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蘇系列 詳細了解你都知道哪些?

哈蘇系列 詳細了解你都知道哪些?

哈蘇

哈蘇(Hasselblad)是一家以生產中畫幅單鏡頭反光相機而聞名於世的公司,創建於1814年,原是一家經營雜貨、服飾和畫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哈蘇開始經營攝影用的感光材料;1908年,成為美國柯達公司在瑞典的總代理;1941年,哈蘇製成第一台航空相機——HK7型,並隨後為陸軍設計製造SKA4、SKA5和MK80型相機。在1941年至1945年間,哈蘇公司交付瑞典空軍和陸軍使用的相機共有36台。2015年11月5日,哈蘇與DJI大疆創新宣布戰略合作。

中文名稱哈蘇外文名稱Hasselblad創始人維克多·哈蘇成立時間1814年主營產品哈蘇相機,感光材料

發展歷程

1814年,哈蘇公司(Hasselblad)創建,最初是一家經營雜貨、服飾和畫像材料的小商店。

1887年,哈蘇開始經營攝影用的感光材料。

哈蘇相機

1908年,成為美國柯達公司在瑞典的總代理。

1941年,哈蘇製成第一台航空相機——HK7型,並隨後為陸軍設計製造SKA4、SKA5和MK80型相機。

在1941年至1945年間,哈蘇公司交付瑞典空軍和陸軍使用的相機共有36台。

1948年,哈蘇首台中畫幅單鏡頭反光相機1600F,標誌著哈蘇相機開始進入一般攝影領域。

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首航月球,那張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蘇相機拍攝的,哈蘇相機名聲顯赫。當年那架哈蘇被留在了月球上,再次執行任務時,格倫手中是一架簇新的哈蘇。

2015年11月5日,哈蘇與DJI大疆創新宣布,大疆創新對哈蘇公司進行戰略投資,雙方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品牌特點

在中畫幅相機的發展史上,哈蘇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最早採用鏡間快門,實現了1/500秒的閃光同步速度;最早採用自動收縮光圈,擺脫了收放光圈的繁瑣;它的外形設計幾十年很少變化,但內部結構的改進和功能的增加,演繹出眾多新機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相機發展史上永恆的經典。

產品分類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機

哈蘇H3D

二、 超廣角S系列相機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幹」503型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五、500系列的「枝幹」C型

六、 新的2000系列

七、哈蘇的200系列

八、 特殊用途相機及最新35毫米雙制式相機

F系列

早期的F系列相機

1948年10月6日,是哈蘇公司最值得紀念的日子,首台哈蘇中畫幅單反相機1600F在美國紐約上市。哈蘇首創的組合式結構,高達1/1600秒的快門速度,均使人們讚嘆不已;1600F採用金屬簾幕快門,機身右側旋鈕可向外拉出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調校快門速度,向里縮回往前轉即是快門上弦及連動過片;(可卸式後背與機身連接點有齒輪聯動)鏡頭與機身接環無任何機械接點;需全開光圈調焦,否則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須再收縮光圈至預調級數,否則會曝光過度。

1953年,1000F出品,最高快門速度降至1/1000秒,快門速度旋轉調節由雙向改為單向,快門精度與快門旋鈕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S系列

超廣角S系列相機

哈蘇相機

單反相機廣角鏡的像差與畸變校正是個技術難題。當時由於非球面技術尚未開發,光學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蘇則另闢蹊徑,採用旁軸取景,捨去了反光鏡,則能使鏡頭後鏡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這樣使畸變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

1954年,哈蘇發布基於這一技術的SWA廣角型相機。這台旁軸取景、機身極短的相機,將視角極廣的38毫米鏡頭固定於機身(相當於135相機的22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別明銳,解像力極高,沒有線性變形,層次豐富,其影像質量能與當年4×5座機的廣角鏡相媲美。SWA相機在1954年的科隆攝影器材博覽會上大出風頭,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SWA的C鏡頭在1982年改換成CF鏡頭,機頂水平儀改設到取景器內,改型後稱為SWC/M型。後來的最新型號被稱為903SWC,售價高達46000元人民幣,是哈蘇唯一的一款固定鏡頭的中畫幅相機。

