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山高水遠的地方,守心如玉

在山高水遠的地方,守心如玉

連續5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榮立集體一等功、集體二等功各1次、集體三等功2次

這些榮譽只是位於海拔1892米的巴東縣將軍山上

巴東雷達站榮譽室里的一個剪影

山上氣候惡劣,條件艱苦

半年大霧瀰漫不見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見地

這個擁有四十多年歷史的雷達站攬獲這些榮譽的秘訣是什麼?

也許

發生在雷達站的這些故事會帶你找到答案

在山高水遠的地方,守心如玉

「半年大霧瀰漫不見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見地。」巴東雷達站組建於1971年,駐守在海拔1892米的「鄂西屋脊」主峰,遠離機關,是原總後勤部確立的二類邊遠艱苦連隊。

「越是遠離機關,越是要強堡壘抓自建。」天生「邊遠艱苦」並沒有讓連隊「先天不足」,一代代官兵緊密團結在黨支部周圍,在「一言一行、一步一動」中,打基礎、抓落實。

「如果你不是黨員,你在向黨員看齊、向黨組織靠攏嗎?」「如果你是黨員,你有黨員意識,記得入黨誓詞嗎?」「如果你是支委委員,你能遵守民主集中制『十六字方針』嗎?」這三句話醒目地貼在該站黨支部會議室門上。在該站支部黨員大會上,黨員人人踴躍建言獻策;支委會召開前,黨支部書記俞夢溪、副書記焦戰濤堅持與支委交換意見;支部「一班人」按照普通黨員身份編入班排黨小組,落實組織生活制度。

近年來,連隊建設蒸蒸日上,各項榮譽也紛至沓來,「面對成績,我們也曾擔心自己產生『榮譽疲勞』,會有歇一歇的思想。」站長焦戰濤說出了內心的憂慮,怎麼辦?站黨支部在反思,同時也發動全站官兵進行對照檢查,召集全體黨員在雷達站榮譽室展開了一次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績得來不易,我們定要珍惜。」「現在先進並不代表永遠先進。」這次會議,整整開了一下午,黨員們結合自身實際談了體會,感覺收穫很大。

把高山上的「戰鬥堡壘」搞堅強,離不開黨支部書記這個「班長」。黨支部書記俞夢溪回顧自己上任一年來的工作,由衷感慨:「既要團結帶領黨員群眾做好工作,又不能在管理教育上有失偏頗,這如同在走『蹺蹺板』,對『班長』的考驗極大。」

「兩學一做」承諾踐諾活動。

去年召開民主生活會時,許多支委都「紅了臉」「出了汗」。當時,有人一度想不通,找到俞夢溪談心,但俞夢溪鼓勵這名同志正視自身的問題,和他逐一剖析,提供整改建議。一段時間過後,官兵普遍感覺這名支委「不一樣」了。

今年以來,該站黨支部在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過程中,著力在培養「合格黨員」上下功夫。由排長代玥領銜主講的《共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你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等黨課廣受好評;每名黨員的承諾踐諾書,都增刪多次、書寫工整,看不到空話套話;黨員以「黨員示範崗」上榜黨員為標尺,團員、群眾向黨員看齊,巨大的活力正在這個支部迸發……

(作者:孫鵬、楊思聰)

聽「魔音」、辨「迷障」……馭天鎖敵前你需要get的那些本事

「2011年8月的一天,正在擔負二等戰鬥值班任務的我站操縱員伍文,突然發現……」盛夏時節,在巴東雷達站雷達方艙內,操縱員游高龍指著雷達熒屏,向跟班見學的新兵姜志航、許昕楷等人講述曾在該站發生的經典戰例,勉勵他們既掌握專業知識,儘早「單放」,也強化崗位認識,把「小小操縱員,連著司令員」這句話牢記於心。

警惕、堅韌、優質,是雷達兵精神。雖然事隔多年,如今已經提乾的操縱員伍文記憶猶新。「當時,該批目標位於責任區外,我作為操縱員,從目標高度、航向等方面,判定該批目標存在異常,並立刻向站指揮員報告。」戰機稍縱即逝,經上報旅指揮所查證後,該批目標屬「三無」空情目標。旅指揮所立即按不明空情上報,命令其它雷達站相繼轉進跟蹤,並成功保障引導我機升空查證。

