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天渾身不適?可能是缺營養!

秋天渾身不適?可能是缺營養!

情緒低落、皮膚乾燥、渾身沒勁、秋季脫髮……入秋後,很多人被這些不適困擾。除了氣候的原因,缺乏某些營養素也可能讓你遭遇「多事之秋」。

1、秋季乏力,可能缺鐵

人在秋天總覺得渾身沒勁,老是睡不夠。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告訴記者,「苦夏」時節因食欲不振導致的營養失衡,也是秋乏的誘因之一。輕度的缺鐵性貧血表現為容易疲乏、注意力下降、怕冷、抵抗力下降等。因為鐵在體內主要作為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成分,參與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運輸。體內健康血細胞一旦不足,就會感到筋疲力盡。膳食中的鐵分為兩類,其中紅肉和內臟當中的「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一般來說,肉類的顏色越紅,所含血紅素鐵就越多。心、肝、腎等內臟和動物血當中所含的血紅素鐵最豐富。

2、情緒低落,可能缺B族維生素

秋風秋雨愁煞人。立秋後,日照時間開始變短,人的情緒難免消沉低落。此外,B族維生素缺乏會令人情緒沮喪、思維遲鈍,是抑鬱症發病的潛在機制。比如,當人體缺少維生素B1時,不僅會疲乏無力、消化不良,還會有情緒沮喪、反應遲鈍等表現。維生素B6缺乏的癥狀之一是有抑鬱傾向。當維生素B12不足時,人會出現思維能力下降、空間感障礙等情況。B族維生素的另一個成員叫煙酸或尼克酸,在嚴重缺乏時,會引起痴呆和思維混亂。秋天不妨多吃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粗糧,比如燕麥、大麥、小米、大黃米、黑米、紅豆、綠豆、豌豆等。瘦肉和動物內臟也是B族維生素的來源,可以適當吃一些。

3、皮膚乾燥,可能缺維生素A

很多人一進入秋天就開始皮膚乾燥、緊繃、脫皮。此時除了注意補水,補充維生素A也很關鍵,因為這種營養素是上皮組織合成和修復所必需的物質,如果缺乏就會導致皮膚黏膜分泌的黏液和皮脂減少,引起表皮乾燥、角質化。秋季可以適當吃些橙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動物肝臟、深海魚、蛋黃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與此同時,少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辛溫燥熱之品,以及油炸、肥膩、太鹹的食物,可以減少水分消耗,讓皮膚更滋潤。

4、秋季脫髮,可能缺蛋白質

俗話說「樹落葉,人落髮」,脫髮最容易在秋季發生和加重。除了要注意生活方式外,還要注意是不是因為營養不良。比如說,在明顯缺乏蛋白質的情況下,頭髮不僅生長緩慢,還容易脫落,而且發質變差,頭髮變細、發脆、枯乾、顏色變淺。這是因為,頭髮的本質是角蛋白,它就是一種蛋白質;頭髮黑色素的形成,還需要一種叫做「酪氨酸」的氨基酸作為原料。而製造黑色素和角蛋白的過程中,又需要多種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幫助,這些營養都來自於食物。當發質變差、大量脫髮時,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飲食,是不是因為蛋白質沒吃夠。蛋白質的優質來源包括奶製品、豆製品、肉類、雞蛋等。

我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體內的營養物質相對缺乏,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慾降低等體虛癥狀,此時調養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初秋進補對恢復體力、提高抗病能力、迎接寒冬的到來有積極作用。所以秋天我們到底吃什麼好呢?

1、秋後蘿蔔賽人蔘

蘿蔔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吸氣、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秋後蘿蔔賽人蔘」的說法。這裡就向大家介紹幾種蘿蔔的功效。

(1)治扁桃體炎 取鮮蘿蔔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調勻,以溫開水沖服,每日2~3次,能消炎解毒。

(2)治哮喘 取蘿蔔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加溫開水調勻服之,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潤肺定喘之功能。