503型

500系列的的「主幹」503型

1957年,是哈蘇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哈蘇500系列的首台相機500C率先採用鏡間葉式快門自動收縮光圈鏡頭。儘管最高快門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門精度及快門壽命有明顯的提高。首次實現的全程閃光同步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實在是一個質的飛躍。

首創的鏡間快門自動收縮光圈鏡頭,是中畫幅相機製造技術上的一次革命,擺脫了對焦、拍攝收放光圈的繁瑣操作程序。500C開創了500經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蘇佔領中畫幅相機灘頭陣地的重要歷史轉折點,它使哈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500C尚有某些不盡人意之處,如取景器不夠明亮;焦長大於150毫米時,取景器未能顯示整幅影像等等,但這些終歸是瑕不掩瑜。

哈蘇相機

1970年,500C/M型對焦屏改成了可換式。

1982年,CF鏡頭取代了C鏡頭,使500系列更趨成熟。

1988年,503CX取代了500C/M,是500系列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主幹——503系列的第一代相機。503CX首次採用「鏡後焦平測准閃光燈曝光系統」(TTL),並引進了美能達的Acute Matte-D型對焦屏技術,使取景器明亮了許多。同時推出的專業閃光燈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蘇機械相機具有更為廣泛的適用性。

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機型503CXⅠ問世。

其特點是:

1、加大了快門按鈕的直徑,使手感更柔順,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門鎖鈕,以免操作中無意鎖上快門。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轉曲柄為可卸式E型曲柄(這是503CXⅠ能安裝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則不能的關鍵所在)。

3、機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機身座部新增一個3/8英寸螺絲孔,兼備了對各種三腳架的適應性。並增設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機身受損。

4、503CXⅠ機身增設的接座,可容納6×4.5及全景片幅的擋板。

1996年,哈蘇公司推出503CW,它的出現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該機首次採用滑動反光鏡系統(GMS)。每次快門上弦時,反光鏡在回落的過程中會向下滑動約3毫米距離,從而使配用焦距長於150毫米的鏡頭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時,取景器能完整地顯示整幅影像。

503CW配用同時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攝模式:S-單張拍攝;C-每秒0.8幅的連續拍攝;M-多重曝光;RC-遙控拍攝。10米內的紅外線遙控對於微距攝影,非常實用,是機械相機具有開拓意義的一種改進。503CW還有反光鏡預升功能,使用RC模式時尤為方便實用。在配用CW卷片器後,對於手持拍攝來說,由於右手握持承擔重量,同手食指釋放快門,減輕了釋放快門的手震。CW卷片器的開發,使503系列步入顛峰。

EL型

哈蘇相機

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機械相機而言,電動過片的確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比如,它能使攝影師全神貫注地注意被攝體的不斷變化,爭取拍攝時機抓住精彩瞬間。早在60年代初,哈蘇就致力於這方面的開發,幾經試驗,首台500EL於1965年推出。

500EL是在500C的基礎上增設連體電動卷片馬達,實現每秒1.2張的自動過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國宇航局的重視,後來被選定為太空機型。除了哈蘇性能可靠,像質優異,EL機型更適於宇航員戴著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羅號宇宙飛船載著人類首航月球,那張載入人類史冊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宇航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蘇500EL/70型相機拍攝的傑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對焦屏可選擇更換;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則改用了美能達Acute-Matte對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鏡(不同於GMS)使得裝用長焦鏡頭時取景器能完整地顯示整幅影像。

1996年,CW電動卷片器面市後,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實現電動過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優勢正在失去。哈蘇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換數碼後背,配用哈蘇IR遙控器,又能進行遙控拍攝。