戰令催征。

警惕源於責任,堅韌意味著在日常點滴中堅守。報務員周磊入伍之前,字寫得不工整,「單放」值班抄錄上級命令指示時,往往需要找人幫忙重新謄寫,後來他悄悄練完了幾本字帖,鋼筆字寫得有模有樣;一次早試機過程中,油機員李城繁發現,油機巨大的轟鳴聲中夾雜了一些「雜音」,他並沒有放過這個「蛛絲馬跡」,而是把右耳緊貼在疑似故障部位,仔細聽音辨識,果然發現了一處故障點,並成功排除,消除了戰備隱患;操縱員徐苛在一次接到第二天提前開機,保障某重要空情的任務後,當天晚上就和幾名參加第二天戰備值班的官兵,自覺提前調好了鬧鐘,並在第二天早上,提前進入指揮室等著「小講評」……在該站,早晚落實「小講評」制度雷打不動,這短短几分鐘,已經像吃飯睡覺一樣,融入到了官兵生活中,成為了一種習慣。

析戰情。

四級軍士長、操縱員馬安洋聊起戰備值班,收斂起平日的笑容,顯得有些嚴肅。他眼裡的「優質」,不是一天兩天,雷達情報合格率達到100%,而是十年如一日的穩定、無差錯。馬安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10餘年了,沒有發生一起戰備差錯,在該站官兵眼中,提到「優質」,往往第一個就會想起他。

和馬安洋一樣,普福、李曉東、金成等人都是「身懷絕技」的老班長。普福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一次參加某演習任務過程中,創造了連續39個小時不間斷值班的紀錄;李曉東是該站有名的「四會教練員」,站里有許多年輕的「一號班」成員都是他帶出來的;多年一道擔負戰備值班任務,讓金成對他的「老夥計」、某型油機感情頗深,每次休假或在外執行任務時,他與連隊官兵通話的過程中,總會關切地詢問,油機最近怎麼樣,有沒有出什麼問題。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和官兵的精心呵護,讓「老夥計」再多堅持幾年,爭取比自己更晚「退伍」。

(作者:翁駿、楊思聰)

自帶BlingBling氣場的人,往往都擁有這款奢侈品

「高達煥,你最近在看什麼書?」

「我最近在看《甲午海戰》,你呢?」

在巴東雷達站的閱覽室內,上級配發的三個立式書櫃,整整齊齊擺放著千餘本書;不大的屋子裡,滿滿當當坐著十餘名渴求知識的官兵,「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標語無聲更顯力量。戰士高達煥和通旭龍已經記不大清楚,有多少個周末,他們選擇到閱覽室讀書,通過這種方式放鬆身心了。

讀書活動。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官兵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對讀書看報等興趣的確大不如前。」四級軍士長、油機技師熊慶翔一路見證了閱覽室這十多年來的「人來人往」,感慨頗深。

「可沒想到這幾年,閱覽室又『火』了!」翻開《圖書借閱登記表》,僅上半年,每名官兵都至少借閱過3本以上的圖書,《刀鋒》《激戰上甘嶺》《資治通鑒》等10多本圖書,是官兵借閱頻率最高的。

緣何一度備受冷落的圖書,如今成了「香餑餑」?指導員俞夢溪上任不久,曾在連隊搞過一個調查:過去的一年裡,你閱讀過幾本圖書,請推薦一本,並談談理由。結果顯示,62.7%的官兵過去一年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30.5%的官兵只讀了一本書,只有不到10%的官兵讀過一本以上的書,並且給出了推薦書目及理由。

連隊閱覽室是駐地圖書館流動服務點,書籍更新的速度並不慢;連隊落實「三個半小時」制度雷打不動,每周還專門留出時間給官兵讀書看報,為啥官兵不愛看書?這引起了俞夢溪的思考。

在與多名官兵深入交談後,俞夢溪發現,如今官兵偏好淺閱讀,依託移動互聯網,追求「短、平、快」,對耗時長、讀起來吃力的「大塊頭」普遍興趣不大。然而,「碎片化」的知識如同零食,系統、深入的知識,才是主食,倘若長期「偏食」「挑食」,大部分官兵就會「營養不良」。