(3)治高血壓 頭暈 取蘿蔔汁150毫升,加紅糖50克調勻,每日兩次,每次100毫升,具有清熱降壓之效。

(4)治偏頭痛 取鮮蘿蔔搗爛取汁,加少許冰片調勻滴鼻,左側頭痛滴右鼻孔,右側反之。

(5)治咽喉痛 取蘿蔔300克,青果10個,共煎湯當茶飲,每日數次。

(6)治口腔潰瘍 取蘿蔔汁100毫升,加等量白開水,作漱口之用,每日數次。

2、美味百合

百合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記載,這裡介紹一些與百合有關的美味食品。

(1)百合粥:取百合50克,粳米60克,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粳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該粥對中老年人及病後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加入綠豆,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2)百合湯:將百合除去雜質洗凈,在清水中反覆漂洗後加水入鍋,用水煮至極爛,加入適量白糖,帶湯一併食用,可作結核病患者的食療佳品。

(3)百合煎: 取百合30克,麥冬9克,桑葉12克,杏仁9克,蜜炙枇杷葉10克,加水煮,有養陰解表、潤肺止咳的功效。另取鮮百合與蓮子心共煎水,每日頻頻飲其汁,可治口舌生瘡。

(4)百合蒸:用鮮百合與蜂蜜拌和,加南瓜蒸熟後嚼食可治肺熱咳嗽。

3、大棗妙用

(1)紅棗荔枝湯 :紅棗30克,荔枝15克分別洗凈後同置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至紅棗熟爛,即成。吃荔枝、大棗,飲湯,空腹頓服,每日1劑,有補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適宜於氣血虛虧、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眩暈健忘者。

(2)紅棗燉梨:紅棗10個,大梨1隻,冰糖適量。紅棗洗凈、撕開,梨去皮、切片,同入鍋中,加水和冰糖,置火上煮熟即可食之。本品有潤肺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是預防秋燥之佳品。

(3)紅棗芹菜湯 :鮮芹菜梗120克,紅棗30克,洗凈後加水熬煮半小時即成。吃棗、芹菜梗,喝湯,分2次服用,每日1劑。有清熱平肝、健脾養心之功效,適宜於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慢性肝炎、心脾不足者。

(4)紅棗桑椹湯:桑椹30克、紅棗50克,同置鍋內、加水、文火燉爛即成。去棗核、皮,加糖調味,一次吃下。有補益肝腎,健腦益智之功效。適宜神經衰弱、失眠、心悸者食用。

秋天滋補食譜

1、糯米蓮子粥

原料:蓮肉20克、懷山藥25克、紅棗10枚、糯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蓮肉、山藥、棗及糯米一起煮粥,臨熟入白糖,調勻即可。

特點:健脾止瀉,益氣養心。適於體倦無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夜寐多、遺精淋濁、崩漏帶下諸症。

用法:每日早晚2次分服。

2、姜橘椒魚羹

原料:生薑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鮮鯽魚1尾(250克)、食鹽適量。

製作:1.將鮮鯽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凈。2.將生薑洗凈、切片,與橘皮、胡椒共裝入紗布袋內,包紮好後填入魚腹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煨熟即成。

特點:溫胃散寒。適用於胃寒疼痛、虛弱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蟲性腹痛等症。

用法:除去腹中的葯袋,加食鹽少許,可單食。

3、淮山藥芝麻糊

原料:淮山藥15克,黑芝麻120克,玫瑰糖6克,鮮牛奶200克,冰糖120克,粳米60克。

製作:1.將粳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干;淮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炒香。將以上 3味放入盆中,加水和鮮牛奶拌勻,磨碎後濾出細茸待用。2.鍋中放入冰糖加清水,溶化過濾後炒開,將粳米、淮山藥、黑芝麻磨碎的細茸慢慢倒入鍋內,加玫瑰糖,不斷攪拌成糊,熟後起鍋即成。

特點:滋陰補腎,益脾泣腸。適於肝腎不中、病後體虛、大便燥結等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天 的精彩文章:

ins風四件套,秋天是睡懶覺的季節
秋天的蒲公英,堪比「冬蟲夏草」,卻有「三喝」「三不喝」!
懷遠文學:潘成奎《秋天的記憶》
秋天來了,8款休閑又時髦的T恤,搭配小腳褲特好看
治癒初秋穿搭困難症,幾件單品變化N種搭配,讓你在秋天更出彩!

TAG: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