哈蘇555ELD順應了數碼攝影的發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攝影界矚目。

C型

500系列的「枝幹」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動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級版」501C是「同級」的改進型(1994年出品)。與500C/M相比,501C的機身沒有上弦/快門釋放指示窗。快門前轉曲柄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適配CW卷片器(這可能是哈蘇公司故意設置的「身價」分級)。501C的最新版是501CM,採用了滑動式反光鏡系統,套機配置的標頭是CB頭,在鏡組上比CF鏡頭略有簡化,並省略了「F」擋,但哈蘇公司稱「CB系列的鏡頭相當於CFI及CFE系列之鏡頭,有CF鏡頭改良後的種種質素及使用葉式鏡間快門。」與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個哈蘇中畫幅體系中性價比最高的相機,曾被評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機之一。

2000系列

哈蘇相機

新的2000系列

20世紀70年代,相機開始朝電子化方向發展,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潮流,哈蘇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時又不願放棄原始設計的概念。

1977年,2000FC發布。正是這樣的一種「矛盾」機型——雖增設1/2000秒的電子焦平快門,基本框架卻還是不落窠臼:無內測光及自動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裝卸後背時金屬簾幕快門極易受損起皺。(基輔88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哈蘇公司接到用戶投訴後,迅速作出改進。2000FC/M就是後來推出的改進型。巧奪天工的設計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後背卸除機身的剎那,快門帘會自動縮回機身,簾幕就此免遭其損。

2000系列的主要優勢還是來自配套鏡頭。當時卡爾·蔡司為其配套的被稱為「F」的鏡頭,均是全新設計,擁有更大光圈的優勢(除標頭外,較同型號的「C」鏡頭要大一擋光圈)2000型同時又能兼容C系列鏡頭。後來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電動推進器,2000型的發展就此終結。

200系列

哈蘇的200系列

經過2000型的探索,哈蘇公司在相機電子化方面積累了初步的經驗,為後來真正邁入電子化奠定了基礎。

205TCC是哈蘇電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頂級相機。為了配合多種調控,機身、鏡頭、後背均是全新設計。新設計的鏡頭內置測光資料庫,並在介面處設有四個電子接點,用於訊息交流。

205TCC及其配件都以雙藍線為記,並有TCC以作識別。205TCC擁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門速度,精度極高。點測光的測讀面積是整個影像面積的1%,且光敏感應元件完全不受外來雜光的干擾。測光系統有20EV光值的測讀範圍。205TCC具有多種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個別設定程式。它有自動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對比模式及區域測光模式——都可預定光圈由相機自選快門速度配合自動曝光。手動調校,也與測光系統連動。同時,205TCC能夠適配哈蘇F型電動卷片器,實現每秒1.3張的自動過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簡單型,最高快門速度為1/1000秒,無內測光及自動曝光,唯一的優勢是能夠使用大口徑鏡頭及能夠加裝F型電動卷片器。203FE同樣擁有區域性測光系統,其機身價格低於FCC7000元左右。

哈蘇相機

202FA是200系列性價比最高的一台相機。與哈蘇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別僅是最高快門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許諾低價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蘇200系列更多的功能。

205FCC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頂級相機,較第一代頂級機205TCC相比,其重大進展首先表如今程序化測光區域定位、程序化閃光燈輸出及程序化電動輸片自動包圍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變數為1/4擋。

205FCC的快門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寬到34分鐘——1/2000秒;在自動曝光模式下,最長曝光時間為90秒。新的自拍裝置與反光鏡預升功能合二為一,並且在使用C或CF、CFI鏡頭時指示測光數據。自動測光表能控制快門速度的範圍是90秒——1/2000秒,輕按快門鈕即能儲存當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稱得上多才多藝。它的分區法測光非常實用。分區法測光功能即是通過1%點測光,測得任何部位的讀數,將其鎖定,即表現為中灰區,再通過按鈕,將其轉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該部位在分區法中應當屬於哪一區,利用差別模式作出光圈優先自動曝光。205FCC擴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現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雙制式