休息時交流讀書心得。

很快,一場以「讀書興連」為目的的系列讀書看報活動在該連興起。由指導員俞夢溪率先開講的《抗日戰爭那些事兒》《解放戰爭那些事兒》讀書交流會場場火爆;依託「三個半小時」,舉辦「精彩十分鐘」系列讀書故事會活動,人人上台,播放精心準備的視頻、多媒體課件等,為大家講述從書中領略到的精彩故事;參照《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設置,利用每周文體活動時間,舉辦《與高山雲海的對話》讀書聽書會,官兵登台,為大家朗讀自身感觸最深的章節、篇目。多措並舉,就此點燃了官兵讀書品書的熱情。

該站油機員胡杭,以前較為內向,平時喜歡一個人玩手機,參加了一期《與高山雲海的對話》讀書聽書會後,官兵都說:「胡杭為大家朗讀時,聲情並茂,很打動人。」後來,胡杭漸漸敞開了心扉,和大家徹底打成了一片。

據了解,該站目前共有17名官兵登台與大家分享過讀書體會;有6名官兵在過去半年閱讀了5本以上的圖書;2名官兵撰寫的讀書體會,被地方報刊錄用刊發。

一生最多的「對不起」,都說給了你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九月初,在巴東雷達站,官兵們正在緊張排練歌詠比賽表演曲目,這首《在太行山上》,是官兵們集體投票選出來的。大家說,這首歌里,母送兒、妻送郎,上戰場、保家國的場面,很是打動他們。

把思念喊給遠方的「她」。

四級軍士長、油機員李城繁談到妻兒時,話不多,句句哽咽,「第一次見到兒子,他剛出生,第二次見到兒子,他剛學會走路,第三次見到兒子,他試著叫我爸爸……」兒子在李城繁的印象中,成了定格在一張張照片中,無法串起的回憶。在7歲大的李思翰的記憶中,父親的形象又何嘗不是如此?

「聽爺爺說,我兩歲那年,爸爸提前休假回家,媽媽既意外,又高興,將我抱給爸爸,我卻對著這個『陌生人』嚎啕大哭,喊著『媽媽救我,媽媽救我!』」小思翰說話時,淚水在眼裡打轉。「還有一次,爺爺問我:『想不想爸爸?』我卻拉著爺爺走到電腦前,指著電腦屏幕說:『這就是爸爸,這就是爸爸。』」

家屬來隊。

而對於李城繁來說,每當自己想家的時候,都會來到「同心林」尋找心靈的慰藉。到站第一天,他就聽人講起這樣一個故事:許多年前,該站一名老兵因被上級抽調參加演訓任務,耽誤了和女友約定的婚期,女友一度和他鬧分手。官兵了解到情況後,想了很多辦法,成功邀請這名「准軍嫂」上山。兩人見面後不久,誤會渙然冰釋,兩人還在山上種下了兩棵樹苗,並取名「同心林」,寓意夫妻同心。在李城繁看來,舍小家顧大家這種家國情懷,在許多軍人家庭中很普遍。

軍嫂熊攀懷有身孕,前些日子還專門到連隊來,叫丈夫暢煒安心工作,家中事務公婆在幫忙操持;排長楊超來連隊已經三年多了,與妻子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今年小孩剛出生沒幾天,他就匆忙趕回連隊執行任務,他覺得自己虧欠家庭很多;指導員俞夢溪給官兵們授課時,總有說不完的話,可談起愛人方伊思時,嗓子眼似乎被東西堵住了,只能不斷地用豎大拇指的方式,表達對妻子的感激。

一家歡樂貼福字。

「妻兒叫我紮根高山,守好空疆;我定全力以赴,枕戈待旦,織密無形天網。」短暫的休息後,官兵們又精神抖擻,排練起歌詠比賽表演曲目。只聽,山間又回蕩著這樣的歌聲:「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作者:翁駿、楊思聰)

暗戀你,感受你,成為你,是我今生最長情的告白

「我站的前身是武漢軍區空軍雷達兵某團某連……」今年暑期,來自空軍預警學院的大三實習學員孫新建,站在巴東雷達站榮譽室內,感覺像是置身於巨大的「紅色磁場」,從眼睛到心靈都在接受洗禮、沖刷。

「習主席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畢業以後,我也要到這樣的邊遠艱苦連隊干出一番事業。」當天晚上,孫新建在《實習日記》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是什麼樣的連隊,讓青年學子受到如此之大的觸動?是什麼樣的精神,不斷激勵著一代代官兵紮根高山、默默奉獻?

