類佳片多一點的排片,並不會過多影響其收益。除了那種特別火爆的大片上映期間,其他時間排片率較高的影片,上座率同樣是不高的。院線應該給這類文藝佳片更大的空間。所幸,因為一些影迷和電影從業者的呼籲,現在藝術院線已有所增加,但還遠遠不夠。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考慮其商業收益時萬萬不可摒棄其應有的藝術性。電影所承載的思想價值,才應該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誠然,對於藝術片的支持,院線應該多做努力。但市場是公平的,藝術片排片率低,根本原因是其上座率太低,影院畢竟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這也是觀眾選擇的結果。若觀眾拋開那些毫無意義吵吵鬧鬧的爛片,而願意靜靜去欣賞一部藝術電影,院線的排片率自然會上漲。

中國觀眾有這一詬病,爛片,看了罵,罵完了繼續看。這隻會讓某些無良電影人變本加厲。既然是爛片,既然觀眾也渴望看到好的國產電影,就應對爛片有所抵制。《小時代》,《分手大師》,《澳門風雲》這些電影,高票房的背後是一片罵聲,如果加以抵制,才能讓他們認真對待電影,鞭策他們拍出好的電影。

當今中國電影呈現這樣一個兩極分化的狀態:商業電影粗製濫造,有當紅影星,有噱頭,去獲得高票房,藝術電影誠心誠意,在乎業內評價,沖著獎項去,主創們似乎也不太在意票房的高低,彷彿藝術性和商業性無法完美相溶。其實這也是沒有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的結果。

歐美很多優秀的藝術電影,收穫好口碑的同時,也能獲得高票房。當然,歐美觀眾對於電影較高的欣賞水平,究其根本是直接原因。但欣賞水平也是長期積累培養的。國產藝術片在創作中,也不可太過高冷,完全脫離了一般觀眾。對觀眾欣賞水平的培養,也必須循序漸進。藝術文化需要長期的積累,並非一朝一夕。中國當代這方面較為睏乏,也使得藝術片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後記.

國產電影發展的道路是艱難的,但並不是無望的。早期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神女》這些經典影片在當時是世界頂尖水平。即便是動畫電影,60年代的《大鬧天宮》,也是當時世界最高水平,遠超當時的日本動漫。

中國藝術家不乏創造力,中國5000年文化歷史也有太多太多可以寫出好劇本,拍出好電影的經典故事和素材。然而今天國產影片落得如此境地,讓人不忍唏噓。中國電影的發展,需要制度,市場,電影工作者,電影觀眾共同的努力。道路布滿荊棘坎坷,但每一個熱愛電影的國人,都在期待中國電影的發展與進步。

其實等到中國電影發展到高水平的那一天,也並非僅僅是電影發展了,那也預示著國人的文化藝術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能從電影上做到對歐美進行強大的文化輸出的時候,中國亦會成長為文化藝術極度繁榮的強國。而當中國能吸引各國文化藝術精英前來的時候,中國也會有自己的「好萊塢」,也會有自己的「金色大廳」。

本文由作者「劉怡然」投稿到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KYLM 的精彩文章:

到底是宣傳電影還是女星間的穿衣比拼?
人人都愛的「千禧一代」2017 在線時尚小測驗不完全保存版

TAG:YKY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