特殊用途相機及最新35毫米雙制式相機

哈蘇的配套鏡頭中,雖擁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兩隻微距鏡頭,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適用範圍——尤其是廣告攝影。於是哈蘇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FlexBody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畫幅相機。

FlexBody的機身置有伸縮皮腔,適配鏡頭是哈蘇原有的鏡間葉式快門鏡頭(C、CF、CB、CFI、CFE),同時亦適配哈蘇原有的配件。機身重量為1400克。對於哈蘇相機的老客戶,只要購置一台機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並能作15度的移軸,但移軸後,因鏡頭像場的不足,畫面像質難保(主要是邊緣與中心相去甚遠)。於是,哈蘇公司在1997年推出特殊用途相機的改進型ArcBody(圖14),配用4×5寸像場的羅敦斯得鏡頭,解決了這個難題。ArcBody的機身能適配哈蘇後背及取景器,但前機架的四爪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鏡頭不能裝上ArcBody。

哈蘇相機

ArcBody適配的鏡頭均設有鏡間快門,快門速度1-1/500秒及B門、T門。鏡頭上固定有一根堅固的紅色快門線。配合哈蘇PME90後,能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內測光功能。與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軸後,仍擁有出色的像質,但非兼容哈蘇原有的配套鏡頭,使其適用範圍大打折扣,成為更「專業」的特殊用途相機。

哈蘇的寬幅雙制式相機Xpen,於1998年科隆世界攝影器材博覽會上推出,是哈蘇首台35毫米旁軸相機,很快在專業市場上再次引起轟動。筆者曾撰寫《雙制式相機新概念》一文介紹這款相機,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歷經半個世紀的演繹,哈蘇相機終於形成上述的幾大系列。至今仍在生產的尚有以下幾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廣角、特殊用途及寬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蘇尚有兩台從事測量攝影的相機:哈蘇MKWE和MK70。哈蘇就此擁有了全球最為龐大和最為完整的中畫幅相機體系,佔有了中畫幅相機的「半壁江山」。

1978年,維克多·哈蘇辭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機王國,仍然在不斷發展發展壯大。

Lunar系列

2013年6月,哈蘇進一步拓展產品類型,呈獻「Lunar」系列——集先進科技、義大利設計與極致奢華於一身的消費型相機。

鄰近威尼斯(義大利))的Hasselblad設計中心工作的工程師及設計師致力開發一款結合精湛科技及獨特個性化細節的相機型號。設計團隊以世上最具魅力的超級跑車、最豪華的腕錶和一級方程式技術為創作靈感,攜手打造Lunar型號,揉合義大利設計與瑞典優良質量,讓人屏息以待。

充滿懷舊氣息的Hasselblad Lunar,外型散發著500C的典雅氣質,除了賦予舊款型號的著名鍍鉻外框,也抹去所有稜角,呈現流暢線條。Lunar堪稱一項相機美學成就,無論在視覺或觸感上均無懈可擊。人體工程學元素加上恰到好處的重量和出色設計,懾人魅力叫人無法抵擋。沿用傳統生產技術的Lunar採用手制木材原型,功能規格自然無與倫比。然而,此型號最絕妙的地方就是其別具創意的材質應用。Lunar推出五款特色手把設計,全部以最名貴、觸感最豐富的材料和人工打造。鍾情於性感簡約風格的人士,可選擇輕盈堅固的碳纖維設計。

哈蘇相機

至於追求獨一無二的人士,天然義大利純木設計或會成為其新寵兒,備有橄欖木及桃木選擇,兩者均為未經染色的啞面設計。此外,Lunar也提供常見於豪華轎車內飾的托斯卡尼皮革素材,有黑、棕兩色以供挑選。而金屬材質則有銅及鈦選擇。