巴東站剪影。

「1971年3月,我站正式組建……」回溯歷史,第一代官兵手挑肩扛,住著泥巴和著石塊臨時搭建起來的營房,每天輪流下山挑水,只為解決吃水用水問題,在各類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大家一門心思鑽研打仗。一場「特殊的考驗」不期而至。

1975年元旦,上級令該站一等開機,搜索發現敵一批高空偵察氣球目標。軍情如火,他們當即安排經驗豐富的「一號班」人員上崗值班,站長親自指揮,耐心在某重點空域搜捕「獵物」。很快,他們發現了該批目標。「連續掌握該批目標近2個小時,總航程百餘公里;保障我機升空作戰,擊落該批目標。」老舊泛黃的《戰鬥簡報》雖只有寥寥數語,但其中的驚心動魄不難想像。

「傲霜鬥雪、志比山高、戰風破霧、洞察千里」是該站一代代官兵凝練的團隊精神。矢志打贏、守衛空疆的戰鬥精神和作風,在該站代代官兵骨子裡流淌、傳承。

烈士陵園主題教育。

翻過歷史的這一頁,今天,官兵們一顆紅心、矢志追隨的畫面又在眼前鋪陳開來。

「當年,解放軍戰士手足並用、翻山越嶺,艱難解放了山腰處1600多米高的娃娃寨。今天,我們駐守在這片群山之巔,警視無垠空天,更有責任和義務守好崗、盡好責。」今年「七一」前夕,黨支部書記俞夢溪帶領支部黨員到娃娃寨革命遺址,為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過了一個特殊的黨日。黨員隊伍里,排長、預備黨員楊暾今年6月份剛入黨,這是他過的第一個黨日。「上了戰場,黨員是突擊隊員;準備打仗,黨員是業務能手、訓練尖子。」這是楊暾對黨員的一些理解。

榮譽室里話榮譽。

榮譽牆上,一張黨員集體宣誓的照片十分醒目。該站40餘名官兵,超過半數是黨員、預備黨員。有許多人是在該站遞交入黨申請書,加入黨組織的。每年新黨員入黨宣誓時,該站都會組織黨員集體重溫入黨誓詞,回顧入黨初心。下士、黨員劉登輝記得,自己入黨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雨,大家本打算在「鄂西第一哨」榮譽石前進行宣誓,不得已轉到了室內,可宣誓的聲音,依舊穿透窗戶、牆壁,在山間久久回蕩。

矢志追隨,首在思想,重在行動。該站黨支部組織黨員個人自學時,支委帶著幹部學,幹部帶著戰士學,沒有人因為黨齡長短、職務高低,放鬆自我學習。四級軍士長、黨員嚴偉只有初中學歷,每次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總會積極向黨齡比他短,年紀比他小的研究生排長、預備黨員萬新磊請教。

在萬新磊眼中,合格黨員就應該是嚴偉這個樣子。嚴偉是連隊的炊事員,每天起早貪黑保障官兵日常伙食,從不叫苦叫累,每逢冬季,嚴偉的手上都會裂開許多大口子,像娃娃的嘴巴,可他也只是貼幾副膏藥,就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黨性修養不在於你學問有多高,見識有多廣,而是真真正正在一言一行中,處處體現先鋒模範作用。」萬新磊這樣說。

精雕細琢。

「傲霜鬥雪,志比山高,我們像高山松佇立山巔……」如今,該站官兵唱著豪邁的站歌,正在為爭取新的榮譽砥礪奮進。

(作者:楊思聰、王經緯)

關注微信訂閱號了解更多:中國空軍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空軍網 的精彩文章:

一年過去了,當年的「小鮮肉」們你們還好嗎?
從專業主任變為普通高工,他們卻說:只要還能為戰機保駕護航
你們跟成熟飛行員只差一個專業教員的距離
不看不知道,新員飛行改裝課目訓練前要做好這麼多準備!
第一個政治建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什麼,你知道嗎?

TAG:中國空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