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名篇《陳情表》:古時候的讀書人都想做官,為什麼李密卻拒絕皇帝徵召?

千古名篇《陳情表》:古時候的讀書人都想做官,為什麼李密卻拒絕皇帝徵召?

01

古代的讀書人,要想實現「兼濟天下」的抱負,就一定要出來做官。

讀書人做官的途徑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秦漢時期,察舉制。這個人在當地特別孝順、特別有才,經過當地長官的推薦,可以出來做官;

2、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曹丕徵集群臣意見制定的人才評價選拔標準,不過在實際的操作中,逐漸淪為政治的裝飾品。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者也。

3、隋唐以後就是著名的科舉制度了。延續一千三百多年,主攻四書五經,天下的讀書人都專研幾本有限的書籍去了。

天下的讀書人那麼多,有才之人那麼多,真正能夠通過這三種主流方式進入仕途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

李密的生活處境不好。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還在六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

他的母親在他四歲的時候,也改嫁了,「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他從小就經常生病,而且親戚少,無依靠之人,「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既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都活成這樣了,想必生存也是艱難的。這個時候要是有人給予滴水之恩,也會感激涕零,湧泉相報。

那為什麼當地長官多次察舉他出來做官,都被他找原因拒絕了呢?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李密說祖母劉氏年紀大了,無人供養,就推辭掉,不出來做官。

晉武帝不幹,特意下詔書,先拜以「郎中」之職,後又讓他做太子的屬官。李密性子軸,向皇帝上表,再次拒絕做官。

晉武帝再次下詔,語氣嚴重,職責李密有輕慢之嫌。這次問題就嚴重了,當地的官員也發現事情鬧大了,開始登門催促李密上任。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縣、郡、州的長官親自上門催促李密做官,一級比一級著急。

這個世道真是奇怪,有人想做官而不得,而有人有官可做,卻千方百計的拒絕。

02

這是為什麼呢?

從李密的《陳情表》中,我們可以找出幾條理由。

一是「夙遭閔凶」。但這不是拒絕做官的原因,出來做官可以改善現在的處境嘛。

二是「供養祖母」。古人特別講究孝道,有「二十四孝」傳世。盡孝是人生大事,就是那些做官之人,在父母去世之後,不管你官做得有多大,都要辭官回家丁憂。

晉朝奪取政權的手段不光彩,治理天下的理念想來想去就只有用「以孝道治天下」了。李密下定決心不出來做官,說: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意中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他抓住了晉武帝的命門,「孝」。

作為臣子,皇帝要求你出來做官,你不出來,就是「不忠」。

作為人子,你沒有盡到照顧父母的職責,那你就是「不孝」。

李密在這裡所講的「盡孝」,不是對父母,而是對「祖母」,好像和古人所講的「孝」有點差別,所以,他又講「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最終目的,還是在家奉養祖母,「願乞終養」,就是不出來做官。

晉武帝看到李密的「陳情表」後,感動非常,最終答應了他的要求,還賞賜給他兩個奴婢。

03

李密拒絕做官的真正原因。

李密年少的時候曾經在西蜀擔任過郎官,後來蜀國被司馬氏家族滅掉。三分天下的局勢此刻已經發生了變化。曹魏政權不在了,東吳搖搖欲墜,晉朝統治者希望一統天下。

所以,司馬炎招納西蜀舊臣到朝廷為官,一方面是吸納人才,另一方面是打壓東吳。借徵召舊臣之機,考察這些人是否懷有二心。

在李密生活的那個年代,「一臣不事二主」的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看不上司馬氏家族作為的人眼裡,更是如此。

那個年代,阮籍為了拒絕司馬氏家族的聯姻,在家大醉幾十天。司馬氏家族不得已放棄。

恰好,李密也是有所堅守之人。

他曾經是西蜀的臣子,即使蜀國亡了,在他心裡,始終認為自己是亡國之臣。要他出來到「敵國」做官,恐怕過不了心裡這關。

他也看不上晉朝奪取政權的手段,內心深處是鄙視,即使冒著殺頭危險,也要拒絕做官。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之所以能夠一脈相傳,綿綿不絕,就是因為有李密這樣一些人的存在。

他們內心有堅守,有擔當,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即使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也能夠不屈不撓。他們活著的時候或許艱難,或許凄慘,但是他們的精神卻長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華山論劍 的精彩文章:

TAG:語文華山論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