Lunar作為出類拔萃的先驅型號,可根據顧客的生活方式、需求及品味度身訂造,享受猶如個性化豪華轎車和遊艇的驚喜體驗。相機更可採用黃金或鉑金精心製造,也可鐫刻以至鑲嵌寶石。

出自相機界翹楚的全新型號,功能當然領先一步。Hasselblad憑藉Lunar昂然邁進可換鏡式無反光鏡相機市場,不但結合該類型相機領導品牌Sony的技術,更設有大量功能,務求締造完美相片質量之餘,也為用戶帶來無窮樂趣。

Lunar標準型號相機定價5,000歐元(已扣除關稅及有關稅項),將於世界各地的指定零售商及高級精品店有售。

配置參數

相機配置

微距鏡頭

對於專業攝影來說,微距鏡頭是近距攝影時最理想的器材。由於微距鏡頭是專為近距攝影設計,因此這類鏡頭均針對放大倍率而進行最大限度的光學像差校正,在畸變和像差方面比普通鏡頭控制更好,容易配合機身實現各種自動曝光功能。提到哈蘇微距鏡頭,很多人會馬上想到大名鼎鼎的ZeissMakro-Planar CF f4/120mm微距鏡頭,其實哈蘇的第一款微距鏡頭是Zeiss S-Planar C f5.6/120mm,跟很多哈蘇C鏡一樣具有黑白兩款,與後期生產的CF鏡的最大區別是像物比達到了1:2,濾鏡採用哈蘇Φ50mm卡口。

哈蘇相機

從CF開始,Zeiss先後為哈蘇生產了CF、CFi和CFE三款f4/120mm微距鏡頭。由於這支鏡頭的像物比只有1:4.5,按照公認1:10到1:1為近距離特寫標準,只能算作近攝調焦鏡頭。該款鏡頭之所以被冠以微距(Makro)之名,是因為它適合近距離拍攝,用作人像和風光也很出色,較大的光圈設計可避免因鏡頭伸長而失光影響對焦,影像經適度校正,中心至邊角的素質達到最高,尤其是拍攝平面圖像,可提供較高的反差度和銳利度。鏡頭為4組6片,鏡間快門兩邊成對稱安排,近距離拍攝時最能表現該頭超卓之處。這段時間拍攝距離0.8米,放大比率為1:4.5,接上哈蘇增距環32E後可增至1:2,是一支極佳的微距攝影鏡頭。

三款微距鏡頭中,CFi和CFE在結構、體積和重量上與CF完全一致。CFi在CF的基礎上改進了快門和鏡片材料,鏡筒內部採用植絨進行消光處理,鏡口採用工程塑料防止磨損露白。鏡頭調焦環從0.8米至無限遠需轉動3/4圈,其中0.8至3米轉動1/2圈。CFE在CFi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觸點。CF和CFi鏡頭已經先後停產,當前只有CFE鏡頭仍在生產銷售。

哈蘇f4/120mm鏡頭專為微距攝影而作,方便快捷,在全開光圈下仍可確保影像素質高超、曝光均勻,又可作其它用途。主要不足是最大像物比只有1:4.5,普通單朵花卉不能充滿畫面,相對於135相機的微距鏡頭應用範圍不夠,最大相對孔徑較小,體積和重量較大。

新款哈蘇近攝皮腔和配套CF f5.6/135mm近攝鏡頭。

伸縮腔

鏡頭連動伸縮腔是連接機身與鏡頭之間的專用附件,一端接機身的鏡頭卡口,另一端連接攝影鏡頭,其作用是延伸機身與鏡頭之間的像距,以獲得更高連續可調的微距放大倍率。鏡頭連動伸縮腔曝光補償量的計算方法可參考後面近攝接圈部分的相關內容。

哈蘇生產的伸縮皮腔比較早,早期皮腔(#40223)用鋼及鋁合金製成,褶腔部分採用柔軟皮革,伸縮範圍53.5—202毫米,配有雙重快門開關線(#40142),可以同時釋放機身和鏡頭快門,皮腔與鏡頭結合處設有鏡頭快門板手,機身上弦後需要單獨為鏡頭上快門,使用不太方便。這個時期為近攝伸縮皮腔配套的專用鏡頭是Zeiss S-Planar f5.6/135mm(#20117),與後期生產的鏡頭一樣,該頭只能在伸縮皮腔上使用,對焦範圍從53.5毫米至無限遠,濾鏡採用哈蘇Φ50mm卡口。

新款鏡頭連動伸縮腔(#40517)採用單軌結構,相對老款進行了多項改進,特別是通過導軌上的傳動機構,皮腔能夠實現與鏡頭聯動,可以同時給機身和鏡頭上弦,省去了雙頭快門線,所有操作與鏡頭直接安裝在機身上完全一樣,導軌下部設有快速耦合接座板,方便與三腳架快速耦合接座S的連接,並可在導軌上前後移動,便於機身整體進行精確調整。

哈蘇相機伸縮皮腔

新款Zeiss Makro-Planar CF f5.6/135mm微距鏡頭(#20118)與前一代產品一樣,不能直接安裝於任何哈蘇機身,本身沒有對焦環,需要配合連動伸縮腔使用。皮腔在最長伸展距離202毫米時,可以拍攝實物原大1:1的比率,在最短伸展距離63.5毫米時,可以拍攝無限遠的影象。適用於所有種類的近攝以及紀實、自然和科學攝影。當503CW+伸縮皮腔+CF f5.6/135mm在皮腔最短63.5毫米拍攝時,畫幅大小與CFE f2.8/80mm+32E接近;在120毫米拍攝時像物比接近1:2,取景屏開始變暗,上部出現遮擋現象。

伸縮皮腔

哈蘇鏡頭連動伸縮腔也可以配用其它鏡頭,這時還要依靠伸縮皮腔調焦,鏡頭上的調焦環調節作用不大。伸縮皮腔+80mm標頭,在皮腔最短63.5mm時的對焦範圍是31.5—32厘米,在皮腔中段120mm時的對焦範圍是33.5—34厘米,在皮腔最大202mm時的對焦範圍是39.5?—40厘米,這時鏡頭至物體距離只有6厘米,拍攝物體最大邊長為2厘米,實際像物比達到了2.8:1,由於無法使用遮光罩,實際使用意義不大。伸縮皮腔+Makro-CF f4/120mm微距鏡頭時,在皮腔最短63.5mm時的對焦範圍是48.5—52.5厘米,在皮腔中段120mm時的對焦範圍是47.5—48.5厘米,在皮腔最大202mm時的對焦範圍是51—52.5厘米,這時鏡頭至物體距離是13厘米,拍攝物體最大邊長為2.8厘米,實際像物比為2:1。伸縮皮腔+微距鏡頭的最大優勢在於確保放大倍率的前提下,具有較大的調焦距離,野外拍攝非常實用。這是伸縮皮腔+Makro-CF f4/120mm微距鏡頭在各焦段的對比成像。

近攝增距接環

近攝增距接環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與近攝皮腔基本一致,其原理也是接在鏡頭與機身之間,延伸它們之間的距離,由於像距增加,最終可以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主要區別是近攝皮腔的放大倍率連續可調,近攝接環的放大倍率是固定或整級調節的。其放大倍率根據所用鏡頭焦距以及接環延伸長度的不同而不同,鏡頭焦距越短,接環延伸長度越長,組合後的放大倍率就越高。哈蘇廠家不建議增距接環用在60mm以下鏡頭。

哈蘇先後生產過兩代近攝接環,在C鏡時期生產了40363 Extension tube 10、40541 Extension tube 16、40010 Extension tube 21、40568 Extension tube 32和40029 Extension tube 55等5隻近攝接環,二手有時可以見到。這些接環由鋁合金製成,表面經過陽極氧化為黑色,採用Φ50mm哈蘇標準插刀式介面,傳動裝置能夠配合機身完成鏡頭快門上弦和釋放。老款近攝接圈連接80mm標頭的對焦範圍和物象比率如下:80mm鏡頭+近攝增距環10的對焦範圍為81.2—52厘米,像物比率為1:8;80mm鏡頭+近攝增距環21的對焦範圍為40—48.5厘米,像物比率為1:3.8;80mm鏡頭+近攝增距環55的對焦範圍為31.9—32.8厘米,像物比率為1:1.45

哈蘇相機部件

蘇後期生產了近攝增距環8(#40649)、近攝增距環16E(#40654)、近攝增距環32E(#40655)和近攝增距環56E(#40656)等4支近攝增距環,採用新的哈蘇Φ60mm標準插刀式介面。因體積問題,近攝接圈8不能直接安裝在200或2000系列機身上,並且由於沒有數碼資料接點,安裝在FE/CFE鏡頭或E型增距鏡之間時,數碼資料顯示將中斷。其它16E、32E和56E設有數碼資料接點,可以用在所有哈蘇機身上,內置數碼資料接點可以傳送鏡頭資料給202FA、203FE和205FCC機身使用。

新款近攝接圈連接80mm標頭拍攝物體邊長和像物比率如下:

80mm鏡頭+16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170毫米,像物比率為1:5

80mm鏡頭+32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102毫米,像物比率為1:2.5

80mm鏡頭+56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62毫米,像物比率為1:1.42

80mm鏡頭+16E+32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74毫米,像物比率為1:1.66

80mm鏡頭+16E+56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51毫米,像物比率為1:1.11

80mm鏡頭+32E+56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43毫米,像物比率為0.91:1

80mm鏡頭+16E+32E+56E近攝接圈拍攝物體邊長尺寸是37毫米,像物比率為0.77:1

技術參數

感光元件像素: 3900萬像素 (5412×7212像素)

感光元件面積: 36.7×49.0 mm

檔案大小:3FR原碼無失真壓縮,平易大約每張50MB;8-bit TIFF :每張117MB

拍攝模式:單次式拍攝

最長快門速度:32秒

快門:葉式鏡間快門由1/800秒至32秒

哈蘇相機

測光模式:重點測光,偏重中央測光及全幅面平均測光

測光範圍:重點測光:EV2-21偏重中央測光及全幅面平均測光:EV1-21

曝光模式:全自動程式曝光(P/PV),光圈先決(A)及快門先決 (S)半自動曝光,手動曝光(M)

對焦模式:自動對焦,手動對焦

可使用膠捲後背:可以

數碼後背可使於大型坐機:可以(需另購合適的轉接器)

電池:鋰離子充電電池(7.2VDC/1850mAh)。可另購普通電池夾使用3個CR-123鋰質電池。

影像儲存方式:CF卡,外置影像庫(另購配件)或直接連線電腦拍攝儲存

CF卡儲存量:2GB CF卡,約40張(平均值)

拍攝速度:大約每張2秒,包含預覽

顯示屏:3吋全彩OLED顯示屏

直方圖顯示:有

聲響提示:有

檔案格式:』哈蘇』3FR原碼檔案格式

軟體:FlexColor(已包含)

電腦作業系統:Mac OS X 或Windows XP

連線介面:火線800(IEEE 1394b)

操作溫度:0-45oc / 32-113oF

體積:153(寬)×131(高)×213(深)mm

重量:2175克(包含機身,80鏡,充電電池及CF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天堂一天人間一年?——黑洞
2018年usnews 美國綜合性大學及文理學院排名
和面是一門技術活,面才是餃子的靈魂
古人的數字養生口訣

TAG:公眾號 |